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阻尼比
。
(4)
(5)
为不可压缩流体的密度;
表示
方向上的瞬时速度分量,
为
方向上速度脉动量,
为速度的时间平均值;
分别表示笛卡尔坐标系、时间、压力、运动粘度;
为湍流黏度,下标“t”表示湍流;
为湍动能;
是“Kronecker delta”符号,就是当
时,
,当
时,
。湍流模型选用SST k–ω湍流模型。通过计算流场,可以得到二维柱体表面的压力分布,进而可以得到作用在二维柱体上的升力和阻力系数:
(6)
(7)
(8)


),较好的保证了网格质量。采用嵌套网格技术,可以无需担心网格畸变以及负网格导致求解失败等问题。同时,不会较多的增加计算量。嵌套网格即多重网格相互重叠组合成的一组网格。有可能存在两套或者两套以上的网格相互重叠。



在3~4之间的时候,原始分支向上端分支转变;当
=5~6之间的时候,出现下端分支。在上端分支中振幅达到最大值0.98,而在下端分支中振幅最大值0.642;从
=11的时候开始,圆柱体的响应位移又回落到一个很小的数值。从图7(b)可以看出,在频率“锁定”区间
=4~10内,柱体的实际振动频率
与固定柱体的泄涡频率
分离,不再符合
与Re数关系图。同时,柱体的实际涡泻频率
与柱体固有频率
比值稳定在1.15附近,而在解锁区域,柱体的实际振动频率
与固定柱体的涡脱频率
相同,这与前人的实验结果大致相同。

=5时弹性支撑柱体的75s~78.5s的涡量云图,包含了一个周期的运动,从图中可以看出,
=5时的涡脱模式为P S模式(即一个涡脱周期内有一个单个涡 一对涡形成)。Govardhan 和 Williamson 的实验研究表明一般在柱体振幅较大时候涡脱模式为P S或者2P(即在一个涡脱周期内有2对尾涡形成),在振幅较小的时候涡脱模式为2S(即在一个涡脱周期内有2个单独的尾涡形成)。图8中的黑虚线为柱体的原始位置,红点为柱体当前时刻的中心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柱体振动游走的轨迹是一个“8”字形。





笔者以近些年来发表的论文、结合自己在流固耦合动力学领域的科研体会以及与中海油、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的项目合作经验为基础,以水下航行器尾舵系统、海洋立管、柱体结构、涡激振动抑制装置、柔塔风力机、旋转弹箭为研究对象,在主讲人出版的《流固耦合动力学仿真方法及工程应用》一书中介绍解决这些工程实际问题对应的流固耦合仿真方法。此外笔者在仿真秀平台上开设《FLUENT流固耦合方法与技能20讲》等课程,欢迎同学们关注学习。
FLUENT 流固耦合方法与技能 20讲—掌握ANSYS流固耦合仿真方法和关键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