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卡脖子还是噎死的?

1年前浏览1442

作者:田锋
来源:踏雪当歌

剥开现代工业之魄,我们看到智能制造之魂——工业软件,仿真软件更是灵气逼人。中国制造在过去40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类似的事情并没有在工业软件业发生,特别是仿真软件。


众所周知的原因,近两年“卡脖子”一词成为中国高科技行业的热词, “发展自主工业软件势在必行”已成业界共识。当我们认真研究“中国工业软件是怎么被卡住脖子的”的时候,却发现另有迷局!

中国工业软件研发的障碍

中国工业软件的主要差距不完全在技术本身,而在于将其从科学计算程序转向软件工程,然后发展成为产品,最终成为商品,实现商业成功。从分散在各行业内部的工业软件的水平看,差距有二三十年;从工业软件的商业化进程看,我们的差距至少有四十年,目前还达不到国外先进企业1980年代的水平,而且还存在被逐渐拉大的势头。 


与工业软件领域具有相同时代背景、相似国际格局和类似国内环境的工业设备类、硬件类产品却有不一样的发展态势。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在这些领域,中国制造不算强,但至少是最大的,而中国软件行业却一直弱而小。因此中国工业软件发展应该有更深层原因和更难逾越的障碍。总结下来,中国工业软件研发的核心障碍有以下五个方面: 


障碍一:技术上很难在短时间内追平国际对手,用户缺乏耐心。不论什么原因,即使用户认可了发展和支持国产软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国内工业软件的功能与性能与国际大牌软件有30~40年的差距,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对手。如果用户对软件的完整功能和顶级性能的需求是刚性的、真实的,那这种差距用户基本不可能接受,也没有耐心等待中国公司的追赶。


障碍二:工业软件的开发成本巨大,一般公司难以承受。某国际大牌仿真软件公司一年的研发投入动辄数亿美元,据测算是我国所有工业软件研发投入三个五年计划的总和。这种研发成本在当前中国公司实难承受。


障碍三:研发企业难以短时间实现盈利,资本缺乏耐心。用户认可难度大,研发成本高,那中国工业软件企业的短时间盈利就成了小概率事件。社会资本的逐利本性,让这种投资几乎不可能发生。


障碍四:单凭功能、性能和价格,替换国外软件的难度较大。即使软件功能和性能接近国外软件,国内用户为什么要拿你的软件替换当前已经在用的国外软件?价格可能是个变量,但低价甚至免费就能获得客户么?客户反倒会怀疑这个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其实,在缺乏积累的当下,前期的高投入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即使采用零利润战略,价格也未必比国外软件低。何况,在边际成本为零的软件行业,别人短期用低价格打你,也不是什么难事。


障碍五:知识产权保护弱,获得国际顶级软件的成本可以为零。之所以把这一障碍放到最后来讲,是觉得它对中国仿真软件自主研发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如果对这五个障碍做一个取舍,只能保留一个的话,那我毫不犹豫保留这一个,所以值得拿些篇幅展开讨论一下。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国家一直不懈努力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有个过程,仍然需要时间。软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成本、功能不降低、质量不下降。如果我能免费获得质量高、功能强的产品的话,我为什么要花钱买功能弱(先不说质量如何)的产品呢?如果不尊重知识产权,用户有可能以零成本获得软件,这让后发软件企业根本没有生存空间。所以,障碍四中讨论的价格问题,在盗版面前已经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了。 


另外,盗版软件的存在,让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与工业增加值明显不匹配。类比欧美日市场,按照当前中国工业增加值,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应该在数倍以上。所以,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也许是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缓慢的原罪。如果每份软件都是合法授权的,偌大的中国工业体系造就的巨大市场,总是有中国软件由小到大成长的空间。 


近年来,我国相关机构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力度日益加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市场环境将会有所好转。但我们还是希望这种力度再大些,不然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等不起。


其实,我们不主动打击盗版,国外原厂也不会视而不见,而且可能会利用这一现象设置陷阱和地雷。当前,中国工业软件市场的盗版转正(其实就是有节奏的打击盗版)逐渐成为国外原厂新的收入来源。在互联网时代,软件供应商收集你单位的软件使用证据如探囊取物。在证据面前,轻则补缴,重则受罚,而且有企业已经被苛以重罚。今天你被割的韭菜,都是当年盗的版。


所以,这条结论可能会毁了你的三观:中国工业软件脖子不是被卡住的,更像是被我们自己噎死的!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的机会与空间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虽有障碍,但也不乏机会,尤其在我国进入中等收入社会、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和科技竞争的国际背景下,这种机会明显增加。 


首先,中国软件虽然落后,但对国外软件的应用程度尚不深,依赖尚不强。普遍来讲,中国企业对工业软件开发程度远远不够,用户的依赖性还没那么强。这反倒给中国工业软件一定的喘息之机,因为一切都还来得及。以前“高价购买的工业软件没有发挥应有价值”这样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论断,在自主软件发展道路上,却很有意思地演变成了机会,特别是仿真软件。所以,相对于CAD软件,我对中国仿真软件的自主化之路的信心更强。 


其次,中国工业软件代理模式培育了众多技术公司和技术人员。中国工业软件公司和技术人员众多,不过目前是一盘散沙,互相争斗,各为其主:第一个主子是钱,这些公司生存并不容易,为了活下去必须在市场上战斗;第二个主子是国外软件供应商,我们争斗所使用的武器均是国外供应商提供的。竞争软件之间要打架,同一款软件的不同代理为了争夺同一个客户也要打。如果有一种机制让这股力量凝聚起来的话,将是中国工业软件自主发展的生力军。


第三,中国企业意识到危机,对工业软件国产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虽然中国企业普遍对工业软件的应用程度不深,但先进企业却相反,他们都是工业软件的巨大受益者,对工业软件的应用开发到了很深的程度,软件效益达到最大化程度。今天,这些公司有些已经被断供,或受到断供威胁,有些企业在目睹兄弟企业或兄弟行业的断供,危机感越来越强。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工业软件的国产化势在必行。 


第四,中国政府对工业软件的空前重视与可观投资,且具有制度优势。自从工业强国战略提出以后,工业软件的重要性被专家和政府推向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最近国际贸易摩擦和科技竞争,让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被空前重视,投资也越来越大。中国的***制历来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国家重大项目和发展战略中发挥过无比巨大的作用。相信在中国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方面,将继续发挥类似作用。 


第五,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将激发和释放出更多需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增加,使得以前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软件的途径被切断,正常途径增加的需求让中国国产软件有获得青睐的可能,至少用户还是需要公司的服务能力的。 


第六,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需求潜力,具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中国市场之大,让不论多小众的产品都有一定的需求,工业软件也是如此。如果把中国市场中的工业软件需求完全激发出来,中国还有更大市场空间。 


第七,技术和需求的求异特征,给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留下足够空间。不同于常规软件,国际工业软件并非几家独大,而是百家争鸣,很难被几家大鳄垄断,你总是会在任何一个行业或企业看到几款你不熟知的工业软件。我们观察国际市场也发现,任何一款工业软件总是能找到一定数量的用户。只要你的软件有一些特色,就不会被完全打死,总是有生存空间,不论大小。


总之,纵观中国工业软件的五大障碍,基本可以到的一条结论:国际工业软件已经建立了足够高的技术门槛和商业门槛。按照常规的市场化模式,走国际大牌之路,中国工业软件基本死路一条。但时代留给我们的机会发出强烈和明确的信号:如果充分利用中国的市场特点、应用特征、服务能力和制度优势,走出一条守正出奇的发展道路还是可能的。

来源:数字孪生体实验室
科普航空船舶仿真体系知识工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07-24
最近编辑:1年前
数字孪生体实验室
围绕数字孪生技术的创新研发,推...
获赞 444粉丝 354文章 518课程 2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