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跨越、见证——中国制造业的20年涅槃路

9月前浏览2152

导读:

从业20年来,我们见证了制造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产业崛起。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从“制造”到“自造”的更迭与蜕变呢?或许从以下我所分享的工作经历与所见所感中,可窥见一二。我相信,国产工业软件也必将完成「中国“自”造」的使命。

作者背景:

70后工程师,毕业于山东大学材料专业,20余年间,曾从事CAD、ECAD、CAE、PLM等设计、制造、信息化的工作。服务过本土和跨国(世界500强)科技制造企业,参与并见证了家电行业最辉煌的时刻、也看到了中国本土终端设备厂商和通信行业如何一步步的崛起……

初入国产家电行业:技术突破带来的辉煌时期

国内崛起

1984年,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签约引进了当时亚洲第一条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当时设计的象征中德儿童的吉祥物“海尔图形”后来则以海尔兄弟的形象成为无数人的童年回忆。

自1985年的海尔砸冰箱事件起,由于严抓产品质量、学习当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不断大胆创新,海尔冰箱广受市场欢迎,甚至在提价12%的情况下仍被抢购。

国外出口

1988年海尔冰箱以最高分斩获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此后,海尔冰箱更是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在2000年第一台美国制造的海尔冰箱下线时,海尔在海外已有6个工厂建成投产。在2001年,海尔集团并购了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所属的一家冰箱厂,这是中国白色家电企业首次实现跨国并购,继美国海尔之后,海尔在欧洲也实现了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这一年,海尔集团在《远东经济评论》评选的中国十大企业中排名第一。

2001年,我从山东大学材料专业本科毕业。受小时候电视上电器广告的影响,我对家电行业有种天然的向往。再加上当时青岛极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我选择了海尔集团。入职那年,以海尔为主导的国产洗衣机品牌市场份额仍超过60%、海尔洗衣机在全球洗衣机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名中位居第三。我还记得那一年年会上被表彰的那位优秀员工,他在1994年还是一名大学生时入职海尔,入职七年,他已经成为海尔美国工厂的总经理、领导着几百个外国员工

独占鳌头

2002年,是海尔集团最辉煌的时候,这一年《中国工业报》选出的“2002中国行业大事记”中,海尔集团独占6条。当时国际的家电市场中,日系品牌占领着高端产品的市场,国产品牌则凭借在制造成本上的绝对优势和当年技术工艺的全方位突破,在国际中打了一个“漂亮仗”。

群雄并起的国产品牌沉淀了品牌、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始冲击“洋品牌”的地位。同时,国家出台家电业发展政策,推动中国家电产业进入爆发期,家电产业成为了中国冲击全球领先品牌的主力军。

这种格局一直非常稳定地保持到了20年后的今天。

迈入手机行业:创新和性价比推动国产手机跻身世界前列

国内崛起

参加工作后,我身边已经开始有人拥有手机了。当时,国内手机市场仍被欧美品牌占据,摩托罗拉、诺基亚和爱立信三巨头几乎是铁打的“三驾马车”。有人形容说,摩托罗拉让中国人认识了手机,而爱立信让中国人爱上了手机。

当然,彼时国产手机品牌也开始跃跃欲试、崭露头角。但苦于技术不足,难以抵挡国外品牌推出的照相手机和销售渠道扁平化的攻势。再加上山寨机横行,原本已然盛极一时的波导、TCL、康佳等国产手机品牌很快遭遇了寒冬。

2007年,正是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从封闭系统到开源生态这两大转变即将发生的时期。当年的手机市场和现在最大的区别是产品没有同质化。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手机设计理念、产品形态都区别极大。例如索尼爱立信的手机,主打音乐和照相,除了功能上优势突出,外观上设计也非常有特点,配色很大胆。而诺基亚的理念是用最便宜的成本,做出质量可以“砸核桃”的手机。

然而,iPhone手机和安卓系统横空出世,以不可阻挡的势态开启了手机市场的新时代。手机市场在触屏和操作系统开源这两个颠覆性的设计中几乎重新洗牌,国产手机也得以获得赶超国外品牌的机会。在这场席卷了整个行业的变故中,苹果做对了极简设计和封闭生态;三星选对了操作系统,赌对了全覆盖战略;国产手机则选择了先跟随再突破。

2007年,我入职索尼爱  立信,进入了“高科技”消费电子行业。在这里,除了外企的氛围带给我的极大的震撼,感触最深的还是其发展速度:当时,公司每年以80%的水平增长、每天都有新员工入职;这里有翻倍的薪资,也有无限的挑战和可能……也是在这一年,公司发给了我一部智能手机,这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手机让我感到,我触碰到了新世界的大门。

越来越多的国产厂商开始研发智能手机,其中小米就是最典型的案例。这家手机巨头当年还是位于望京一隅的初创小公司,并不被同行看好。但随着小米1发布,高性价比把握住了消费者内心,小米销量暴增,成功上市。以前,爱立信在竞品分析的时候只会拆解iphone,但随着小米在市场地位崛起,我们也开始拆解和分析小米手机了。我们发现我们的产品和小米差异不大,但是成本却多出了足足20%!此后,传统大厂为了降低成本,被迫开始采用ODM方案,这却导致了质量的降低和产品的同质化,整个市场开始向国产手机倾斜。

与国产手机的快速拓展相对的是外国手机的逐渐退场。索尼爱立信开始陆续裁员、关闭北京研发中心。摩托罗拉、三星、LG、HTC等原本强势的外企也陆续退出了中国市场。

在索尼爱立信工作期间,除了手机,另外一个我比较了解的行业便是通信基站,令人感慨的是,这个行业的发展和手机何其相似。

最早的外国厂商集中在望京,有大名鼎鼎的西门子、摩托罗拉、北电网络、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爱立信等等。但随着华为、中兴等中国通信厂商的崛起,国产技术创新也推动着通信建设成本降低,国产厂商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最终只剩下爱立信和诺基亚苦苦支撑。反观欧美通信设备的价格一路下降——基站主板的价格从20多万,一直下降到现在的1万多。

国外出口

节选自 世界手机市场30年间的演变(By James Eagle)

国产手机的出海,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更早。早在21世纪初,当国内手机市场还处于国外手机横行、山寨机泛滥的混乱时期,就已经有一批国产手机为了寻求出路、获取更多资源余裕而开始试着拓展海外市场。

这其中,不只有选择从印度、东南亚开始逐步向外拓展的“大部队”,也有许多另辟蹊径的厂商,如瞄准尚未开发的非洲市场的传音、主打精品的一加等等。2015年,国内手机市场因4G时代的到来而再次迎来了一波繁荣,充足的资金支持,再加上国内已经验证的模式和运营经验,国产手机在国外快速拓展,几乎占据了世界手机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随着国内手机市场逐渐接近饱和,国外市场开始从厂家们的后备仓库变成争夺的主阵地。不过,即使已经在海外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也并不意味着能够高枕无忧:海外市场政策的变化,5G技术带来的发展与变革,竞争对手推出的新产品……这些仍督促着国产手机厂商不断发展,不断前行。

国内家电企业替代国外家电企业;国产手机从口碑极差到基本上碾压安卓阵营的所有海外手机厂商;中兴和华为席卷了全球的通信设备市场,甚至引来了美国政府的强力打压。

后来在爱立信的几年里,每年涨薪1%。有一年年底拿到了部门优秀奖,但奖金只有3000元。而有的同事去了乐视、小米、Oppo等国内手机品牌,听闻一年两次涨薪,每次10%起步。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有了跳槽的想法。最终,我选择了联想。

入职笔记本电脑行业:以并购叩开海外市场的大门

国内崛起

联想成立于1984年,在起步期间,主要给IBM、惠普等国外品牌做分销、代理等工作。然而在九十年代初IT行业扩大开放,跨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联想没有继续甘于做代理,而是走上了自有品牌的道路。

依靠汉卡(一种提高计算机对汉字的处理能力的扩展卡)业务带动其他产品销售,联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胜利。在1996年,联想坐上了中国PC市场的头把交椅,并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待到了今天。

国外并购

在21世纪初,尽管国内,甚至说亚太的市场中,联想能够稳居前列,但在当时的国际上的位置却有些不尽人意。惠普、戴尔和东芝这前三名与后面的厂商有着几乎断崖式的差距,而联想在国际市场则没什么知名度,是一个外国消费者眼中的的“低端品牌”。

面对这种局面,联想进军美国及全球市场的第一步选择了并购IBM。在当时,IBM的PC部门正面临连年亏损的尴尬境地,在转向IT服务领域的策略下,无利可图的PC业务对IBM俨然成了鸡肋。而对联想来说,IBM的PC业务不仅能带来极大的技术优势和海外知名度,同时也能够获得IBM的销售渠道与人才储备。

在这样共赢的效果中,双方在美林证券的牵线搭桥下开始进入商谈阶段,最终,在各方努力下,联想以17.5亿美元(6.5亿美元付款,6亿美元股票和继承5亿负债)的价格并购了IBM的PC部门,并通过融资化解财务危机、营销保留高端品牌形象、调整组织结构提高竞争力、团队跟进留住核心客户等一系列手段度过了危险的整合期。在这次并购之后,联想集团不止稳固了国内市场的地位,还成功在海外实现了盈利。

此后,联想又先后并购、收购了Medion,CCE,富士通,摩托罗拉、NEC等厂商的一些部门,在海外的市场也一再扩大。凭借着国内供应链的成本优势、国外整合得到的销售渠道和稳固的国内市场,联想很快超越戴尔、惠普这两大外国厂商登顶全球第一。

历史滚滚向前,国产工业软件已然启程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也是强国之基。从洋务运动到实业救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一颗螺丝钉都依靠进口,到如今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制造”撑起了大国脊梁,正昂首走向世界。而在切实可见的硬件的背后,工业软件也已迈上了“自造”的道路。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工业软件在生活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很难想象究竟占据了怎样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工业软件被誉为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小透明”,而是隐藏在产品背后的庞然巨物。设计、仿真、数据分析……在制造业之中,这些多样的功能不仅能够节省成本,更能够大大提升效率,更快更好地达成目标。

然而,重硬轻软、盲目偏信外国产品等传统观念导致当下国内的工业软件市场中,外国软件几乎占据了全部份额。这些外国软件不仅占据了各自领域的头部位置,有着细致全面的功能,更是几乎已经养成了稳定的产业生态,市场供需已经达到了相对稳定。对后发的国产工业软件而言,不仅要面对功能强大的外国软件和已经养成习惯的用户群体,更要面对能够开发工业软件的交叉人才少、能够获得的投资少的窘境。

“2021年5月28号,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两院院士大会和第十届科协年会上,习总书记提到影响到我们国家发展的7项关键问题,第四项工业软件”

——2021年5月28日宁振波于第二届工程仿真大赛的闭幕式讲话节选

在政策的推动下,国产工业软件必将迎来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在国产工业软件健康生长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适宜生态的支持。作为仿真垂直领域的大型平台,仿真秀自创立伊始就矢志不渝地建设工业软件生态体系、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组委会联合发起的全国工程仿真创新设计大赛,自2020中国工业软件元年开始筹备,已成功在四个城市举办两届,近3000人次参与大赛及研讨会活动。大赛旨在促进工程仿真领域行业软件应用、人才交流和生态体系建设,产学研用结合推动人才培养,引领产业发展,为工业软件的“第二个一百年”添砖加瓦。

第三届工程仿真创新设计大赛正在报名中,期待在黄金9月与大家在决赛现场秦皇岛相见。

大赛官网

https://www.fangzhenxiu.com/competition/

官方联系电话

400-0969-010 转4 咨询大赛

400-0969-010 转3 咨询技术

   

大赛官网

来源:综合仿真工程实验室
电子消费电子通信ECAD材料PLM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8-10
最近编辑:9月前
北京赋智工创科技有限公司
仿真秀官方市场部
获赞 43粉丝 29文章 47课程 1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