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华中大光电国家中心丨超快激光3D打印多维纳米褶皱结构方法

1年前浏览700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和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熊伟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多维度纳米褶皱结构体的超快激光3D打印方法首次实现了高空间复杂度和结构精细度的三维纳米褶皱结构体的制备。相关成果以 “3D Printing of Nano-wrinkled Architectures via Laser Direct Assembly” 为题,于8月10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并在其期刊网站首页进行宣传报道。

                             
ScienceAdvances期刊网站首页报道


褶皱是自然界中最广泛存在的表面结构,人工构建的褶皱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增强物体的表面性能,并在智能表面、传感探测、微纳制造、电池储能、柔性电子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现有的起皱方法由于成型原理限制,只能在特定表面和指定区域形成褶皱结构,而自然界中大多数褶皱结构遵循自由曲面的空间分布,目前国际上尚缺乏具备高空间自由度并可按需设计的纳米褶皱结构体的有效制造方法。如何通过控制表面不稳定性,实现具有任意复杂三维空间几何特征的纳米褶皱结构体的成形,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也是褶皱制造领域的重要挑战。                              
                             

超快激光诱导纳米体素起皱示意图


熊伟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激光直写组装策略,通过单一材料一步工艺实现了多维度纳米褶皱结构的无掩膜制备,打印出了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几乎任意三维形状的纳米褶皱结构体。该策略利用响应性水凝胶前驱体在超快激光双光子聚合过程前后的溶胀相变,引导体素单元表面的纳米起皱和三维自组织成形。在整个起皱过程中,仅需在单一水凝胶前驱体材料中执行飞秒激光直写步骤,通过激光直写路径规划将纳米褶皱体素单元灵活地组装为一维、二维或三维多层级的纳米褶皱结构体。                              


                             

超快激光直写诱导纳米褶皱结构自组装


通过调控界面应力失配程度,研究团队实现了多维纳米褶皱结构的可控按需制造和对褶皱特征形态的精确控制,其典型的褶皱结构波长为40 nm。进一步,通过引入结构应力失配,研究团队实现了纳米褶皱结构对材料表面力学性质的微观反常调控,以及褶皱晶格结构体从表面起皱到结构形变转换的仿生动态调节。该研究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可制备任意多维纳米褶皱结构体的激光微纳增材制造方法,为仿生三维纳米褶皱结构体在柔性电子、组织工程、微光学、微机械和新能源器件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基于超快激光三维组装技术制备的多种纳米褶皱结构体


该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湖北光谷实验室创新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并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微纳工艺与表征平台、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和机械学院先进制造与技术实验中心的设施支持。

来源:增材制造硕博联盟

光学航空航天电子增材新能源理论材料控制曲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3-19
最近编辑:1年前
增材制造博硕联盟
硕士 聚焦增材制造科研与工程应用,致...
获赞 116粉丝 55文章 500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