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上海未来经的希望是建成质量高地

10月前浏览1405

   在党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到,习先生说:“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本文是2013年我做政协委员时写的一份社情民意,论述质量为什么如此重要。略有改动。在我看来,没有质量高地,其实就没有科创中心。

  前些天,我糊里糊涂地买到了支10多块钱的圆珠笔,与几毛钱一只的普通圆珠笔相比,可谓天价了。后来得知,这两支笔是日本产的,也不是什么名牌,但用起来确实顺畅。这件事给我一个启示:上海实现经济转型、推动创新,前提条件首先应努力建成质量高地。

1、质量的重要性

没有消费的支撑,经济转型不可能成功。然而,“纵有钱财千万,也只能一日三餐;纵有广厦万间,夜寐不过三尺宽”。人的消费总量是有限的,中国现在多数行业的产能都过剩了,依靠数量增长的经济是不可持续的。然而,质量提升的空间却非常大,这应该是经济转型的主要依托。

同样一支笔,资源、能耗差不多,价格却相差10倍。其实,所有的行业都是这样:产品、服务、人工、能耗都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价格却可以相差若干倍。挖掘这方面的潜力,是上海、乃至全国的发展方向。

这些年,政府一直推进技术创新。事实上,不关注质量的企业不可能倾心于技术创新:就像穷人不会关心燕窝、鱼翅一样。低质量背景下的创新,要么是三氯氰胺、瘦肉精等“危创新”,要么是骗取国家资助。相反,日本产品的竞争力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其优势在于把产品质量做好,而不是强调创新。所以,推进技术创新的前提是推动高质量。上海首先要攀登上质量高地,才能成为真正的创新城市。

经济学家看到品牌的价值非常大:同一件衣服,挂上不同的牌子价格相差10倍。岂不知:所谓的名牌,是长期保证高质量的结果。没有质量依托的品牌,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上海必须先重视质量,才会产生品牌效应。

“商业中心”是上海的传统定位。上海迪斯尼项目建设后,会有大量游客进入。如果上海商业中心没有起色,这些人流很可能成为上海的过客,对振兴经济的作用很小。然而,随着全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作为商业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却不断下降。现在,人们要买高质量的产品,常常要到香港或境外去。如果上海能占领质量高地,让游客在上海买到质量一流的商品,将是对“商业中心”的极大推动。

上海未来要发展服务业。但服务业能否做好,关键是服务的质量。高端的教育、会计、医疗、咨询、法律、养老、育儿乃至家政服务潜在的发展空间都非常大。如果上海的服务质量显著地高于国内其他地区,部分行业甚至有望发展成城市的支柱产业,带动全国。

如果上海的质量能显著地走在全国的前列并具有国际口碑,经济转型会自然地发生。相反,如果只是一味地消耗上百年来积累的名声,城市的地位必然下降。特别地,抓好产品质量比搞好技术创新、发展高新产业要容易得多。

总之,把上海建成质量高地,实现质量立市,是一条可行、有效的途径。

2、中国质量现状

毋庸置疑,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质量不满意。大件产品如几百万一套的房子:漏水、隔音效果差、到处裂纹。中等产品如十几万的汽车,小毛病不断;中央空调,噪声极大、能耗高制冷效果差。小的如服装,纽扣常掉、口袋破损。再小的如订书钉极易打弯、圆珠笔写不出字。

这些年,中国产品中的质量问题频频。引发消费者极大的不满。这些质量问题几乎都不是技术问题引起的,而是为了降成本有意为之。极端恶劣的如三鹿奶粉、地沟油、锦湖轮胎、染色馒头等,不惜以害人为代价。事实上,除了这些典型案例,为成本严重牺牲质量的现象非常普遍。过度降成本的方式大体有三种:

采用劣质原料。太阳能热水器厂家拒绝采用国际通用的高质量不锈钢。某些家电企业用普通软钢代替电工钢。

减少、取消或降低防护。月子中心为降低成本,减少消毒费用;家电厂家为降低成本,减少防护元器件,造成设备故障率上升。

降低售后服务质量。某家电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减少备件库存。致使维修的时间周期加长,影响用户使用。

3、导致低质量的原因

中国产品质量差也有几种认识。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产品质量差是因为技术原因。这显然是有片面性的:中国为什么连订书钉都做不好呢?中国卖到国外的产品质量为什么就高呢?国外卖到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就低呢?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质量成本的平衡点是市场需求决定的。提高质量需要增加人力和物资成本,而这些成本必然转化为价格。故而,中国的消费者总体上喜欢质量稍低的产品。

事实显然不是这样。试想:如果消费者知道空调噪声50分贝、知道便宜10块钱所谓冰箱要多浪费100元的电、知道便宜的牛奶中含有三氯氰胺、饭菜中含有地沟油,还会选择这些产品吗?所以,低质量、低成本不是市场需求,而是信息不到位、是监管不力、是损害消费者权益,并非喜欢这种性能价格定位。

4、提高质量的方法

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是让生产劣质产品的企业承受更多的经济损失。

国外产品质量高,是因为劣质产品对自身的损失大。中国出口到国外产品质量相对较高,是因为国外质量检验严格,即便发生小的质量问题,也会导致退货,使制造商血本无归。国外先进企业推进6西格玛管理,将次品率降低到百万分之三:这是因为一个劣质产品会对企业造成1000倍的损失。

中国企业不愿提高产品质量,是劣质产品受到的惩罚过小。与国外相比,中国消费者维 权很难。对于中低端产品,维 权成本甚至高于产品本身的价格。对于高端产品,有关标准往往是企业协会制定的,明显不利于消费者的。无论在何种条件下,即便维 权成功,企业承受的损失小,惩罚性的损失几乎没有:生产一个劣质产品,至多承受一倍的损失。同时,企业基本上不对潜在的质量问题负责:许多汽车召回事件往往仅针对国外用户。

有人认为,市场会逐步淘汰质量差、信誉度低的产品,无需政府过多的干预。然而,我们见到的却是逆向淘汰:在企业利润非常微薄的前提下,诚信的企业由于产品成本高、价格高难以生存。于是,在一些利润微薄行业中,生存下来的却往往是缺乏诚信、污染严重、产品质量差的企业。事实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即便生产劣质产品的企业能被用户淘汰,淘汰的速度也是缓慢的、是以用户付出巨大代价且前提的。这种现象,必须通过在政府对市场的有效管理加以消除。

5、实现上海的质量立市

上海制造曾经是高质量产品的代名词。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级区域,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也最高。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人才素质、技术水平、服务意识、行政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最有条件抓好产品质量。

建立质量高地的根本,要创造条件让企业和消费者实现双赢,让消费者买到高质量的产品、让企业通过提高质量获益。实现双赢的前提是双方的信任,而这种信任的机制应该由政府出面协调。

我的想法是:采用高于国标的地方质量标准、强化消费者保护,为高质量产品生产建立外部环境。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上海标准”

建立高质量的“上海标准”,体现上海“质量立市”的高度,并将其打造成上海的“城市名片”。“上海标准”是推荐型的,自愿执行,不是强制性的。根据行业和企业的不同情况,“上海标准”可以采用不同级别。

2、鼓励企业采用“上海标准”

要让采用“上海标准”的企业受益。通过认证的企业,可以采用统一的“上海标准”标签,就像芯片采用“intel inside”)。政府利用各种媒体,建立统一的平台,宣传“上海标准”。这样,采用“上海标准”的产品或服务相当于得到免费广告。而“上海标准”又将成为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3、维护“上海标准”

公信力是“上海标准”的价值所在。建议成立非盈利性的NGO组织,专门认证和维护“上海标准”。组织要对社会透明、廉洁公正,接受公众和行业专家监督。为了维护公信力,一定要建立严厉的退出和淘汰制度。同时,上海标准必须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国内领先并明显保持国标。

凡是加入“上海标准”的企业,必须签署高要求的“诚信公约”。

4、加大维 权力度

为了在消费者中建立公信力,必须让“上海标准”真正起到保护消费者的作用。保护消费者组织应代理想飞这解决投诉问题,要让消费者维 权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

消费者有投诉时,凡是申请加入“上海标准”的企业,必须积极配合调查,并担起消费者一切直接和间接的损失、乃至多倍的罚款。

4、运行模式

制度的推广要循序渐进。采用“上海标准”的企业宁缺毋滥。当制度运转完善后,政府可以退出相关机制,运行管理交由企业协会代理。但监管的责任不能丢弃。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通用汽车芯片裂纹太阳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0月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88粉丝 10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