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高科技往往是靠拼命才能做好的事

1年前浏览219

二战时期,美军在1000次跳伞的过程中,平均有一次打不开、牺牲一名美军。军方找到降落伞的生产厂家。厂家却说:我们已经尽力了,实在没有办法做到100%。于是,军方提出了一个妥协的做法:收到每一批货时,工厂老板要自己跳一次。结果,降落伞的合格率提升到了100%。1969年,普惠公司提供的飞机发动机质量不过关,公司却非常强硬。波音就把普惠的老板尼克请到了飞机上。飞行员猛烈的加速,四台飞机发动机坏了两台。吓坏了的尼克赶紧认错,终于制造出了合格的发动机。

 

国外如此,国内也是这样。最近,宁振波先生向我推荐一本书,叫做《试飞英雄》。中国自主生产了多款优秀的战斗机。但这些高科技产品,也是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

 

航空如此,其他行业其实也是如此。

 

过去的钢厂经常发生钢水外溢烧死人的恶性事故。大约十年前,东北发生过一次死亡20多人的事故。但是,几十年前,有人却提出用透气砖对转炉冶炼进行“顶底复吹”的技术。技术发明人曾到宝钢做了一场报告。他说:我在日本的外号是“大  麻烦”、“大失败”。这些创新的成功,都是冒着极大风险才取得的。

 

Intel的前总裁安迪.格鲁夫写过一本《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著作。对于一个从事了20年研发的人,我深有体会:凡是搞成一件重要的事情,都要有一段拼命干的时间段、精神可能要濒临崩溃。拼命干的话,一个月能干成;慢慢来的话,三年、甚至永远都干不成。人似乎总是要在接近绝望的时候,才能看到曙光。2010年前后,我曾经带领团队做一个项目。但最初的一年几乎没有任何进展,精神压力极大。后来,我在压力下,被迫采取了一条非常冒险的做法,终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离开宝钢后,我接触到许多创业的高科技公司。许多创业者的日子往往并不好过,公司经常挣扎在生死存亡线上。一位年轻朋友,几年前因为创业遭遇挫折而自 杀。当时,他的女儿只有3、4岁。有位事业有成的朋友告诉我:如果可以再次选择,他不会选择创业。其实,高科技是积累的结果。高科技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未必代表当前市场非常好。

 

今天从网上看到武汉柴油机厂的一个故事。36年前,武柴请了一位德国的“洋厂长”。短短两年时间,他把工厂的技术水平极大地提高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就是严格抓质量管理。比如,因为一次质量事故,直接免掉了总工程师和检验科长的职务。

 

这个故事印证了我的观点:高科技首先是高质量。质量问题首先是管理问题;管理问题首先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首先是态度和文化的问题。仅从技术本身去追求高科技,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但严格管理会得罪多少人、打了多少人的饭碗?

 

在我们这种文化背景和体制下,管得松皆大欢喜,管得严就会被认为吹毛求疵。我很早就意识到:即便是公司高层管理者,往往也不愿意管得太严。你管得严了,利益受损的人就会盯着你、甚至诬陷、栽赃你,总希望把你拉下马、让你失去自由。所以,在我国,严格管理其实也是要命的事。

 

总之,高科技是需要拼命才能干好的事情;如果不拼命,就只能干平庸的事情。但是,什么样的制度和条件才能让人拼命去干呢?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值得国人深思。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航空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3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4粉丝 15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