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浅谈碳化硅MOSFET的优势及驱动基本规格

1年前浏览2677

        随着诸多大功率电源应用越来越普及,传统的硅MOSFET在应用中的限制越来越明显,宽禁带器件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其中,碳化硅MOSFET是非常典型的一种。这里,我们通过介绍碳化硅器件的固有优势,让大家对碳化硅MOSFET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同时,也对碳化硅MOSFET的驱动上的特点进行一定的讨论,以避免设计中的误区。

.典型基本的概念的解释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碳化硅?碳化硅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SiC,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等原料通过高温冶炼而成,碳化硅在大自然中也存在罕见的矿物,如莫桑石。在各种非氧化物等高技术耐火材料中,碳化硅是应用最广泛,最经济的一种,可以称为金刚砂或者耐火砂。中国工业生产的碳化硅分为黑色碳化硅和绿色碳化硅两种,均为六方晶体,比重为3.203.25,显微硬度为28403320kg/mm2SiC顾名思义,是一种由硅(Si)和碳(C)组成的化合物材料,它属于宽禁带材料的一种,在物理上具有非常好的机械,化学,热稳定性。

    其次,我们回顾一下什么是MOSFET? MOSFET (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 , 全称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它具有三个极,源极S, 漏极D, 门级G, 如图1,所示。其中源极和漏极是可以对调的,都是在P型衬底上形成的N型区域,两个区对调也不会影响器件的性能,它属于对称器件,很长一段时间,MOSFET都是以Si硅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在电力电子领域应用广泛。

1 N沟道MOSFET的基本结构

       MOSFET相对应的是双极性节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即BJT),也是一个具有三个极的电子器件,通过在控制极设置一个微小的电流变化,而在输出极产生一个大的电流变化,所以,双极性晶体管的电流增益就是输出电流比上输入电流。而场效应管(FET)是通过对控制极施加一个电压变化而去控制输出电流变化,所以其增益定义为输出电流和输入电压之比,这是一个跨导概念。比较常见的是N沟道和P沟道的MOSFET, N沟道MOSFET相比P沟道MOSFET主要用于大电流场合。

从本质上讲,MOSFET是通过门级的电场去控制漏极的电流,所以其驱动损耗非常小,所以应用领域比双极性晶体管广泛的多。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是结合了MOSFETBJT二者的优点而制作的电压型驱动功率器件,前者的驱动损耗小,后者的饱和压降低,所以在高压场合也比较适合600V以上的应用,但是其缺点是开关损耗大,所以限制了其在高开关频率,小型化场合的应用。

近些年随着工艺的发展,相比以前更容易获取更大尺寸和高质量的碳化硅晶元,同时高温晶体生长制成也越来越成熟,所以在碳化硅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多种晶体结构中,4H-SiC结构是最适合做电力电子器件的一种。纯的碳化硅材料一般认为是绝缘体,而通过一定的参杂,将它变为半导体,通过合适的条件,如电压控制,控制它成为一定条件下的导体。

2 典型的6英寸碳化硅晶元

        以碳化硅为核心材料制作成的MOSFET,称作碳化硅MOSFET,它相比传统的Si MOSFET具有很多优势,接下来我们一一探讨。

.碳化硅MOSFET的典型优势特性

3宽禁带材料及传统硅材料特性对比

        热导率是一种材料耗散自己产生的热量的能力,热导率越大,越适合在高温下使用,由于碳化硅材料禁带宽度较大(能量隙带是硅的3倍),热稳定性好,热导率高(超过硅的3倍),所以,首先它非常适合在高达200C结温的高温下运行,而保持比较高的可靠性,这在硅MOSFET上是不现实的,所以,碳化硅MOSFET很适合在高温,高压,大功率电源场合应用,由于热导率高,所以其散热系统也更容易设计。

        从上图3数据上看,其击穿场强是硅材料的大约10倍,这一点让它非常适合做高耐压器件,从650V到几千伏的器件都非常容易。由于参杂浓度比较高,所以碳化硅MOSFET的漂移区比较薄,因此漂移区阻抗非常低,而相比同样耐压的硅MOSFET,碳化硅可以做到更小的Die的尺寸,或者说同样大小的Die,可以做更小的导通阻抗,在理论上,一定高压下,碳化硅的单位面积漂移区阻抗只有传统硅的1/300.

        碳化硅MOSFET和传统的硅MOSFET一样,具有固有的寄生体二极管,但是碳化硅MOSFET的体二极管的特性非常好,尤其是反向恢复特性。众所周知,在硅MOSFET的硬开关电源应用中,器件关断时反向恢复时间Trr和反向恢复电流Irr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势必带来较大的反向恢复损耗,所以一定条件下限制了高开关频率的使用,并且让系统EMI变得比较差。在碳化硅MOSFET中,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由于良好的体二极管特性,其反向恢复时间Trr和电流Irr都变得几乎忽略不计。如下图4,是一个基于1000V的硅MOSFET和一个碳化硅MOSFET的反向恢复特性对比,可以看到,SiCMOSFET反向恢复损耗很小,时间和电流也可以不略不计。

4 碳化硅和硅MOSFET的反向恢复特性比较

       对电源系统来说,由于碳化硅材料的特点,它使得碳化硅MOSFET具有较低的开关损耗,及导通损耗,非常方便通过高频化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具体来说,通过运行于更高的开关频率,周边无源器件如功率电感,变压器,输入电容和输出电容等都会减小使用个数及体积,连同散热系统也会减小体积。

.碳化硅MOSFET的基本驱动要求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用什么样的电压去驱动碳化硅MOSFET,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规格书会给出如下几个指标,绝对最大门级电压,额定门级电压,门极电压门限几个参数。

       对于额定最大电压,它是加在门级电压的允许的最大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过这个值,否则可能会损坏器件,这个规格主要是考虑有一些门级电压尖峰或者噪声,或者基于寄生参数及layout因素导致的一些门级瞬态电压。此处我们以MSC015SMA070B4这个700V耐压,15mohm导通阻抗的碳化硅MOSFET来说明一下,如图5.所示。此处,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器件允许的门级最大正电压为23V,和最大负电压为-10V.

额定的门级电压是推荐的正常工作时的门级电压,我们同样以MSC015SMA070B4这个器件为例,它推荐的正向驱动电压是20V,当减小门级电压后,其可以驱动的负载电流能力会减小,由图6及图7所示可知,其导通电阻和导通损耗也会相应增加。

        门级驱动电压设置在20V,也可以对门级驱动电压规格上限留出一定的裕量,以免门级氧化物被击穿,或者影响其寿命。

5 碳化硅MOSFET门级电压最大值参数

6 常温下碳化硅MOSFET的正向驱动电压和负载电流关系

7高温下碳化硅MOSFET的正向驱动电压和负载电流关系

        除了正电压驱动指标外,我们需要考虑的另一个指标是门级导通门限,VGS-th,这个指标对于碳化硅器件来说是比较低的,如图8所示,这里看到MSC015SMA070B4的这个指标在常温下是2V左右。

8 典型碳化硅MOSFET的门级驱动电压门限

9 典型碳化硅MOSFET的门级驱动电压随温度变化曲线

         同时,门级导通门限这个指标,随温度变化又是负的趋势,也就是说,温度越高,其导通门限越低,这就让密勒效应的后果在高温下更容易产生误开通的问题。

       事实上,在一般的单端拓扑或者非同步整流的拓扑中,由于不会造成上下管短路直通的效应,因此只需要正电压驱动即可,可以用0V的电压让它关断。而在大功率拓扑中,更为常见的是使用桥式电路拓扑,由于可能的上下管的直通问题,从而影响电路效率和可靠性,不得不作为一个重点考虑的问题,如图10所示。

10 半桥电路拓扑单元结构

        由于寄生电容CGD的存在,在关断下管时,会由于寄生电容产生密勒效应,门级会有一定的电压尖峰存在,一旦超过门级开通门限电压VGS-th,就会再次开通,所以,为了避免下管在关断时再次开通,一般建议这种场合中使用负电压去稳定关断器件(也可以通过门级米勒钳位驱动电路使用0V的驱动电压)。MSC015SMA070B4,这里推荐-5V电压,既能可靠关断器件,又和负电压规格保持较大的设计裕量。负电压越大,容易产生更大的开关损耗。

       根据上述门级驱动电压的基本要求,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合适的驱动电压规格,但是,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工程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容差问题,如果驱动电压的精度太低,尤其是正向驱动电压,它会对碳化硅器件的导通电阻Rdson及导通损耗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的经验是,5%的驱动电压变化,会在常温下导致4%的导通阻抗变化,在高温125C下导致2%的导通阻抗的变化,因此建议将驱动电压控制在5%的精度范围内。

        总结,本文通过回顾基本开关器件的概念,引出新型宽禁带器件碳化硅MOSFET的优势,进而从基本规格上去分析其驱动电压的基本要求,为后续理解碳化硅MOSFET的更为详细的设计要求奠定一些基础。

来源:电源漫谈
化学寄生参数电源电路半导体电力电子理论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09-14
最近编辑:1年前
仿真秀32093466624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75粉丝 63文章 150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