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杆传动研究1
输入端是蓝色曲柄上固定有一个黄色小蜗杆(1头,导程是t1,节径为D1)。输出端是大蜗杆(2头,导程t2=2t1,节径D2=2D1)。输出和输入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旋转。小蜗杆可以用圆柱形的圆形凹槽或齿条代替。如果黄色蜗杆与曲柄有旋转接头,并且蜗杆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则输出和输入也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旋转(黄色蜗杆不在其枢轴上旋转)。如果不是,输出比输入旋转得慢。蜗杆直径在运动学方面没有发挥重要作用。
蜗杆传动研究2
输入端:小蜗杆,1头,导程t1,节径D1。
输出端:大蜗杆,2头,导程t2=2t1,节径D2=2D1。它与底座有滑块接头。
输出以1转的速度移动t1。输出可以是圆形凹槽,而不是螺纹。大蜗杆可以用齿条代替(就像可调扳手一样)。如果大蜗杆与基座呈圆柱形连接,则输出运动(线性和旋转)不稳定。
蜗杆传动研究3
输入端:蓝色曲柄上固定有一个小蜗杆(1头,导程t1,节径D1)。
输出端:大蜗杆,2头,导程t2=2t1,节径D2=2D1。
输出以1转的速度移动t2。小蜗杆可以用圆柱形的圆形凹槽或齿条代替。
行星蜗杆传动研究1
输入端:蓝色曲柄。内齿轮(齿数Z2=76)静止不动。环形凹槽的橙色蜗杆固定在橙色齿轮上(齿数Z1=16)。橙色蜗轮蜗杆块在蓝色曲柄的偏心轴上空转。橙色蜗杆可以在粉红色大蜗杆上滚动,从而减少摩擦。
输出端:粉色蜗杆(导程=t2)在输入的1圈内线性移动t2的量。
行星蜗杆传动研究2
输入端:蓝色曲柄。内齿轮(齿数Z2=76)静止不动。黄色蜗杆(导程=t1,固定在黄色齿轮上(齿数Z1=16)。黄色蜗轮蜗杆在蓝色曲柄的偏心轴上空转。黄色蜗杆可以在粉红色大蜗杆上滚动,从而减少摩擦。
输出端:粉色蜗杆(导程t2=2t1),在输入的1转中线性移动一定的量S。
S=t2+(Z2/Z1)×t1
增加黄色蜗杆的数量可以获得高负载能力。
双蜗杆传动1
蜗杆螺纹的导程角为45度。传动比是1:1,是90度变向传动。
双蜗杆传动2
白色蜗杆是静止的。黄色支架围绕白色蜗杆轴旋转(速度S1),它使蓝色蜗杆绕其自身轴旋转(速度S2),S1=S2。两个蜗杆的线程是相同的,蜗杆螺纹的导程角为45度。
双蜗杆传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