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冲压件毛刺标准及控制方法

22天前浏览1656

摘要

正文

【一、冲压件毛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冲压件毛刺是指在金属冲压过程中,由于材料边缘在冲压过程中产生撕裂、挤压而形成的突起或不平滑的部位。冲压件毛刺的存在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还会对产品的装配、使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如若毛刺过长,则会对防腐产生严重的影响。

     
     
     
     

冲压件毛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零件材料、冲压速度、冲模间隙、刃口锋利度、冲压温度等。一般而言,铝板的毛刺长度更难控制。

【二、冲压件毛刺的高度标准】

冲压件生产过程中,不同位置对毛刺的要求不一样,一般标准是要求毛刺高度小于板料厚度的30%,对于精度要求高的区域,如定位孔等,则需要对标准加严。通常,铝板可以做到20%以内,钢板可以做到10%以内,并保持量产的稳定性。

然而,毛刺要求高,对模具的保养等工作要求严格且工作量大,所以,并非一味要求低的毛刺百分比。

【三、冲压件毛刺的控制方法】

1. 优化冲模设计:合理选择冲模间隙,保证冲模刃口锋利度,避免过度撕裂材料。合理选择冲模间隙对控制冲压件毛刺具有重要意义。冲模间隙过小会导致材料过度撕裂,产生较大毛刺;冲模间隙过大,则会导致材料流动不稳定,产生不规则毛刺。因此,在设计冲模时,要充分考虑冲模间隙对毛刺产生的影响。刃口锋利度对冲压件毛刺的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刃口锋利度较高,可以减小材料撕裂,降低毛刺产生;刃口锋利度较低,则会导致材料过度撕裂,增大毛刺产生。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和磨削冲模刃口,保持刃口锋利度。对毛刺的解决,可以很好的体现模具维修团队的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

     
     
     
     

2. 提高材料性能:选用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降低材料在冲压过程中的撕裂倾向。板料的材质,在产品定义阶段已经确定,所以,冲压件生产过程中,基本不可能临时更换材质。

3. 调整冲压工艺参数:适当降低冲压速度,提高冲压温度,减小冲模间隙,以降低毛刺产生。

4. 采用去毛刺工艺:在冲压过程中或后期采用去毛刺工艺,如机械去毛刺、化学去毛刺、激光去毛刺等。这在汽车覆盖件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返修实现。

【四、冲压件毛刺的检测与评估】

1. 检测方法:采用视觉检测、触摸检测、测量工具检测等方法。一般而言,通过游标卡尺测量板料的厚度和毛刺区域的总厚度,通过简单的运算获取毛刺的百分比。

2. 评估方法:根据产品要求,对毛刺高度、数量、分布等进行评估,不合格者进行返工或报废处理。毛刺是普遍的缺陷,冲压件所有边界都有可能产生毛刺,所以,需要重点关注高敏感区域,如定位孔,卡接孔的边界。

来源:CATIA模具设计应用
化学汽车材料控制模具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26
最近编辑:22天前
恒拱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24文章 458课程 1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