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大型汽车覆盖件模具的一般调试步骤

22天前浏览1423

摘要

本文概述了汽车侧围模具的调试步骤,以典型的6道工序为例,包括拉延、切边、整型、翻边、冲孔等工序。每个工序均详细说明了调试的具体操作,如研配、检查干涉、调整定位器和感应器、解决废料滑落等问题。文章指出,虽然减少工序能降低投资,但设计难度加大。这些调试步骤对于确保模具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满足汽车覆盖件的生产需求。

正文


引言:

汽车覆盖件通常有15个零件左右,其中侧围无疑是汽车覆盖件中最大的零件,其尺寸巨大,特征复杂。
就模具的工序而言,大众系常有6个工序,新势力常用5个工序,日系则倾向于采用4个工序,工序的减少可直接降低模具的一次性投资,但也对产品的简化设计和模具的复杂化设计提出了挑战。
本文以老师傅总结的典型的6工序侧围一般调试步骤为例,介绍侧围模具的调试步骤。文字很长,请耐心阅读,一口气读不完的,建议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Op10拉延模的

1、所有凸R角理顺,推光,所有型面的初步理顺。
2、压边圈,压料筋R角理顺。
3、凸模型面理顺,推光,(推光的方向应沿拉延方向进行)
4、上研配压机,模座导板面及防侧向导板面调整,研配达标。
5、压边圈限位块、模座限位块全部均匀配好。
6、料片定位器初步调整,上模让位确认。
7、感应器安装初步调整,上模让位确认。
8、确认模具下行到底时压边圈底面限位块是否有两毫米间隙。
9、确认下顶棒是否是全顶棒。
10、压边圈的压边面开始研配,压边面之间放一张涂好蓝油的料片,按照理论蓝油图要求研配。(分阶段达标)
11、首次试模压机出件,蓝油图、走料图、压力参数等尽量往理论靠拢。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压料筋高度和R角大小,还可调整压边圈限位块高度以及压机压边力参数。
12、拉出零件后,在零件上涂上蓝油,凹模以凸模为基准,按理论蓝油图研配。(分阶段达标)
13、研配工作完成,模具压到底后,配好压足钢印。

OP 20切边模

1、用10零件刷好蓝油去扣下模,去除干涉。
2、下模型面理顺推光
3、所有刀块底平面,平面度,刀口垂直度、拼缝间隙研配达标。
4、检查消除所有安装时的结构干涉
5、上研配压机,首先检查模座导板,导柱蓝油情况,并调整、研配达标。
6、斜切机构基准及导板面涂蓝油检查、调整。
7、调整模座定距块和压料板锥型定距块(均匀抽垫垫片,保证模具平行度)
8、检查卸料板与刀块侧面有无干涉
9、检查直切刀与斜切刀交刀处有无干涉
10、零件定位安装到位,确认上模让位是否干涉
11、压料板研配,蓝油率达标(分阶段)
12、开始切零件,解决废料顺畅滑落(弹顶安装、滑板角度调整等)
13、感应器位置调整适当
14、气路调整动作正确
15、切边、冲孔毛刺消除(分阶段)

OP30切边整型模

1、用20零件刷好蓝油去扣下模,去除干涉。
2、下模型面理顺推光
3、所有刀块底平面,平面度,刀口垂直度、拼缝间隙研配达标。
4、检查消除所有安装时的结构干涉
5、上研配压机,首先检查模座导板,导柱蓝油情况,并调整、研配达标。
6、斜切机构基准及导板面涂蓝油检查、调整。
7、以CH孔精定位,调整外部靠山,确认上模不干涉。
8、调整模座定距块和压料板锥型定距块(均匀抽垫垫片,保证模具平行度)
9、检查卸料板与刀块侧面有无干涉
10、首先研配整形面,以凸模为基准,用20零件刷蓝油研配。
11、其次研配压料板型面,锥型定距块要平行抽垫。
12、开始压零件,解决废料顺畅滑落(弹顶安装、滑板角度调整等)
13、模具压到底,配好到底钢印,再次确认定距块和锥心定距块垫片。
14、感应器位置调整适当
15、气路调整动作正确
16、切边毛刺,整形面尺寸,表面缺陷分阶段解决。

OP40翻边整型冲孔切边模

1、 用30零件刷好蓝油去扣下模,去除干涉。
2、下模型面理顺推光。
3、检查下模滑动凸模动作正确顺畅(包括导板贴合率,气缸,气路)
4、检查凸模盖子与柱子支撑面贴合率
5、检查滑动凸模到位限位块是否到位
6、上模各吊锲机构导板导向检查
7、检查消除所有安装时的结构干涉(卸料板与刀块,斜锲机构与卸料板等)
8、上研配压机,首先检查模座导板,导柱蓝油情况,并调整、研配达标。
9、第一次下行压机都要抬高闭合高度,慢慢降,检查模具动作是否正确。
10、有侧翻机构的注意一定要在下模放零件(否则侧翻刀要与大卸料板干涉)
11斜切机构基准及导板面涂蓝油检查、调整
12、以CH孔精定位,调整外部靠山,确认上模不干涉。
13、在慢慢压机下行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斜锲机构与压料板及下模是否有干涉(特别是快要到底时)
14、到底后,首先侧翻边间隙测量,调整,研配。
15、再以凸模为基准,研配整形面
16、再研配压料板(包括大、小压料板),注意锥型定距块平行抽垫,下模一定要放零件
17、开始压零件,切边冲孔废料检查是否顺畅
18、感应器位置调整适当
19、气路调整动作正确
20、到底钢印安装调整
21、切边毛刺,整形面尺寸,表面缺陷分阶段解决

OP50翻边整型侧切冲孔

1、用40零件刷好蓝油去扣下模,去除干涉。
2、下模型面理顺推光。
3、检查下模滑动凸模动作正确顺畅(包括导板贴合率,气缸,气路)
4、检查滑动凸模到位限位块是否到位
5、上模各吊锲机构导板导向检查
6、检查消除所有安装时的结构干涉(卸料板与刀块,斜锲机构与卸料板等)
7、上研配压机,首先检查模座导板,导柱蓝油情况,并调整、研配达标。
8、第一次下行压机都要抬高闭合高度,慢慢降,检查模具动作是否正确。
9、有侧翻机构的注意一定要在下模放零件(否则侧翻刀要与大卸料板干涉)
10、斜切机构基准及导板面涂蓝油检查、调整
11、以CH孔精定位,调整外部靠山,确认上模不干涉。
12、在慢慢压机下行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斜锲机构与压料板及下模是否有干涉(特别是快要到底时)
13、到底后,首先侧翻边间隙测量,调整,研配。
14、再以凸模为基准,研配整形面
15、再研配压料板(包括大、小压料板),注意锥型定距块平行抽垫,下模一定要放零件
16、根据零件翻边情况调整研配翻边间隙
16、开始压零件,切边冲孔废料检查是否顺畅
17、感应器位置调整适当
18、气路调整动作正确
19、到底钢印安装调整
20、切边毛刺,整形面尺寸,表面缺陷分阶段解决

OP60翻边整型侧切冲孔包角

1、用50零件刷好蓝油去扣下模,去除干涉。
2、下模型面理顺推光。
3、检查下模滑动凸模动作正确顺畅(包括导板贴合率,气缸,气路)
4、检查滑动凸模到位限位块是否到位
5、上模各吊锲机构导板导向检查
6、检查消除所有安装时的结构干涉(卸料板与刀块,斜锲机构与卸料板等)
7、上研配压机,首先检查模座导板,导柱蓝油情况,并调整、研配达标。
8、第一次下行压机都要抬高闭合高度,慢慢降,检查模具动作是否正确。
9、有侧翻机构的注意一定要在下模放零件(否则侧翻刀要与大卸料板干涉)
10、斜切机构基准及导板面涂蓝油检查、调整
11、以CH孔精定位,调整外部靠山,确认上模不干涉。
12、在慢慢压机下行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斜锲机构与压料板及下模是否有干涉(特别是快要到底时)
13、到底后,首先侧翻边间隙测量,调整,研配。
14、再以凸模为基准,研配整形面,(压料板可以先拆除)
15、再研配压料板(包括大、小压料板),注意锥型定距块平行抽垫,下模一定要放零件
16、开始压零件,检查零件包角间隙并调整研配,
17、检查切边冲孔废料检查是否顺畅
18、感应器位置调整适当
19、气路调整动作正确
20、到底钢印安装调整
21、切边毛刺,整形面尺寸,表面缺陷分阶段解决
来源:CATIA模具设计应用
汽车理论模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26
最近编辑:22天前
恒拱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24文章 458课程 1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