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振动和噪声:航空航天舱内噪声降噪和结构动力学相似性技术报告

1年前浏览6256

导读:力学环境是航空航天产品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力学科学与航空航天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振动声学技术是力学环境的重要研究内容,贯穿于航空航天系统产品的设计、研制、试验及运行管理全过程,在产品动力学设计、疲劳寿命评估、智能维护及姿态控制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分享航空航天领域振动声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工程应用经验,全面提高航空航天领域振动声学仿真、测试、预测与控制技术水平。10月28日9时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与噪声控制专业委员会联合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邀请西北工业大学周杰教授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左孔成博士作报告,分别就飞机舱内噪声降噪技术和结构动力学相似性技术进行分享。届时将在仿真秀官网和App同步直播,热忱邀请各科研院所、企业、高等院校和各界代表参加。

一、会议时间
2022年10月28日(星期五)  上午9:00-11:30
二、会议内容
学术报告一
  • 报告题目巡航状态下飞机舱内噪声预测与降噪设计

  • 报告时间2022年10月28日  9:00-10:00

  • 报告专家周杰 教授(西北工业大学)
周杰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
介绍:周杰,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英国空客噪声中心和香港科大先进飞行器噪声中心工作。长期从事航空噪声的研究,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加强基金等10余项目。现任《航空学报》中英文版青年编委、陕西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振动与噪声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商飞大飞机噪声研究与控制联合实验室委员。
报告摘要:本次报告针对飞机舱内噪声问题,介绍巡航状态下舱内噪声快速预估与预测的方法,特别是有外界均匀流和湍流边界层激励下含有多孔材料的典型三明治航空壁板的隔声性能。同时介绍基于航空多孔材料所构建的声学超构表面以及仿生复合吸声多孔结构的设计,能大幅提高原有航空多孔材料的声学性能,获得更优的降噪效果。
学术报告二
  • 报告题目:结构动力学相似性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 报告时间:2022年10月28日  10:20-11:20

  • 报告专家:左孔成 高工(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左孔成博士 高级工程师专家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气动噪声控制重点实验室
介绍:左孔成,西南交通大学博士,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气动噪声控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动力学相似性技术、声-振逆向技术与飞机减振降噪等多个领域,先后具体负责或参与了我国空间站部分子系统的降噪优化工作(成果已应用于我国空间站核心舱)、某试验技术项目《***气动噪声评估技术研究》中的专题基于飞机外部声载荷的舱内噪声特性评估和预测工作、某直升机试验台声学设计工作(已应用于多期型号和课题试验)以及多项大型国家项目论证工作,发表SCI或EI收录文章16篇,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报告摘要:结构动力学相似性技术早在18世纪国外研究学者就已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目前,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飞机、旋转机械等多个领域,可通过缩比模型评估和预测真实尺寸模型的动力学特性。报告总结了结构动力学相似性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可供该领域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三、如何观看

本次会议经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与噪声控制专业委员会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授权。在仿真秀官网和APP同步直播并以在线答疑的形式进行技术沟通和交流,详细安排见下文,欢迎分享。

专题学术报告会:振动声学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仿真秀直播

欢迎领取CAE仿真入门学习包(视频教程+云盘资料下载)

四、关于振动与噪声控制专委会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与噪声控制专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国科协和总会领导下开展学术交流,进行科技咨询,促进振动与噪声技术的发展。本会成立于1987年8月15日,由分布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长期从事振动与噪声技术的科研教育和工程技术方面的优秀人才组成,有常务委员及委员112人,多数为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等。他们当中多位担任高等院校、研究所和企业的领导工作。专委会挂靠在北京东方振和噪声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北京东方所”)。第九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上海交通大学蒋伟康教授,秘书长为北京东方所常务副所长沈松博士。

关于北京东方所

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0月,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中国科协咨询中心振动技术咨询部,核心成员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力学和自动测试领域的知名科研院所,员工中硕士以上学历者超过总人数的50%,其中博士、博士后10人。成立初期,东方所提出虚拟仪器的设想,近四十年来,一直专注于振动、冲击、噪声、应变、动态测试、信号处理、模态分析、虚拟仪器和测控技术等领域的软、硬件开发,最终实现“把实验室拎着走”愿景。东方所自主研发的DASP系列软件和INV系列硬件已广泛应用于航天军工、轨道交通、机械装备、大型结构、能源环境和计量检定等多个行业。
北京东方所创始人应怀樵教授受中央领导接见

(四排左起第二位为东方所所长应怀樵)

2009年,东方所首次提出“云智慧测试”和“云智慧仪器”的构想,并于2011年研制成功,使分散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功能的测试设备与测试仪器通过云计算中心有机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室云上走”,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火箭发射塔监测、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港珠澳大桥沉管对接监测等国家重大项目。
北京东方所参与项目及相关央视报道

火箭发动机温变模态试验系统

(完)

声明:内容转自COINV北京东方所,已授权,部分图片和内容转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欢迎分享,禁止私自转载,转载请联系我们。

来源:仿真秀App
振动疲劳气动噪声旋转机械湍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云计算材料仿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10-25
最近编辑:1年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9360粉丝 20649文章 3249课程 208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