首页/文章/ 详情

技术博客 I 推导散热器的辐射热阻

1月前浏览36



本文要点



  • 散热器中的辐射传热。

  • 传热的电路类比。

  • 推导辐射热阻。


散热器是电子产品中常用的热管理系统,利用传导、对流、辐射或三者的组合等传热方式将热能从电路传递到环境中。散热器系统的传热可以用电路类比来描述。


电路类比利用热阻参数来区分散热器的传导、对流和辐射机制。在散热器传热问题中,传导热阻与对流热阻不同,这两者又与辐射热阻不同。鉴于辐射是散热器中一种重要的传热方式,我们将以辐射热阻为重点来探讨传热的电路类比。


01

散热器中的辐射传热


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高温的物体传递到环境中,该过程被称为辐射传热,或热辐射传热。这是电子产品冷却机制中的一种常见传热方式,特别是在散热器中。散热器中的热辐射传热效率在真空中最高。热辐射不需要传热介质,并以光速发生,在任何热管理系统中都是一个重要机制。


 

辐射是散热器中一种重要的传热方式。


无论是传导、对流还是辐射,散热器的传热问题都可以通过电路类比来进行分析。


02

传热的电路类比


传热的电路类比基于欧姆定律。在这种传热问题的类比中,系统中的温差 (△T) 类似于等效电路中的电位差 (△V)。由于电位差,电流 (i) 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同样,热通量 (q) 从较高温度流向较低温度。


我们知道,根据欧姆定律,电位差可以表示为:


△V=iRe


其中 Re 是以欧姆为单位的电阻。


在电路类比中也有同样的概念。传热问题可以写成:


△T=qRt


其中 Rt 是传热模式的热阻。


03

热阻


系统的热阻是指热流在系统边界上遇到的阻力。对于一个给定的温度差,热阻是影响传热速率的量。热阻取决于系统的几何形状和热属性,如介质的导热系数。热阻随传导、对流和辐射等热传递过程而变化。


热阻和电路类比的概念最适合用于解决稳态传热问题。传热问题的等效电路类比中涉及的热阻可以是热阻的串联、并联的或串并联组合,具体取决于系统的几何形状和系统中主导的传热模式。在计算热管理系统边界上的热流或温度时,了解热阻值将有很大帮助。


 

图为使用 Cadence Celsius Thermal Solver 获得的稳态温度场图像,图像中模拟了电子系统周围对流和强制对流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推导散热器的辐射热阻,其中热能被辐射到环境中。 


04

推导辐射热阻


以一个热量从散热器表面耗散到环境中进行热交换的散热器为例。温度为 Ts 的散热器表面和温度为 T∞ 的环境之间的热辐射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请注意,Q 是以瓦特为单位的热能,ε 是散热器表面的辐射率,是斯忒藩-玻尔兹曼常数,A 是传热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重新排列公式,得到 △T:


 
 


热通量 (q) 和热能 (Q) 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辐射热阻可以写成:


 


注意,hrad 是辐射传热系数:


 


辐射热阻与散热器表面的辐射率有关。需要仔细选择散热片尺寸、散热器表面纹理和表面颜色,以增加辐射率,降低辐射热阻。由于辐射传热系数和散热器面积与辐射热阻成反比,应采取措施增加前两者的量以减少热阻,从而增加传热。


散热器的传热是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或三者的组合进行的。在大多数散热器中,对流和辐射并存,两者的结合有助于增强散热器的整体热交换。在使用电路类比分析散热器中的对流和辐射传热时,须考虑辐射热阻和对流热阻的并联组合。


借助 Cadence Celsius Thermal Solver 软件,您可对散热器布置进行高效的传热分析。Celsius Thermal Solver 是 Cadence 推出的业内首款用于完整电热协同仿真系统分析的热求解器,经过生产验证,其大规模并行运算可以在不牺牲精度的前提下提供比现有解决方案加快10倍的性能,并同时提供:


  • 瞬态分析和稳态分析实现精确的电热协同仿真

  • 有限元分析(FEA)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实现完整系统分析

  • 与 Cadence IC、封装和 PCB 设计实现平台集成,加速并简化设计迭代


来源:Cadence楷登
System电路电子Cadenc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26
最近编辑:1月前
Cadence楷登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粉丝 110文章 63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技术博客 I 利用基于 AI 的优化技术让高速信号问题迎刃而解

系统设计领域充满变数,确保信号完好无损地到达目的地还只是冰山一角。随着封装密度不断提高、PCB 线路不断细化以及频率不断飙升,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也在不断演变,需要综合运用电气、机械、电磁和热动力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和细微差别,系统需要达到最佳性能。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设计人员在发挥聪明才智的同时,还要借助机器的计算能力。遗憾的是,不同学科犹如一个个孤岛彼此分离,阻碍了专家之间的有效合作。要满足这些激增的需求,系统级优化已不再是一种“奢侈选项”,而是“必不可少”。手动工作流程包括构建、测试、原型验证、改进和最终制造,这给设计优化造成了很大的阻碍。目前的设计优化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直觉,他们通过创建原型和运行仿真来评估设计是否符合目标。然而,如今的电子设计开始追求更强的性能、更高的复杂性和更紧凑的外形,单凭人类的直觉已经难以应对优化挑战。我们需要先进的优化方法来实现日益复杂的现代设计。基于 AI 的优化Cadence 推出了 Optimality Intelligent System Explorer,这是一项全新的优化技术,利用 AI 帮助设计人员应对现代设计挑战。该技术具有多学科设计分析优化 (MDAO) 功能,可无缝执行从集成电路到封装,乃至电路板的系统级优化。将多物理场分析工具与 Optimality Explorer 集成,确保了预期结果万无一失。自动化大大加快了优化过程,工程师和设计师可以更轻松、更高效地实现目标。 Optimality Explorer 工作流程可指定输入参数,优化系统标准,并使用多物理场分析工具进行仿真。它能自动完成优化过程,生成优化设计和最终曲线。用户可以优化回波损耗、插入损耗、串扰隔离等参数以及眼图、抖动和比特误码率 (BER) 等系统标准。为实现有效优化,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线宽、间距、线长、走线堆叠、焊盘尺寸、隔离焊盘几何形状、钻孔尺寸和过孔 stub 长度等几何变量。在创建模型时,还必须考虑制程 (Process)、电压 (Voltage) 和温度 (Temperature) 组合,片内端接 (on-die termination, ODT),抖动均衡等参数。Optimality Explorer 旨在帮助设计人员进行无缝的设计优化,无需用户干预。其算法实现了优化过程的自动化,可提供流畅、便捷的用户体验。与传统方法相比,它能在不到 500 次的迭代中实现显著优化,加快设计收敛。Optimality Explorer 被称为 AI 驱动的设计同步多学科分析与优化工具。Optimality Explorer 可高效、准确地仿真和优化复杂的 3D layout,处理传统上被认为具有挑战性的优化方案。该工具中包含用于 PC 封装互连的场求解器,可处理各种通常被视为具有挑战性的优化方案,如最大化交叉网格覆铜。优化参数和注意事项例如,在系统通信信道中,有发射器、接收器、PCB 互连、封装和中介层。这些器件经过抽象化,用作发射器-接收器的 IBIS-AMI 模型,发射器-接收器之间是走线和过孔。 为确保最佳信道性能,必须考虑各种几何变量,如线宽、间距、线长、走线堆叠、焊盘尺寸、隔离焊盘几何形状、钻孔尺寸和过孔 stub 长度。创建模型时还应考虑 制程 (Process)、电压 (Voltage) 和温度 (Temperature) 组,片内端接 (on-die termination, ODT) 和抖动均衡等参数。在优化过程中,必须指定需要优化的设计参数和想达到的优化目标。此外,还必须创建额外的代理模型 (surrogate model),以有效优化这些参数。 Optimality Explorer 基于随机搜索生成的初始数据集,构建并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它会不断分析仿真结果,更新设计变量,计算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直到达到停止标准和收敛为止。Optimality Explorer 旨在简化设计人员的优化过程,尤其是在需要考虑许多可调参数的情况下。其算法实现了优化过程的自动化,无需用户干预,并且易于使用。 传统方法需要 2500 次以上的迭代才能获得相当的结果,与之相比,Optimality Explorer 只需不到 500 次的迭代就能实现显著优化,可加快设计收敛。利用 Optimality Explorer 提高效率在复杂的电路 layout 中,仅使用单独的走线和过孔是不够的。需要将这些器件组合起来,创建互连设计,其中每个器件都会影响到其他器件的行为。两个交叉网格覆铜平面之间的差分对 Optimality Explorer 可高效、准确地仿真和优化复杂的 3D layout,处理传统上难以优化的方案。该工具中包含用于 PC 封装互连的场求解器,可处理各种通常被视为具有挑战性的优化方案。例如,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差分对设计中的交叉网格覆铜图案,从而获得更好的结果。Optimality Explorer 还能减少详尽扫描所需的仿真次数,更快地达到目标。Optimality Explorer 可以优化布局前和布局后设计。例如,Optimality Explorer 对 RF 功率分配器进行优化,仅用 46 次仿真就达到了目标,而穷举法则需要 300 多万次仿真。Optimality Explorer 的多功能性还可扩展到处理具有许多参数的设计,例如,优化具有 16 个参数的微带贴片天线只需 71 次迭代。展望未来:扩展 Optimality 平台Optimality Explorer 工具背后的团队目前正在努力扩展该平台的适用范围,使之可以涵盖热学和流体动力学领域。这包括集成 Celsius 3D Solver 用于热分析,集成 CFD 工具用于流体动力学领域。此外,电气约束将被集成到 Allegro X Design Platform 现有的约束管理器中,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开发团队将不断报告这些功能改进的最新进展。推动电子系统的多物理场分析 解决现代系统中的高速信号优化问题是一项涉及多个维度的挑战。Optimality Explorer 突破了传统上极为消耗人力的优化流程的限制,以 AI 驱动技术取代了“设计-测试-改进”循环的传统交互流程,提供了一套更好的系统设计解决方案。Optimality Explorer 是电子设计领域的灯塔,指引设计人员自信穿梭于错综复杂的环境,在提供自动化技术的同时提高设计效率,为未来的综合设计解决方案铺平道路。 来源:Cadence楷登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