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与两位师兄小聚。
90年代初,我们在浙大相识。一晃30年过去了。老朋友在一起,自然是回顾过去的人和事,感慨万千。
当年认识的许多人,早已成为多个行业的翘楚了。每年院士评选、国家奖颁奖,总能找到不少熟悉的名字;另外,有些人已经成为省部级的高 官;有人的公司早已上市;有的人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有的人却自己离开了这个人间......
但他们在我们脑子里的印象,却已经凝固住了:有的是热情豪放的普通人,有的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有的是小鸡肚肠的聪明人,有的是精明强干的小伙子、有的是心高气傲的强人,有的是被算命先生骗钱的书呆子、有的是装模作样的土包子.......其实,30年过去,性格变化真的不大:土包子成名、发财以后,仍然是土包子;心高气傲的强人经过挫折后,仍然一身傲骨。
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人会发展成一个什么样子。但如果现在去看一个年轻人,大概能猜测他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其实,如果时光能回到30年前,我们自己的路子或许还是一样的。
大师兄一直喜欢当老师。他博士毕业后,分配在国家重要部门的处长位置上。但他只干了很短的时间,就因为不喜欢这种工作氛围,回到了浙大、自己办起了培训班。30年前,我和现在一位大名鼎鼎的领导院士,都曾给他去打工。现在,他仍然是乐于在全国各地四处讲课,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师兄在30年前就曾经发牢骚:当了博士就别想当官。他的理由是:我们放不下面子、狠不下心,没办法在官场里混。于是,很自然地,他从体制内出来,自己当了老板。每年为国家贡献几个亿的税收,低调地混在上海滩上。
按照现在的说法,30年前的我就很佛系。多年来,虽然常有领导暗示我要“追求进步”,我一直没有兴趣。90年代初,我给大师兄打工时,他每天给100块钱,我差不多都和朋友们挥霍掉了:因为我觉得花自己的钱很快乐。我当时喜欢读各种杂书、喜欢跑到各个系里去上各种不同的课、喜欢和各种朋友闲扯、喜欢听各种报告。时至今日,每天还是忙忙碌碌地干着一些杂事,变成了一个社会闲杂人员。
我又想起了我的一位师傅。师傅是60年代初的研究生。他做研究生会主席时,下面有位部长特别喜欢溜须拍马,被师傅鄙视。结果,若干年以后,我的师傅成为业务精湛的技术专家,而那位部长成为地位很高的高 官,名字也成了敏感词。
于是,我想到了一句至理名言:性格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