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汽车零部件新蓝海:300亿空气悬架市场谁拿捏?

1年前浏览456

如果你的朋友告诉你:“我的车配的空气悬架”,他其实可能是在“炫富”——空气悬架这玩意儿可不便宜


它并非汽车标配,所以不仅需要额外购买,维修也是价格不菲,甚至轻松上万。退一步来说,哪怕你有钱,也得等——这种零部件基本都是靠进口,仓库里的备件也不是说有就有。


 

蔚来EC6 “百万级”高性能底盘架构


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2022年最火的汽车零部件之一:有机构预计2026年国内乘用车空气悬架渗透率有望提升至15%,对应约300亿元市场空间;商用车领域的渗透率也将持平,对应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14亿元。


01

啥是空气悬架?


空气悬架也叫作空气弹簧,最直白通俗的解释,就是空气悬架能够自动调整底盘和路面的高度距离。


普通的减震器是在活塞外面套上一圈弹簧:


 


而空气悬架就是给减震支柱套上了一圈气囊:


 


控制单元会根据不同的环境,控制气囊的充放气。


路面不平,底盘距路面过近时,气囊膨胀,车身抬高;当高速行驶时,气囊则会收缩,车身降低减少风阻


总而言之,除了能够提升驾驶舒适度之外,空气悬架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根据不同情况,来保护车辆底盘,或是降低能耗。


2022版中国汽车零部件

企业分布图(燃油动力版)


 

地图预览


如何免费领取

   
   
   

扫描上方二维码,按要求填写操作

即可获取高清版地图


02

空气悬架结构及组成零件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


一套空气悬架的核心部件包括但不限于:

 


但如我们前文图中所示:空气悬架中的伸缩囊是无法单独更换的,如果出现故障或损坏,则必须更换整个弹簧/减震支柱。


这也是空气悬架无论是原装还是维修都价格不菲的主要原因之一。


03

为什么最近突然爆火?


去年年底至今,空气悬架的相关概念和零部件产业开始走红。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



意料之外,是因为这个零件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前后就开始研发了。


1958年,我国一机部北京汽车拖拉机研究所(现“长春汽车研究所”)就有团队在研究空气悬架和振动,主要针对车型就是一汽解放,目的是为了配套空气悬架后,每辆汽车能够节省100公斤弹簧钢


 


遗憾的是,最后因为没有市场需求,最终不了了之。


虽然国内外都是从零开始研发,而国外的工业基础更为领先,所以进入市场比我们要早。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100%的中型以上客车都用了空气悬架系统,40%以上的卡车、挂车和牵引车用了空气悬架系统。


 


更早占领市场,也造成了后续我们会谈到的国外垄断局面。


而最近突然在乘用车领域的走红,属实让人意外。


情理之中



情理之中,则是因为近几年国内电动汽车的快速崛起。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底盘除了常规的传动系统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部位——动力电池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最近的零跑CTC、比亚迪CTB,都正在将电池和底盘进行集成


 


而以SUV车型为主的各大自主品牌和新势力,不约而同都发现了一个问题:在恶劣路况下,底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存在隐患。


智能调整底盘高度”也因此成为了刚性需求。除此之外,空气悬架的走红还有“技术力”的原因。


要知道,我国在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方面,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而到了新能源领域,大家都回到了白手起家的同一起跑线。


尤其是在底盘、智能驾驶、空气动力学这些新领域中的研发,更能体现电动汽车的技术力。所以各大车企和配套零部件厂,也将目光聚焦到空气悬架之上。


04

国内空悬市场现状如何?

还有机会进场吗?


首先来看下空气悬架的整体产业链。


 

资料来源:华西证券


上游:金属材料、钢材、橡胶(密封)等;

中游:空气弹簧、减震器、空气供给单元等上文所提到的组成部件;

下游: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后服务市场等


其中,核心难点在于空气弹簧、空气供给单元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


由于国外厂商进入市场早,多年来的产品反馈和技术迭代,让下面这些企业长期垄断——大陆集团、威巴克、AMK(被中鼎股份收购)等。据悉,当前外资厂商空气悬架单车价值量高达2万元。


供应链危机也发生在空气悬架身上。此前极氪汽车5月遭遇空气悬架断供,影响产能。但随即极氪声称,威巴克专供生产线已经投产,6月产能将恢复正常。


 

来源:太平洋汽车网


虽然前有垄断后有断供,但好消息是——国产化在即


随着诸如极氪001(威巴克)、蔚来ES6(大陆集团)、岚图FREE(孔辉)等配套车型越来越多,空气悬架的门槛也持续下探。


去年年底,宁波拓普首个空气悬架系统工厂落成,预计年产200万只空悬,满足每年50万辆车配套。预计今年6月正式投产。


 


需求增长,自然也推动了研发加速。除了拓普,目前国内还有诸如保隆科技、中鼎股份、孔辉汽车等均在空气悬架的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


比如孔辉汽车就有实际项目落地——自主研发的空气悬架为东风岚图配套了10000套


 


据介绍,这套悬架除了橡胶之外,空气弹簧封装、油泵、控制阀、电控系统均有孔辉汽车自行生产。


看完中游,再看下游。目前国内主机厂更倾向于将空气悬架的软硬件解耦,即“硬件外采”+“自主集成”,如此一来,降本的同时也让国产化的难度更低。


国产化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成本的降低。据统计,相较于国外的2万元,国内空气悬架单车价值量仅约1.2万元,预计未来还将继续降低至8000元。


 


至于是否有市场,答案是肯定的。


正如我们开头所说,如果2026年国内乘用车空气悬架渗透率达到15%的话,将形成300亿的市场空间。如果渗透率达到50%呢?按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来看,这一数据并非不可能。


过去,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有自己稳定的配套圈、供应链,国内零部件企业很难突围。


而随着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崛起,优秀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当然也有机会迎来自己的时代。剩下的问题就是,产能和迭代能否跟上市场,这或许是更重要的问题。


*素材来源:天风证券、华西证券、中国汽车报等

来源:电动新视界
振动汽车新能源材料传动控制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6-17
最近编辑:1年前
电动新视界
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信息分享,新...
获赞 94粉丝 147文章 1530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