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回忆2015年翻越喜马拉雅山的经历,致敬英雄

2年前浏览947
这两天大家都在关注边疆卫国英雄的信息。在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后,我加入民政部的专家组,前往中尼边境抗震救灾,期间两度翻越喜马拉雅山。当然,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比起戍边战士来说简直不值一提,但对于我个人而言,却记忆极为深刻。由于我们公 众 号的大部分读者都是青年学生,很多人还没有机会去过西南那漫长的边境线,所以今天简单回忆一下当时的经历,一方面向青年读者们介绍一些我自己亲身体会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是向付出巨大牺牲的卫国英雄、戍边战士和边疆建设者致敬。
我们当时的行程是从日喀则出发,一直向南乘车翻越喜马拉雅山抵达中尼边境的绒辖乡口岸。

图1 绒辖乡所在位置

图2 从日喀则出发一路向南

图3 接近雪山


首先感受到的第一个重大挑战就是高原反应,特别是在翻越喜马拉雅山期间。怎么说呢,很多朋友去了西 藏会觉得高原反应强烈,而等我们撤回西 藏后,却感觉呼吸轻松多了,可见当地高原反应挑战之艰难。

图4 翻越雪山


第二个重大挑战就是道路艰难。虽然我们走的路已经算是前往口岸的主要道路了,但是通行难度还是很大。且走到一半路彻底塌了,最后靠着熟悉情况的司机带着大家离开公路走野地冲了过去。

图5 路况很艰难

图6 最后越野车也过不去了(当时已经是5月份了,难以想象冬天是多么艰难)

图7 只得离开道路从野地穿越

第三个重大挑战就是由于道路和国境带来的运输困难。绒辖乡很多村子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每根电线杆、每袋水泥,所有物资都要翻越喜马拉雅山才能运过来,供应难度很大。

图8 各种物资都要翻越喜马拉雅山才能运过来

图9 还有更艰难的地区,需要用牦牛转运


第四个重大挑战是如何帮助边民安居乐业。当地陪同干部告诉我们,随着边疆地区公路、电视网络的建设,越来越多的边民有机会了解到内地富裕繁华的生活,特别是很多青年人希望前往内地工作生活。国家确实投入了很多,但是工作难度也依然很大。

图10 国家的投入很大,当地的学校建的还是不错的,地震后安全性没有问题

图11 在国家的帮助下,当地对教育也很重视。震后天刚亮孩子们就在帐篷学校里面上课了。专家对教学楼安全检查后,孩子们就可以回到教学楼去学习了。


在灾区工作期间,我一度血氧降到70%,100以内的加减法都算不清楚,感觉已经达到体力的极限。但是和当地干部交流,得知漫长的边境线上分布着众多自然条件和军事斗争条件更加艰苦的地区,难以想象他们付出了多大的牺牲。

最后附上我在山顶上抓拍到的这张护路战士照片,生命禁区上一个孤零零的身影,在大地震后艰难的环境下守护着喜马拉雅山南麓数百公里边疆的交通生命线。致敬英雄!


来源:陆新征课题组
理论通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3-16
最近编辑:2年前
地震那些事
博士 抗震防灾数值模拟仿真
获赞 82粉丝 62文章 594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