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ython进行ANSYS SpaceClaim、Mechanical二次开发。
能够实现的功能有:
1. 基于Python独立编写UI界面,根据用户输入命令,后台调用ANSYS各个模块(SpaceClaim、Mechanical、Fluent等)开展计算
2. 基于Python命令,在SpaceClaim软件模块里快速生成几何
3. 基于Python命令,在Mechanical软件模块里进行自动连接关系创建、网格划分、施加初边值条件、开展求解计算、导出计算结果
4. ...
感兴趣的点“聊一聊”,和我私聊吧~
1. ANSYS 多模块二次开发(工具与层级覆盖)
精通 ANSYS Workbench & Mechanical 二次开发,能精准区分行业级(WB 核心软件平台构建)与用户级(Script 脚本、ACT 插件扩展)开发边界,可根据场景需求选择适配开发方式。
掌握 Python 驱动的多模块开发技术,覆盖 SpaceClaim(几何快速生成)、Mechanical(仿真全流程)、Fluent(多模块协同)的脚本接口。
2. 仿真全流程自动化开发
实现 Mechanical 端 “材料给定 - 载荷定义 - 网格划分 - 求解控制” 自动化,涵盖几何参数读取、材料属性设定、接触关系定义,以及热分析、静力学、热力耦合、模态分析等求解系统。
支持 Workbench 后台批处理,能编写脚本实现多组工况隐藏运行,完成复杂仿真系统(如热力耦合)的自动化创建与计算。
3. 结果输出与可视化开发
熟练操作 Mechanical 后处理,可批量读取仿真结果,支持文本、图片、动画、AVZ 等多形式导出,同时能生成后处理对象并进行多维度可视化展示。
具备 UI 界面开发能力,能基于 Python 编写交互
某新能源企业面临新能源高温储能设备的仿真难题,设备需同时分析温度、应力、位移多物理场,且需联动四大区域计算。此前使用通用仿真软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依赖专业人员手动操作,单仿真周期超 12 小时;二是缺乏专项寿命评估功能,无法直接通过仿真结果判断储罐服役时长,非专业工程师难以上手。
某机器学习团队在开展 “几何特征与性能关联预测” 建模任务时,面临核心瓶颈:机器学习模型需千级以上多样化几何样本(涵盖不同尺寸、结构形态的模型),且需匹配对应的参数标签与性能数据,才能保证预测精度。但传统方式依赖人工建模,单模型创建需 1-2 小时,且样本尺寸、结构类型单一,3 个月仅能生成不足 200 组样本,远无法满足训练需求;同时人工标注数据易出错,格式不统一,后续需大量时间清洗,导致机器学习项目进度滞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