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智能化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能带来什么

1年前浏览297

经常有人问起:“未来的智能钢厂到底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只要往好处想就是了。比如,是高效的、节能的、环保的、是无人化的、机器可以自主维修......远景是无限美好的,但却是很久以后才会发生的事情;把远期的未来当成现在的目标,是祸害无穷的。


 这样的事情,几十年前我们经历了很多次。所以,人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推进智能制造的步骤、逻辑、线路和切入点;关心的应该是现在和近期的未来应该怎么做。

 

我的很多文章,谈的就是这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很多谈的是智能化的新机会。比如,用互联网进行大尺度的资源配置、改变人机的工作界面、推进复杂问题的机器决策......而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工业APP、需要知识的结构化、大数据等技术领域的问题。同时,比较容易切入的智能化场景包括: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设备远程点检、个性化定制.....而这些场景是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关的。我之所以会谈到这些方法,是因为发现这些问题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比较好。而我不主张盲目推进机器人、无人工厂,是因为这样做的经济性可能不太好。

 

所以,未来的理想是“你想要什么”,而具体的行动则更多是“你能做什么”。

 

还有一种现象。有些人觉得智能化无所不能。把一切问题都希望智能化来解决。所以,我们在推进智能化的时候要搞清楚“智能化不能做什么”。

 

我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第一类技术是综合运用材料属性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传统的发明问题、是TRIZ理论擅长的领域。第二类问题,是信息技术与物理属性的融合问题,如嵌入式系统、控制系统。第三类问题是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的问题。而智能化的问题,主要解决第三类问题。

 

第二和第三类问题是比较接近的。但第三类问题与大数据、互联网的关系密切,“能做事”的机会比较多。


很多人的问题,是看不到第三类问题的巨大作用。我来讲个故事:在我国,某命中率是体现钢企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花了大量的技术手段来提升这个指标。我的一位老领导到国外参观,问他们命中率多大。人家吃了一惊:还有不命中的吗?再次确认后,得知这家企业的命中率几乎100%。人家采取了什么好的技术吗?


其实,关键的问题就是“管得好”。

 

“管不好”时,生产过程才会产生大量的意外、波动。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研究了很多的技术,花费了大量的成本和代价。从本质上说,我们总是试图用技术解决管理问题,而人家则是用管理解决技术问题。

 

所以,智能化的意义在于:从管理入手、让很多技术问题变得不必要了。此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理论材料机器人控制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3粉丝 15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