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协同与服从

1年前浏览654
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会改变组织流程、商业模式等。在笔者看来,推进这些改变之前,首先受到冲击的是观念。比如,要重视“协同”


现实中,“协同”似乎是个褒义词,人人都喜欢、领导也经常强调。但换个角度,很多人就不喜欢了:强调协同,就是不再盲目地强调单方面地“服从”,而是要大家“商量着办”。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服从”的观念,小时服从家长老师、大了服从领导和组织;到了企业里我们又强调“上工序服从下工序、辅助工序服从主工序、企业服从用户”。这些原则听起来是对的,是不是真的对呢?

 

现实中,单方面的“服从”常常是不合理的:为了给领导汇报10分钟,很多人准备半个月;开会时大家都到了,突然领导决定不来了.....这些显然都是时间的损失,其实都是金钱的损失。企业和创新都要服从用户。用户的要求就都正确吗?显然也不是。用户不合理的要求,不仅会导致成本上升、质量下降,还会为使用埋下隐患。这样的例子,我脑子里也有不少。

 

企业内部的部门服从也是一样:下工序希望前工序的质量是完美的。在钢铁企业中,为了满足下工序的需求,每吨钢多花上百元、甚至上千元是很常见的。而事实上,有些问题在下工序处理要容易得多、成本也低得多。但下工序不愿意自己麻烦,就会给上工序提供苛刻的要求。同样,要求辅助工序服从主流程,会导致能源、库存、设备检修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强调“服从”的地方,就会存在“不讲道理”;不讲道理,就会带来损失。

 

我们一直认为:现代化企业管理得好,就一定要讲规矩、标准化,需要强调服从。而“服从”往往就是一刀切。然而,一刀切的标准本身就是不合理的,难免存在“误伤”。

 

但是,在传统的工业企业中,人们知道问题却没有办法。上下工序出现矛盾时,必须马上解决。而上级领导也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办法给出科学的“仲裁”。所以,“一刀切”是不得不做的。这就是强调工序服从的必然性所在。

 

然而,在数字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就不一样了:其他工序发生的事情,可以时时刻刻地知道。部门发生冲突时的“仲裁”工作,可以交给机器去完成。而且,利用大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如何“仲裁”是合理的。这时,忙目地强调“服从”就变得不再合理了。

 

经过多少年的教育,多数同志早已习惯于“服从”,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推进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时,应该从改变这些管理观念开始。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通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4粉丝 15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