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行业·打造“中国碳谷”,撑起“大国底气”

9月前浏览119


十几年前,面对我国碳纤维产业的瓶颈,吉林化纤碳纤维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应运而生、锐意创新,不断填补碳纤维生产领域的空白,为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引擎。



碳纤维作为重要的国防军事战略物资,有“黑色黄金”之称,生产技术一直被一些发达国家封锁。2006年,吉林化纤碳纤维技术研发创新团队成立之初,国内市场仍然是产品售价高昂、一丝难求,90%都要依赖进口,创新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刻不容缓。



碳纤维核心技术买不来,也求不来,只能靠自己。研发团队由此踏上了布满荆棘的征程。实验室里、生产线上,到处都能看到团队成员不懈奋斗的身影。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人休息,一天24小时蹲守现场研究课题……因为有了整个团队日以继夜的攻关研发,才有了今天的快速发展和高质量提升。


2007年,研发团队创新出T300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工业化生产技术,这是国内首创的具有发明专利的碳纤维原丝生产技术;2011年,年产5000吨碳纤维原丝生产线投产,标志着我国碳纤维原丝实现规模化生产,间接促使进口碳纤维的价格下降了60%以上。时至今日,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新,原丝产能达到1.6万吨,占领了90%的国内市场;碳丝产能达到4000吨,经鉴定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重大突破。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研发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深知:碳纤维是用出去的,而不是卖出去的。传统的小丝束碳纤维多用在航空航天等军用领域,市场空间比较有限,而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效率更高,能够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体育休闲、建筑补强等民用领域,这也让研发团队看到了新的方向。



通过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目前生产的大丝束碳纤维原丝包括25K、48K、50K等。就拿50K来说,也就是一束碳纤维丝束中包含50000根原丝。吉林化纤碳纤维原丝发展的这些创新举措不断填补了国内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的空白,打破了国内碳纤维行业几十年来的技术瓶颈。
 


十几年来,吉林化纤碳纤维技术研发创新团队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生产经营、产业链一体化、终端拉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带动了我国碳纤维产业链的发展,真正推动了国内碳纤维产业从弱到强、发展壮大。团队坚持碳纤维原丝持续提质、提速、提产、提效,质量从T400跃升至T700,产能由设计之初四条线5000吨增加到一条线5000吨,研发成果推动了碳纤维在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促进工业发展的利器。


科技创新的本质是人的创造性活动,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活力,才能实现科技高速稳定的发展。吉林化纤碳纤维技术研发创新团队潜心钻研、创新突破、敢想敢干,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肩负使命、攻坚克难,凭借着永不放弃的初心,写下了壮丽时代的奋斗答卷,为振兴吉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奉献力量。


来源:吉林融媒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航空航天建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17
最近编辑:9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36粉丝 58文章 384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复材·复合材料大幅降低全尺寸靶机成本

随着歼-20的服役和苏-57即将开始量产,中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在美国空军看来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威胁,为了应对这些威胁,美军除了加大F-22和F-35参与假想敌训练的强度之外,美国空军还耗巨资启动了5GAT第五代隐身靶机项目,为实弹射击训练和武器测试提供一种能模拟隐身战斗机真实雷达和红外信号特征的全尺寸靶机。在QF-4于2017年退役之后,美国空军的现役全尺寸靶机是使用退役F-16战斗机改装的QF-16。有“狗斗之王”称号的F-16不仅机动性比QF-4大幅提高,能为空空导弹的实弹测试提供更逼真的靶机,此外其尺寸还比QF-4更小,雷达截面积也更低,更重要的是QF-16能与美国空军一线部队的F-16共享零件,降低了维护与操作成本。但无论QF-16如何优秀,雷达截面积如何低,始终也不是一架隐身靶机,距离模拟歼-20和苏-57的要求差距十万八千里。美国空军于是在2011年正式启动了第五代隐身靶机项目,美国空军大学一组航空工程专业学生提出的设计方案入选,交由Sierra技术服务公司展开研制,其关键设计在2018年6月20日通过设计评审,开始原型机制造。近日Sierra公司公布了一张有趣的照片,显示制造中的5GAT原型机:内部结构形似塑胶拼装模型,彻底抛弃了传统飞机的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改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PR)制造了整体硬壳结构。该机前机身内只有三张整体壁板,机身中部有两个复合材料整体成形的S形进气道和加强横梁,机翼内部也只有寥寥几根加强翼梁和翼肋并采用了整体复合材料机翼蒙皮。5GAT结构如此简单的原因是为了尽量降低 制造成本,作为一种消耗性靶机,该机需要尽量降低 制造成本,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5GAT在设计上采用无尾三角翼布局,通过取消平尾来降低操纵翼面和制动器的数量,该机在尺寸上接近QF-16,起飞重量5.4吨,安装两台二手J85加力涡喷发动机。其次5GAT 95%的结构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造,通过一体成形工艺来大幅降低零件数量和制造成本,该机简单的硬壳加强结构取消了传统全金属半硬壳结构中复杂的机身隔框、纵梁、翼梁、翼肋、蒙皮设计,大幅降低 制造和组装所消耗的人力成本,要知道现代飞机的组装还无法摆脱人工作业,因此飞机结构越复杂,零件数量越多,机身制造和组装成本就越高昂。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在测试项目中曾经为一架Do-328制造了一个全复合材料结构机身和尾翼,结果统计下来发现原金属机身和尾翼有超过3000个零件,而复合材料机身和尾翼的零件数量只有300个。这样综合测算下来后,形似拼装模型的5GAT靶机成本仅为550万美元,大幅低于QF-16靶机,要知道后者不算机身成本,光改装费用就高达1000万美元。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