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创新者必须考虑的三个问题

1年前浏览217

凡是创新项目,事先应思考三个问题。用户是谁?用户是如何使用该技术的?为什么别人没有去做?

 

这三个问题中,前两个问题是确认需求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需求真实合理,是技术经济性的前提。第二个问题还可以引出需求的细节、避免系统思考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后面一个问题主要是确认技术的可行性、避免过于理想化的设计。通过思考这三个问题的目的,可以避免创新者的盲目乐观,促使我们思考的更加全面、系统、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下面先谈第一个问题:用户是谁。企业创新的目的是创造价值,任何技术都需要有人或者组织来埋单。这个人或组织可称为用户。如果这个技术是针对企业的,对于“用户”的思考必须细化到人或岗位。这是因为: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出资者往往不是一个人,可能存在利益上的矛盾。如果企业大了,组织结构也会带来一些麻烦。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没有特定的岗位为这个技术负责,其实就相当于“没有用户”,技术落地的难度就会很大。所以,所谓的“用户”,不仅包括直接使用这个技术的人,还要包括相关的组织及利益相关者。

 

再谈第二个问题:用户是如何使用的。我们知道,用户的需求是在使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认识用户的需求,就要认识用户的工作流程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的场景。一般来说,用户使用的场景是复杂多变的。工作的常态可能只有一种情况,异常和特殊情况则会有很多种。用户使用过程的误操作也是需要考虑的。完整地认识场景,才能完整地认识需求。

 

所谓“技术的功能”,就是技术在这些场景下满足需求的方法。所以,研究“用户是怎么使用的”,可以推演出技术的功能。用户使用的场景,也包含使用该技术时可以借助的条件和存在的约束。包括组织机构和管理权限上的一些约束。在现实的实践中,有些约束会对技术的成败产生致命的影响,特别容易导致技术的失败。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做事很慎重,总是三思而后行。孔子听说以后,评价道:思考两次就够了。

 

对于第三个问题,就是让创新者慎重一点、“再想想”。创新是“人择难题”,一般都不会太简单。除非是发现了潜在需求,项目找不到难点一般是不正常的。回到这个问题,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去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一些特殊的优势。如果找不到这些方面的理由,就要慎重一些、多做一些调研和准备。

 

对于世界上技术绝对领先的企业以及个性化的问题,这些考虑或许是多余的。但对于一般性的技术问题、对于那些并非技术绝对领先的企业,适度考虑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要提醒的是:多数人并非是马斯克一样的天才,容易陷入“无知者无畏”的窘况。根据笔者的经验,“无知者无畏”的人比天才要多得多。有些人对工业的理解太少,往往把工作想得太容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国创新工作失败的主要原因。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通用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3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4粉丝 15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