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对数字化转型的一点思考

1年前浏览264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考虑:数字化转型的困难是什么?刚才散步的时候突然想到:把事情分一下类就不难想清楚了。

 

1、根据难易分类

根据问题的难易,把想到和做到分成四类:

容易想到,也容易做到;

容易想到,不容易做到;

不容易想到,但容易做到;

不容易想到,不容易做到。

 

原则上讲,对这四类问题可以分别这样处理:

容易想到也容易做到的,不用说人家也知道。

容易想到不容易做到的,可以找别人去做。

不容易想到但容易做到的,要帮着人家去想。这一部分是我讲的重点:即面向未来、转型升级、战略驱动、管理切入。

不容易想到,不容易做到:可以选择放弃

 

2、关于真假的追问。

追问的是“真或假”。比如:

容易想到的话,是真容易想到是假容易想到?

不容易想到的话,真不容易想到是假不容易想到?

容易做到的话,是真容易做到是假容易做到?

不容易做到的话,真不容易做到,还是假不容易做到?

是真的有价值,还是一种假象? 

 

我也经常谈这些问题。原因是人们经常没有把问题想透,承受过大的风险或者丧失重要机会。在这些方面,最容易犯的错误是: 把算法和学术的东西看得太重,把人的能力和作用看得太轻;把技术看得太重,把与人相关的问题看得太轻。

 

3、关于角色的追问。

 

这次追问是关于角色的:是你还是别人。

比如,对你困难,还是对别人困难?

对你困难、对别人容易的事情,你应该设法沟通、调动资源。

对你容易、对别人困难的事情,你应该争取机会、扩大你的能力

因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只要有好的资源就会有更多价值创造的机会。

 

  再比如:对你重要,还是对别人重要?因为我发现:对别人重要的事情往往对自己不重要;典型的案例并不等于普遍适用的案例。所以,不能看别人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4、关于时间的追问。

 

从价值上看,是未来重要还是未来不重要?从难度上看,是现在困难,还是未来困难。追求这些问题的目的,是选择项目:创新总是有困难的,我们要选择那些未来更重要、未来更容易的问题去做。

 

我们的困惑,常常是因为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场景思考得太深,并导致以偏概全。问题分类好了,很多事情也就想明白了。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通用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4粉丝 15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