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批次为1”的当代制造未必是神话

1年前浏览469

我喜欢北京的原因之一,是投缘的朋友特别多。在清华的半年时间,一少半的晚饭是和朋友一起吃的。上周北京的行程,我特地早去了半天,以便到杨总那里参观学习。

 

“批次为1”的制造是工业4.0经常提及的概念。但在杨总的工厂里,却正在做着这样的事情。杨总通过采用智能化的相关技术,减少了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是怎么回事呢?

 

杨总的厂子其实是一家实验工厂,专门生产研发部门设计的电路板。有些板子的结构非常复杂,可能有数万个焊点。只要一个焊点出问题,就可能导致板子的报废。我估计:如果完全是人来做,一次性成功的概率大概会接近于零。过去,一次要做几十张相同的板子,以便从中挑出一个好的。但研发部门只需要一张好的板子就可以了。所以,过去的做法不仅成本高,周期也长。为此,才有了“批次为1”的要求。

 

杨总通过采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把焊接、检验、维修等多个环节的人工工作降了下来。并且具备了“批次为1”且合格交付的能力。

 

看到这家厂子,我感慨万千。最近一年多,我在各地讲智能制造与转型升级。这个案例,很好地体现了我的一些观点。

 

讲课时,我常用一个观点来结尾:要让智能制造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而不是为技术而技术。换句话说:有了需求,就会觉得采用新技术是非常自然的;没有需求,技术的应用就会显得非常勉强、没有实际价值。而在杨总的厂子里,“批次为1”的需求原本就有,技术的应用也就非常自然了。我还常常谈到:这类需求的前提是研发能力强——而杨总的厂子,恰恰是为研发部门配套的。

 

我经常讲到小批量与智能制造的关系。智能制造的英文名称为Smart Manufacture”。其含义是具有快速响应的能力。所谓“快速响应”主要是指用户的需求变化快。“批次为1”意味着每个产品的需求都发生变化,这就有了快速响应的需求,也就自然地带动了智能制造。

 

“批次为1”的需求为什么会带动智能制造呢?我常说的一句话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快”会带来很多的麻烦,尤其是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所以,该厂的各种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都是围绕着发现质量问题、解决质量问题展开的。而知识的沉淀,也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

 

杨总的智能工厂,不是“无人工厂”,而是人机的协同操作。其中的道理我也常提出:不是不想,而是可行性存在问题。而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和经济可行两个方面。

 

最后,再强调一下我的一个观点:企业界的创新不要迷信理论,而是要学会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去做事。只要学会从需求出发,实践就往往会走在理论的前面。工业领域的个性化很强,某些实践走在理论的前面,不是什么特别稀罕的事情;拒绝跟随时髦的理论,自然也就无可厚非。盲目地跟随理论热点,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反而是不对的。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电路焊接理论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4粉丝 15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