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液滴与壁面碰撞的粘附与反弹

10月前浏览863

液滴碰撞动力学有着广泛应用,如喷墨打印、快速喷雾冷却、淬冷、电子元件的直接喷射冷却等。液滴碰撞壁面的物理过程非常复杂,接触壁面时液滴可能是球形或椭圆形,可能发生反弹或飞溅,可能是垂直碰撞或倾斜碰撞,壁面可能是软壁面/硬壁面或粗糙/光滑壁面,壁面可能亲水或疏水。采用CFD方法对液滴与壁面垂直碰撞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了解液滴碰撞过程中的更多细节。

         
本案例采用Level Set方法进行液滴的相界面追踪,模拟在一定雷诺数下的液滴与壁面碰撞的过程,研究了液滴与壁面垂直碰撞的问题,重点关注液滴在壁面上的粘附和反弹现象。    
对于中等Re数的液滴碰撞壁面过程,研究液滴的碰撞动力学最主要的目的是确定液滴在碰撞干燥、光滑的固体壁面后发生粘附或者反弹现象的条件。基于这个目的,采用Level Set方法捕捉相界面,采用二维轴对称和三维模拟,将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计算结果。

在数值模拟研究中,仅考虑了非润湿壁面,接触角范围为90°-150°,Rioboo等(2002)的实验结果用于验证。

不可压单流体模型控制方程

不可压流体动力学的单流体模型控制方程如下:
       
动量方程的等号右边分别为重力项和表面张力项。在Level Set方法中,采用连续φ表示两相界面,其物理含义为到相界面的距离,在一相中为正,另一相中为负,零值面即相界面。Level Set函数的控制方程如下:

在相界面两侧,根据φ的分布采用Heaviside光滑函数对流体的密度、黏度等物性参数进行处理。另外,由于φ函数在相界面处是连续函数,可以更准确计算界面法向量,从而根据表面张力的定义计算界面曲率。因此动量方程右边的表面张力项计算公式如下:

为了解决φ函数在推进过程中造成的质量不守恒问题,需要进行重新初始化,即在φ函数推进过程中重新赋予φ距离函数的物理意义。

工质物质及初始条件

液相和气相流体工质的物性如下:

液相:密度为1000kg/m3,黏度为0.001kg/(m·s),液滴直径为2mm,初始液滴速度为0.4m/s,液滴距离壁面的初始距离为1.5mm;

气相:密度为1.205kg/m3,黏度为0.111E-4kg/(m·s)。

实验验证

图1为二维轴对称仿真结果与Rioboo(2002)实验结果的对比。其中,液滴初始速度为1.18m/s,直径为2.75mm,对应Re数为3245,接触角为100°,表面张力系数为0.075N/m。
 
图1 二维仿真结果验证  
模拟的结果与实验吻合良好,重现了液滴碰撞过程的细节。在该算例中,液滴的部分反弹是最关键的现象,当液滴碰撞壁面后扩展并收缩,可能会分裂成两个或多个液滴,如果有一个液滴保持与壁面接触,而其他的液滴在轴向方向上分离,则把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反弹。图1的最后一个图展示了部分反弹现象的模拟结果。

注:由于该案例的Re数超过了流型图的范围,在后面的流型图中未包含该算例。

三维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的对比结果见图2。该算例中液滴初始速度为3.6m/s,直径为3.17mm,对应Re数为11412,接触角为100°,表面张力系数为0.075N/m。三维算例采用的网格为200×200×80,采用16个CPU并行,需要计算将近60h。

图2 三维仿真结果验证

在本算例中,液滴的流型在实验中很难识别,但是比较接近部分反弹。实验中液滴破碎的小液滴数量约为17-19个,模拟中预测的为15-16个。在最后的几个时间序列中,模拟结果显示破碎的小液滴因速度较低而保持在破碎时的位置附近,但是实验结果中没有体现这一点。

流型图

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采用CFD的方法对液滴碰撞过程进行预测是可靠的。在此基础上,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对Re=800的工况进行了模拟,获得了不同接触角和表面张力系数的情况下的液滴碰撞流型,如图3所示。


图3 液滴碰撞形态流型图

根据液滴与固体壁面碰撞后的现象,可分为以下流型进行讨论:

1黏附

液滴在与壁面碰撞后没有足够的动能发生反弹,液滴始终黏附在壁面上,通过几次振荡后达到平衡状态。

2 没有环状结构的反弹

液滴碰撞壁面后扩展,随后收缩反弹并离开壁面,其中液滴在扩展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环状结构。

3 有环状结构的反弹

液滴碰撞壁面后在壁面上扩展,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在液滴中间位置没有任何液体,随后收缩并反弹离开壁面。

4 飞溅

飞溅是一个三维的现象,因此在二维轴对称模拟中不能重现。在这种情况下,液滴与壁面碰撞后在径向方向上分离出多个小液滴,并且不能重新聚拢,由于小液滴带走部分动能,核心的液滴没有足够的动能发生反弹。

     

图4采用轴对称模拟重现了前三种现象,便于对液滴的流型产生更直观的认识。


图4 液滴碰撞后的3种形态(左:黏附;中:无环反弹;右:环状反弹)

   
根据图3所示的流型图,可以观察到4种不同的流型所对应的We数和接触角:
1 黏附:当We数和接触角较小时,液滴的形态主要以表面张力为主导,液滴黏附在壁面上,多次振荡后达到平衡状态。
2 无环反弹:当We数增大(We~1)且接触角增大( ),表面张力效应与惯性效应共同作用,形成无环反弹。液滴的最大变形随表面张力变化,表面张力较大时,液滴变形较弱,反弹的形状类似一个橡胶球,液滴中间明显塌陷;而当表面张力降低时,液滴在碰撞时扩展,在周边产生隆起,而液滴中间由液膜连接。
3 环状反弹:在更高的We数(We~10)和接触角( )下,可以观察到该现象。在这种条件下,液滴最大变形时中间的液膜撕裂,但是表面张力的作用仍然明显,并使得液滴收缩发生反弹。
4 飞溅:在更高We数(We~100)和较低的接触角( )下,可以观察到非常剧烈的变形,液滴扩展到初始直径的4倍以上,甚至产生一些小液滴。


本案例验证了采用CFD方法研究液滴碰撞壁面现象的可靠性,并通过大量算例,获得了Re数固定在800的条件下,不同We数和接触角对应的液滴碰撞形态,对于了解液滴行为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D. Caviezel, C.Narayanan, D. Lakehal. Adherenceand bouncing of liquid droplets impacting on dry surfaces. 

来源:多相流在线
碰撞多相流燃烧湍流通用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离散元积鼎 CF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6-23
最近编辑:10月前
积鼎科技
联系我们13162025768
获赞 97粉丝 81文章 244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