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让需求牵引创新

9月前浏览205

我听一位数学系的院士作报告:某某技术的核心算法很容易,就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坐标变换。听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一家企业的自动化产线出了故障。有个工程师过来,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然后,在一个线圈附近画了一条线,要工人从这里剪掉18圈。剪掉之后,生产线果然正常了。工程师收费1万美金。工人问:画一条线就值1万美金吗?工程师说:画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9999美元。

社会发展到今天,会用“坐标变换”算法的人很多。逐渐沦为“值一美元”的工作。但知道在哪里用,却能产生巨大的技术创新,是“值9999美元”的知识。“知道在哪里用”就是用户驱动的创新。“知道在哪里用”其实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需求。

何老在世的时候经常说:价值决定于应用场景。他还做了一个比喻:半杯水,放在饭店的餐桌上是垃圾,送到沙漠里面可以救命。同样,技术能否创造价值,关键是用在什么地方。用户就是知道技术该用在什么地方的人。

“需求重要”的另一个侧面是:发现问题、提出需求并不是容易的。好的需求是要有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要有合适的思路。而面对创新问题,许多用户提出的需求往往没有可行性。正如我常说的:古人想飞到天上去,就想长出一双翅膀,这是没有可行性的。有了现代人的见识,才知道可以坐上飞机到天上去。这就是要求要对实现方法有所理解。我在研究院工作时,“提出需求”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人们往往对“提出需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过去有模仿的对象。过去,我国很多技术来自于国外。一般是国外的技术公司向我们推销,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技术、这个技术有什么功能。我们通过功能,理解了需求。介绍技术的功能,其实就是告诉我们需求。这样,外国公司就充当了“提出需求”的角色。有时候,领导到国外参观,看到好的技术时。也会回来说:这就是我想要的,你们把它研发出来。这两种情况,“需求”本质上是国外厂家提出的。国内二流厂家提需求的套路更简单:看一流企业有什么,我就要什么。

真正的创新是通过需求提出功能,而不是通过功能理解需求。

我们搞数字化转型,需要善于提出需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数字化技术的个性化很强,需求难以“生搬硬套”。实施ERP的成功概率很低,就是因为ERP是需要针对企业具体问题的,而企业里面往往缺少善于提出问题的人。

有家非常大的央企,搞了10年的ERP都没有成功。他们咨询我的师傅、宝钢技术业务专家王洪水先生:宝钢的ERP是如何算出效益来的?王先生告诉他们:我们事先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有效益的功能才会去做。做完以后,自然能算出效益出来。反之,如果不是从需求出发,盲目开发ERP,可能就真的算不出效益。正如孙子所言: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明确了有价值的需求就有了胜算,这时候做项目就容易成功;需求不明确,做起来再说,就是失败的原因。

王洪水先生

王先生这些前辈,读书时还没有计算机专业。他们是学化学的、学轧钢的。当他们转行搞计算机的时候,就是着眼于计算机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需求的能力。所以,这些前辈能够做出很多了不起的成绩。高校纷纷成立计算机系以后,从事计算机技术的人员往往都是计算机专业科班毕业的。与前辈们相比,纯粹计算机专家对计算机的理解深了,对业务的理解却肤浅了。专业分工越细化,这种问题越严重。有些通信专家、AI专家谈智能制造等应用问题时,往往讲不到点子上去。

企业促进数字化转型,特别需要跨专业的综合性人才。这些人可以作为“桥梁”,把需求和技术对接起来。目前看来,这种人才是严重缺乏的。

我过去发现了一种现象:老师授课时,四流教师重公式、三流老师重定理(定律)、二流老师重概念、一流学者重思想。思想才是概念、定理和公式的源头,同样也是创新的源头。公式、定理都是会忘记的,对概念和思想的理解却会伴随人的一生。在学科、专业、概念形成之前的文献中,思想性往往最丰富。这些思想,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需求,特别值得阅读。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化学通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3
最近编辑:9月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88粉丝 10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