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新能源板块大幅走低。据多方媒体报道,此次变动主要来自于美国政府《通胀削减法案》相关条款新规定。具体内容为:自2024年起,将全面禁用产自中国的电池组件,自2025年起,全面禁用产自中国的矿物原材料。
今年以来,受疫情和动力电池市场需求的影响,锂盐价格持续飙升,上游原材料大半年以来一直维持高位运行。上游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但下游整车厂和电池制造厂商原料成本承压过大。旺材钴锂镍的数据报道,碳酸锂价格八月以来突破50万大关并一直保持平稳上涨的趋势。
在锂盐巨大利润的诱惑下,下游电池厂、造车厂纷纷开启资源争夺。上半年锂矿采购开发项目层出不穷,但在即将出现供需失衡的现状下,仍有专家认为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供需结构,材料价格短期内难以下行。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我国碳酸锂的进口量今年too你隔壁大幅度上升,价格也是往期的八倍之多。与此同时,在海外出口上,氢氧化锂表现出彩,是往年同期1.39倍,价格上涨3.8倍。国内厂商大规模开发锂矿资源,提高提锂技术,整车厂市场却无法消耗掉上游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下开拓海外市场就是主要目标。
中国企业大量囤积材料资源,此次美国的“制裁性政策”无疑是给了很多企业当头一棒。国内市场来看,国家政策优惠力度减小,燃油车目前仍占主导市场。美国方表示该法案将于2023年正式实行,届时如果国内上游材料仍大规模产出而无相匹配的消费市场,对于现在大规模投入的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瓶颈。
美国在国际社会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次法案的颁布,是否会引起其他国家的附和,中国锂电行业国际市场前景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