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动力电池掺硅补锂技术!

1年前浏览619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核心部件动力电池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主要靠电池结构创新,但在当前电池生产工艺下,通过结构创新难以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材料体系的升级未来仍有较大空间。正极比容量不断提升对负极比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端石墨克容量已经达到 360-365mAh/g,接近理论克容量 372mAh/g。硅基材料具有4200mAh/g的克容量,成为动力电池升级的负极材料突破点。
         
硅基负极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 mAh/g)、低的脱锂电位(<0.5 V)、环境友好、储量丰富、成本较低等优势,使得硅基材料被视为理想的下一代负极材料。硅基负极存在库伦效率低、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差等问题,需要从抑制体膨胀,稳定 SEI 膜,增强导电性三方面综合考虑来提升硅负极性能。目前行业内开发了多种硅基负极改性方式,包括纳米化、复合化、多孔化、结构设计等,其中复合化包括硅碳材料,硅氧材料,硅基合金材料。
                 

杉杉科技硅基负极材料SG50
         
随着4680 大圆柱电池带动硅基负极在动力市场需求快速上量。预计 2025 年由特斯拉4680 驱动市场或达 183.7 亿元,此外,硅基负极也将在 2023 年后应用在其他动力电池尤其是高镍领域,加上消费电池渗透率提升而带的增量,华安证券预计 2025 年全球硅基负极市场空间或将达 300 亿元。
         
此外,锂离子电池补锂技术也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一个重要手段。补锂也叫“预锂化”,“预嵌锂”,是在锂离子电池工作之前向电池内部增加锂来补充锂离子。通过预锂化对电极材料进行补锂,抵消不可逆锂损耗,以提高电池的总容量和能量密度。目前石墨负极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大于6%,硅基负极不可逆容量损失甚至高达10%~30%,配合补锂技术,能够改善低首效的短板,充分发挥其高容量的优势。

(A)首次容量衰减对电池循环容量影响的示意图,(B)补锂技术提高电池循环容量的示意图
         
通过掺硅补锂技术来弥补锂离子电池不足,突破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瓶颈,将成为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一大热点。掺硅补锂技术规模化应用的落地也将带动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制造、设备等多个环节的协同推进,促进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
        

©文章来源于锂电产业通

来源:锂电那些事
汽车新能源焊接理论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6-22
最近编辑:1年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4粉丝 198文章 2356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