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大会报告为什么没提“智能制造”

1年前浏览597

    1018日,智研院在其公 众号“走向智能论坛”发表一篇文章指出: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到人工智能,也提到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却没有提“智能制造”、更没有提到“工业4.0”。

 

我想,这不是偶然的。

 

“工业4.0”是德国人提出的概念,大会不提很正常。但为什么不提“智能制造”呢?对于“智能制造”我讲过很多次课。最大的体会是:这个概念很难讲清楚,社会存在的误解非常多。有些地方甚至“为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盲目地上些产业园,出现了过热的现象。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分析过热的害处:在自己想不明白的前提下,各级领导层层加码,把价值和意义层层放大;导致急功近利、偏离制造业本身应该追求的目标。在我看来:任何偏离本质目标的热潮,都有可能导致误入歧途。当然,不强调也不是不重要。事实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就是“智能制造”最基本的内涵吗?尤其是强调“深度融合”,其内涵就是要强调系统看问题,不能做表面文章、不跟风。

 

报告中还有一句话,我特别赞赏:“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在我的报告和公 众号文章中,不知多少次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可惜的是,我强调的质量的文章,阅读量都非常小。说明公众尚未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质量”或许是一个比“智能制造”更重高、更根本的概念。没有高质量,中国不可能成为制造强国;没有高质量,中国的经济发展无以为继;没有高质量,技术创新就没有牵引力;没有高质量,智能制造的价值就难以体现。

 

说得更透彻一点:没有高质量,产线智能了又有什么用呢?反之,如果质量特别好,不智能的产线未必会差。事实上,即便是智能制造强调的“个性化定制”,本质上也是质量问题——质量的本质就是适用。很多专家担心:“弯道超车”其实容易翻车——如果不重视质量,只强调智能制造,翻车就是难免的。

 

在我看来,ICT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一般是ICT技术服从于制造技术的需求,帮助制造业做得更好、而不能藐视制造业。很多制造技术,是人类摸索了千百年的技术;而前人并不愚蠢,不是那么容易超越的。

 

IT、互联网的人,应该对制造多一点“敬畏之心”。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微软的员工对通用汽车的人说:如果通用汽车也像微软这样热爱创新,100美元可以买辆车、100公里只用1升油。通用汽车的人则回敬说:如果我们像微软这样创新,车开到一半会突然熄火;只好关闭所有的窗户(Windows)才能重新发动起来.....

 

的确,高端制造业对安全可靠的追求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在工业界,一个技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些问题的解决。60年代,苏联科学家曾经问NASA专家:你们什么时候能把人送到月亮上去?NASA专家的回答是:当我们确信能够接他们回来的时候。为了取得安全可开行,需要研究大量的细节问题。期间甚至会耗尽多少代人的心血、甚至是血的代价——制造业强调工匠精神,自然有它的道理。既然强调“深度融合”,就应该多理解一下制造业。

 

智研院是我的几位朋友发起的民间组织,多数骨干来自《三体智能革命》一书的作者团队。“走向智能论坛”是智研院的公 众号;经常发表一些高水平的文章。欢迎大家关注。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通用汽车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1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4粉丝 15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