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泥石流防治设计-初步设计

1年前浏览2982

     泥石流防治设计以现场定性判断、地勘数据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定量分析其实也就是计算排导能力、拦挡坝的整体稳定性等,更多的一定要现场多跑,根据本次项目的经验,我光K128一处泥石流就跑了前前后后共7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心得,并且在涯总的帮助和指引下,对项目区的泥石流机理结合30年的论文文献及养护资料有了一个很全面的了解,因此虽然是初步设计,我仍然认为我的做法对大家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分享给大家,这里首先说下我的设计图,和高边坡、滑坡一样,总结了一套流程化模板,首先在设计图第一页开始是设计说明,说明设计依据、泥石流概况、成因机理、泥石流特征参数计算到设计方案论述,然后才是真正的设计图纸,由于本项目泥石流群确实有点复杂,首先属于高频泥石流,基本一两年就会发生一次,其次由于路线纵断控制,桥梁中心线标高仅比地面线高1.3m,从堆积区通过,因此需要下挖保证足够的净空,好消息是本泥石流规模较小,可防可治,下面就具体分享两处泥石流处治设计,为了更好的施工图落地,因此初步设计我们也对泥石流做了多处横断剖面,这样不仅自己更有底气,相信咨询专家也会更好的对设计进行指导。

一、泥石流(导流型)设计

       该段泥石流为小型泥石流,汇水面积0.34平方公里,当构造物跨越时保证足够净空可使其顺利通过,现状省道涵洞(主线桩号K127+200)过水条件较好,没有产生淤堵情况,但有清淤痕迹,根据现场调查,最大淤积高度约为3m,该泥石流块石、漂石物源量一般,植被覆盖率较低,多处基岩出露,两侧斜坡基岩风化为强风化,岩质以花岗岩、片岩、砂岩为主,节理裂隙发育,两侧斜坡覆盖层为薄层砾石土和风化基岩碎石,存在风化落石现象,堆积区块石粒径较小,现场观察最大泥深为1.2m,平均泥深不足1m,既有沟道高约2.5m,结合现场实际调查并参考《地质灾害更新调查报告》,数量化评分为69分。

      现状泥石流沟道相对稳定,存在一定物源,主要来自坡面及沟道碎石,但规模较小,基于FLO-2D进行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经定量分析,泥石流平均泥深小于0.5m,符合现场定性判定,危险性为低风险。因此本段泥石流以导流为主,根据发育历史本泥石流应按照高频泥石流进行设计, 本段路线以桥梁形式从堆积区跨越,公路跨越泥石流堆积区具有淤积、漫流、冲击及冲刷风险,因此线位尽可能靠近扇缘位置,采用桥梁跨越,控制部位预留足够高程,保证设计年限内桥下有足够的排洪净空,并且线位设桥段选在沟道顺直、沟床稳定处,基本正交,可保证冲沟流水顺利通过,桥墩设置防撞防冲刷措施,由于流通区两侧斜坡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流通区泥石流沟道设置3m导流墙约束河道轨迹,并尽量回填反压坡脚,对挖方区域设置1:5的回填区域,于桥梁入水口顺接3m导流槽导流至省道既有涵洞口处,沟床铺砌钢筋混凝土,考虑沟道较宽,搭配设置防冲槛,由于流通区和堆积区交汇处洪积扇较大,因此为防止沟道水流较大时有潜在的冲出导流槽情况,因此在堆积区左右侧各设置一道2m高的导流坝,形成完整的导流防冲刷体系。导流墙、导流槽过水能力计算详见附件-泥石流导流槽计算书。

二、泥石流(滞留排导型)设计

       该段泥石流为小型泥石流,该段泥石流为典型的新疆干旱山区暴雨型泥石流,该类泥石流爆发突然、变化快、历时短、成灾十分迅速, 目前,该沟道两侧及沟内存在较多的松散物源,整条泥石流沟及两侧坡面植被零星分布,在强降雨或冰雪融水作用下,有再次暴发泥石流的可能,泥石流冲出物将沿沟道中下游堆积,最终威胁拟建公路的正常运营和行车安全。根据泥石流现场信息调查情况,评分总分为102分,该泥石流易发程度属于中等易发。根据其发育历史,该泥石流属于高频泥石流,沟道发展趋势为下切,沟道几乎无植被,形成区和流通区两侧斜坡主要为风化和节理发育的强风化花岗岩、砂岩、片岩等,同时还存在多个溜砂坡,因此根据其特征判定为发展期泥石流。

       根据该泥石流沟的灾害史,K128+600左侧泥石流为中频泥石流,由于主沟侵蚀速度大于支沟侵蚀速度,新扇规模在逐渐扩大,沟坡坡形陡峻,沟道类型属于顺直束窄,以荒坡为主,覆盖率小于10%,触发雨强界限仍较小,因此综合认定泥石流发展阶段为发展期。

根据《新疆公路桥涵水文参数研究报告》中的推理公式法和直接计算法分别计算50年一遇设计频率洪水流量,取大值计算泥石流洪峰流量。

根据水文分区的基本原则,按照地理位置,气候气象,暴雨分区,下垫面,洪水成因等条件,本项目所在区为吐鲁番哈密盆地水文区(74-2区),根据直接计算法计算结果为8.6m3/s,综合推理法计算结果为17.3m3/s,因此取17.3m3/s。一次冲出量小于2*10^4m3,泥石流规模分类为小型。

其他泥石流相关计算见附件水文计算书。

根据调查,泥石流从水体供给上属暴雨+冰雪融水型泥石流,从集水区地貌特征上为沟谷型泥石流、按冲出物成分上为稀性泥石流。从规模上为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活动性和危害性上分析该泥石流沟属中频泥石流,易发性为中等易发,危害性为中型,危险性为中型,基于基础数据采用flo-2d进行危险性分区评价,评价结果与规范一致,路线多部分属于中等风险区,局部属于高风险区。

K128+600左侧泥石流既有公路路基设置有涵洞,并在泥石流堆积区前清理部分土石方后设置导流坝,导流坝为一字坝,主要为保护路基边坡,并未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导排作用,目前涵洞迎水侧完全被堵塞,与路基边坡无法区分,只能在背水侧找到涵洞出口,原有工程设施已不能发挥效用。拟建道路设置于S301左侧,一旦爆发泥石流将危及公路安全,中断交通。因此,对该泥石流需进行新的工程治理措施。

     经定量分析和现场调查,泥石流平均泥深约为1.5m,最大泥深约为2m,符合现场定性判定,危险性为中风险。,根据发育历史本泥石流应按照高频泥石流进行设计, 本段路线以桥梁形式从堆积区跨越,公路跨越泥石流堆积区具有淤积、漫流、冲击及冲刷风险,因此线位尽可能靠近扇缘位置,采用桥梁跨越,控制部位预留足够高程,保证设计年限内桥下有足够的排洪净空,并且线位设桥段选在沟道顺直、沟床稳定处,基本正交,可保证冲沟流水顺利通过,桥墩设置防撞防冲刷措施,由于流通区两侧斜坡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流通区泥石流沟道设置3m导流墙约束河道轨迹,并尽量回填反压坡脚,对挖方区域设置1:5的回填区域,埋深不小于2m,于桥梁入水口顺接3m导流槽导流至S301既有涵洞口处,沟床铺砌钢筋混凝土,考虑沟道较宽,搭配设置防冲槛,同时考虑该泥石流两侧斜坡溜砂坡相对发育,除采用导流墙稳定坡脚外,在导流墙上部设置4道低矮谷坊坝群,减弱泥石流,拦截大块石,固定泥石流沟床,防止沟床下切和谷坡坍塌,减缓沟床纵坡,降低流速,布置应使下一道坝的坝前回淤物对上一道坝起防冲护基作用,保护下游公路,形成完整的滞留排导防冲刷体系。导流墙、导流槽过水能力计算及拦挡坝稳定性计算详见附件-泥石流导流槽、拦挡坝计算书。

     由于时间紧迫,设计图细节如字体大小格式等还没有统一美化,时间也差不多了,感谢大家的观看,我要开始美化设计图咯!

来源:博强路基路面设计
控制气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4-04
最近编辑:1年前
博强路基路面
硕士 | 公路路基路面... 抬头看路,低头做事
获赞 84粉丝 244文章 28课程 5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