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行业运行情况简述

1年前浏览475

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驱动电机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电力驱动是汽车能源和驱动系统的技术变革,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升级,也成为核心竞争能力的标志之一。


●从行业配套来看,新能源乘用车主要使用的是交流感应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随着新
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驱动电机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吸引众多企业和资本的进入。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1年,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市场在下游需求带动和上游原材料价
格上涨的影响下,整个驱动电机市场价格基本保持平稳;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79.03亿元。
2022年1月新能源电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情况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2年第1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其中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电机配套情况如下∶


●乘用车∶第1批共22个新能源乘用车车型由12家企业提供电机配套服务。比亚迪汽车
工业有限公司提供配套的车型数量较多,基本是服务自家企业。

●客车∶第1批共21个新能源客车车型由12家企业提供电机配套服务。电机配套车型数
量较多的企业是潍坊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和西门子电气传动有限公司,均配套3个车型。
●专用车∶第1批共128个新能源专用车车型由31家企业提供电机配套服务。电机配套车型数量较多的是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配套12个车型。
2022年新能源汽车展望

●中汽协预测∶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

●电动化渗透率加速提升;新能源汽车渗诱率从2020年1月的2.4%提升至2021年12月的
19%,月销也超过50万大关,行业进入市场驱动阶段,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智能汽车国产替代∶2021年汽车芯片供应商无法满足需求,全球行业受"缺芯"问题
影响严重,国产替代加速,凭借本土配套优势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从智能座舱Soc芯片到MCU,功率半导体等芯片,均实现突破,全球汽车芯片产业格局有望迎来重塑,智能汽车国产替代空间打开。

●智能化、电动化、高端化3个方向十大赛道∶智能硬件竞备升级,激光雷达和高算力自
动驾驶芯片等成新车型标配。小鹏G9、AionLXPlus、哪吒S、极狐阿尔法SH版、威马M7搭载的自动驾驶芯片算力分别达到508、200、200、400、1060TOPS,相比特斯拉FSD的144TOPS要高很多;沙龙机甲龙和AionLXPlus还搭载了高通7nm 8核8155 智能座舱芯片;全车传感器数量也普遍≥32个,其中激光雷达成为标配,沙龙机甲龙、AionLXPlus、哪吒S、极狐阿尔法SHI版、威马M7分别搭载4、3、3、3、3个激光雷达。可见, 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的智能硬件竞备正在升级,堆料趋势为自动驾驶发展打好硬件基础。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线控制动等领域将受益智能硬件堆料趋势。
2021年度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技术总结报告
总体技术进展情况


2021年,对于高性能乘用车电机水冷条件下和油冷条件下质量功率密度、体积功率密度和连续质量功率密度已达到2025年目标,但是整个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基于第三代半导体的电机控制器的体积功率密度、峰值效率等已经超过2025年目标值。
随着电压等级和集成度越来越高,对EMC的功能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表1:驱动电机目标达成情况

目标类型及参数2020年2025年目标2021年国外现状
高性能乘用车电机质量功率密度4.0-4.2kW/kg5.0kW/kg水冷∶4.8-5.8kW/kg油冷∶5.9-7.0kW/kg5.5kW/kg
体积功率密度28-30kW/L35kW/L水冷∶33-38kW/L油冷∶40-45kW/L37KW/L
连续质量功率密度15-2.5kW/kg2.8kW/kg水冷∶2.2-2.4KW/g油冷∶3.2-3.8kW/kg2.3kW/kg
最高转速16000r/min18000r/min16000-18000r/min17900r/min
峰值效率97.00%97.50%97.20%97.50%
电机噪声≤74dB≤72dB≤74dB


/




表2:电机控制器目标达成情况

目标类型及参数

2020年

2025年目标

2021年国外现状
高性能乘用车电机体积功率密度23kW/L40kW/L

Si基∶25-36kW/L

SiC:35-40kW/L

Si基∶25-30kW/

LSi基∶35-40kW/L

峰值效率98.20%98.70%

Si基∶98.2-98.5

%SiC:99-99.3%

Si基∶98.5%

SiC:99%

电机系统EMCLevel 3级Level 4级Level 3-4级Level 5级
功能安全
ASIL-C或同等水平ASIL-C(D)部分产品要求达到ASIL-D

国内乘用车电驱动产品由三合一向多合一深度集成发展


国内乘用车集成电驱动产品主要为三合
一,典型多合一产品包括华为七合一、
比亚迪海豚八合一、上汽变速器&威迈
斯七合一、长安新能源七合一等。
海外电驱动技术进入发展快车道,传统
汽车零部件巨头在驱动电机、机电耦合
装置、电驱动系统方面技术领先。

高功率密度扁线直接油冷电机,峰值和持续功率密度分别达到7.0Kw/kg和4.3Kw/kg
通过油冷电机冷却系统概念设计,通过流体仿真和样机测试相结合,多轮迭代优化,消除电机工作时的热孤岛,确定最终方案。技术布局企业
上海捷能、比亚迪、长安、一汽、汇川。

高功率密度碳化硅电机控制器,功率密度达到47.8Kw/L。突破大数量SiC芯片的模块自动优化设计方法,探明SiC 电驱系统电磁干扰产生和传播机理,提出有源与无源滤波器结合的电磁干扰综合抑制方法,解决了高密度控制器电磁兼容正向设计难题,以耦合多物理场分析为手段。技术布局企业有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宇通客车、中车时代电动、精进电动、阳光电源、上海电驱动等。

高性能三合一电驱动总成量产应用,峰值功率达到245kW。采用了高性能电磁解决方案,应用超高磁阻转矩、位置精确估算、深度过调制等技术,提升峰值功率;针对效率提升进行了结合实际工况的电磁机理、材料工艺、公差敏感度、功率电子、控制策略等多维度精益设计。技术布局企业有一汽、精进电动、上海电驱动、巨一自动化、汇川技术、比亚迪、中车浩尔夫等。

红旗EHS9-245kW永磁同步三合一

八合一电驱动集成了驱动电机、减速器、MCU、PDU、DCDC、OBC、VCU、BMS等,在满足总成性能需求的前提下,相比同级别总成质量减轻10%,空间体积减小13%,成本降低10%;该总成综合效率高达88%;搭载的高效扁线电机,最高效率达到97.55%。技术布局企业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长安新能源、华为、上汽变速器&威迈斯等。

华为七合一

来源:电动新视界

电源电磁兼容半导体汽车电力电子新能源芯片电机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6-16
最近编辑:1年前
电动新视界
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信息分享,新...
获赞 94粉丝 151文章 153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