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搬到现在的家已经超过十年了。期间坏了很多东西:灯具、各种家电、门把手、木地板、马桶盖、窗户... 房子也漏了很多次。有些东西的坏,是预料之外的:有些灯具刚换又坏了,门把手居然是断掉的....
这些多出来的事,几乎都是质量问题。
东西坏了就要修。有时候为了买几十块钱的零件要开几十公里、跑半天的路,还要找人来修。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就在想:维修的时间值多少钱?如果这些事情不发生,人生是不是就可以活得轻松一点?家庭买东西,往往会关注质量。有些企业买东西,质量就更差了。会所里换了热水喷头,不久以后坏了一半....推而广之:整个社会花了多少钱为低质量买单?对社会效率影响多大?
朋友节日无休,处理劣质热水器
这些东西坏了,还会带来很多的负作用。比如,三伏天空调坏了,心情会非常糟糕,根本不能安心工作、孩子还热病了。再如,今天有个朋友发朋友圈,把家里的热水器换掉:如果不换的话,可能会有安全隐患了。看来节日也难休息了。
在我国,产品质量低往往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比如,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某热水器生产厂要求钢厂把不锈钢中的合金量降低。理由是:他们的不锈钢热水器保质期是5年。如果使用标准的材料,10年也不会坏.....这种做法,厂家是收益了,社会成本多大?
质量问题会导致产品报废,背后浪费的是多大的能耗?对很多产品来说,产品使用寿命增加一倍,往往意味着节约一半的能源和材料。而这些不必要的报废,又导致了多少垃圾的产生、多大程度上污染了环境....
我一直强调一件事:高科技背后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高质量。推进中国制造由大变强,最重要的抓手不是数字化,而是提高质量。质量问题不解决,中国产品的价格就上不去、人均GDP就提不上去。买了低质量的产品,花时间“擦屁 股”的时间就长,人也就累。
普通老百姓没有办法清楚产品的质量、也没权制定标准。买到低质量的产品,一般只能自认倒霉。根据我的经验,所谓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组织,现实中基本上是扯淡。质量标准要符合全民利益、质量监督必须是公共服务、用公权力来管。我一直觉得,中国产品质量差是政府有关部门失职有关,相关的政策法规其实就是变相纵容。
今天是中秋节,这话题说起来火大,还是不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