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我的有限元成长历程

5年前浏览4318

半个月前一位朋友问我,你做这行业是有什么追求么?

这看似随口一问的问题最近半个月时常在我脑海当中浮现,我到底在追求什么,突然发现原本就没有仔细想过的事现在看起来更加变得模糊不清,这可能就是很多人说的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待的久了迷失自我的状态,于是我想花一点点的时间来整理下我的过去,希望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去寻找曾经的初衷。

为了能够写好这篇文章,我努力把自己的情绪调节到平静的状态,并不是我之前的情绪有多烦躁,而是这篇文章需要在比平时更加安静的状态下才适合写。

 对有限元分析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是真爱,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始终保持着学习和工作的热情。从学校毕业出来,我就对有限元分析工程师这个职业充满了幻想和期待,而且我相信这是能给我带来面包的理想。可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只和别人说理想,却不好意思和别人说面包,于是在别人的眼里我就成了那个只要理想不要面包的人。*****环境本就不是一个适合追求理想的人生存的环境,更何况是我们这个穷行业,但凡有人谈论理想,自然会被周围的同行甚至家人嘲笑。

最初我也是满怀憧憬进入社会,即使再多的诸如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市场以及工资待遇等等负面消息,我也是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意志一定可以冲破一切,想着1年月薪破万,3年年薪20万,运气好还能争取到年薪30万。虽然我当时一切都是年少无知,想法也是略天真,但是我一直知道技术沉淀对于我们这个职业的重要性。

厚积薄发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所以当时我虽然抱着幻想,但是心里也很清楚,如果真的能够实现之前所说的想法自然是好,即使实现不了,我也始终相信技术这一行积累到一定程度是会爆发的。

其实我的求学之路并没有什么好说的,和现在很多的大学生研究生类似,浑浑噩噩的度完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时光,如果说读书期间有什么对未来工作有影响的,那就是在研三最后半年的时候突然开窍了,开始学习有限元分析的相关知识。

真正有限元分析基础掌握是在我工作的第一年:在一家上市制动器企业做分析,听起来挺高大上,那会儿我的月薪4500(当时2010年前后,我们专业的硕士毕业工资基本在6000-7000),这里说点题外话,这家公司的分析人员和SolidWorks的缘分不浅,我进去之前的一位分析负责人是SolidWorks原厂分析的技术经理,另外一位是分析主管现在是国内最大SolidWorks代理商的分析顾问,然后就是我,当然我在公司只是小兵而已,我的运气从这一家公司就开始了,虽然工资低,但是这家公司提供的试验设备和大量的空余时间为我后来的工作打下很多基础,我记得那时候一天的实际工作时间大概只有2小时左右,剩下的时间就一个人坐着看书、玩分析、逛论坛、倒腾试验设备,5点准时下班,吃完晚饭回到住的地方继续查文献看资料学习一直到10点以后,那时候学习动力真是无穷,除了吃饭睡觉其余的时间都是在整分析相关的事情,这样的状态持续了近一年的时间,自身的进步是明显可以感受出来的。

在工作的第一年中,有三件事情对我后来的影响非常大:

1、当我刚进企业的时候,分析部共有三位前辈,当时部门和一位服务公司的海归博士签订了一组关于盘式制动器和密封圈的分析项目,我到公司的时候恰好是项目完成交接1个月左右。但是当我拿到这个项目的文件准备学习的时候,发现橡胶密封分析的源文件是没有收敛的,制动器的应力分析趋势是不正确的,分析结果甚至是把最大应力和危险区域标在了应力奇异点上。然后当我电话过去咨询博士相关问题的时候,他很不客气地以项目已经截止为由,拒绝了我的咨询;

2、从进厂时间上来说分析部是三位前辈,但是他们本身并不是力学专业出身,分析底子也是略有欠缺的,在当时以ANSYS经典界面作为主流操作界面,外行人想入门都难度很大,因此当时的分析部门只是一个公司向甲方交代的门面而已,所以整个部门所谓的分析其实就是做做样子,点点鼠标而已,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跟着大家的步调走,别说实现自身的理想,不被废掉就已经很不错了;

3、当时因为一件事,是促使我有了离开企业的想法。因为我的分析步调和整个分析部门不在一条线上,当时分析部门的领导说了,你要有能力自己前进可以,分析整个部门的方案不是说改就改,还要考虑到大家的实际接收情况,当时我仔细权衡认为如果继续在这家公司待着我的技术发展会受到限制。

所以在这家企业待了一年我就裸辞离开了,我在这家公司其实和多数人一样,遇到了初入社会的各种问题:低收入,不受领导重视,技术抱负无法施展,被领导画大饼等。但是平心而论第一份工作对我的改变是非常巨大的,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有限元分析技术在中国社会的现状,现在做的很多事情最初的想法也是来源于这最开始的一年,如果我们的分析行业做事都如这海归博士,分析的地位都如这家企业,分析人员也都是和这家企业的情况一样,那么这个行业迟早会走下坡,而事实却是最近几年这个行业真的已经在走下坡了,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有限元分析是镜花水月的东西,所以当时我不管行业的大方向和行业的风气如何,我要做我认为的有限元分析,就是我现在一直强调的有限元分析工程应用。

从学校毕业开始我就想进服务公司做第三方技术的相关工作,那时候有这个想法也是挺潮的一件事,我现在想起来都不清楚当时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好像就是凭空想出来的,但当时的环境真不如现在,好的第三方服务公司真没那么多,可就在机缘巧合下,裸辞之后的我恰好遇到了Solidworks公司力推分析模块的时机,Solidworks公司给代理商的政策是:代理商面试谈工资,然后Solidworks公司审核也通过的合格分析工程师,一半工资由Solidworks公司出,也就是8000的工资,代理商出4000,Solidworks公司给4000,于是机缘巧合进了Solidworks的代理商公司,在这里可以算是我真正意义上理想开始起步的阶段,事实也证明我真的无比适合这个工作。

在这家公司里,我开始锻炼和不同层次群体交流的能力,去了解使用有限元分析在企业做研发的难点和痛点,最重要的就是在这家公司的两年时间里,我仔细研究了针对于企业工程人员的有限元分析培训方案,对待这件事我也是无比认真和严肃,每一次培训我都充满**,全情投入,培训结束之后回看自己的培训视频,不断修正培训中的问题和表述上的不足,尤其是对生僻专业名词的解释和使用上尽量减少,让整个培训思路更加连贯,时至今日我还会在每次培训完成之后做这些工作。

因为我本身是专业的力学背景出身,又有ANSYS的应用基础,在这两年的工作是异常顺利。要说在第二家公司的两年做了什么,就是不断的实践接受客户的痛点反馈,分析的需求不断的修正改进,把过去几年所学的所有东西在企业中进行落地,然后通过培训不断将方法和新的理解添加进去。

代理商公司的工作做了两年之后,我正式开始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成为自由职业人。我之前说过培训本就不是我的理想,但是又不想之前2年多辛辛苦苦整理出来的培训教案就这么被埋没,所以录制一套属于我自己的有限元分析视频分享给大家是早晚的事情。结果好运气就又出现了,当时遇到了一位圈内贵人,比我早接触这行业几年,当时他就指点我说录制一套视频,于是我就欣然答应了,这就是后来大家看到的基于Solidworks Simulation工程应用视频,这个视频录制断断续续2年时间,把我当时针对有限元分析的理解和应用的思路基本都通过视频整理在其中,虽然我对视频内容非常有信心,反响一定不错,但是这套视频最终带给我的价值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随着视频影响力的扩大,我渐渐地被大家所认识,和很多工程师同行从技术交流成为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甚至朋友,大家互通有无的技术交流让我也不断受益提升。所以在Solidworks Simulation视频录制完成休整了一年半以后(也就是最近),又开始录制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工程应用视频。

这期间被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张工,你这样把视频都免费分享,怎么能有收入?(这里强调下,和我另外一篇文章说到的你卖不卖视频这有本质上的区别,至少在我看来感觉差好多。)这个问题我回答多少遍都不会厌倦,其一,这说明学习者们关心我;其二,我与众不同;其三,我可以将我的有限元分析理念传递给提问者。

首先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目前多数分析主要集中在培训而非实际应用上,分析工程师在企业的待遇和处境也并不是太好,但是我仍为自己是CAE工程师而自豪。我没有华丽的学历背景和科研理论能力,我的有限元分析是在看书的基础上通过企业一线的实践积累起来的,我自认为自己的有限元分析技术难登大雅之堂,没去用过上百万的振动试验台,没进过风洞实验室,那些高大上的断裂/流固耦合/复模态等问题也只是略有耳闻,很多时候企业的产品实验验证是我和企业工程师们向老板讨来的几千块钱资金然后捡车间废料设计的简化实验台,或者为了做一个实验测试还要在半夜12点等生产设备停工了然后请生产车间的人耽误一点时间用他的生产设备一起帮忙做一下等等,这不是资金充裕动辄采购几十万试验设备的研究所高校所能理解的,工程师的生存现状就是如此。

记得有位企业主和我说过:在学校我们其实是用几十万上百万的资金做一个项目,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申请经费买设备买人才买合作就可以了,然后达到的效果是只要写一篇像样的论文。但是在企业其实是用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经费在做项目,达到的效果是要得到一款好的产品,这难度能一样么?

至于我的工作状态,其实一直是企业的研发技术顾问,帮助企业做一些分析工作(具体可以参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我不是卖视频的!),或者设计一套实验验证方案,又或者制定一些企业研发流程,所以培训工作只是我工作过程中的调节剂。但是对于培训这块的工作我也没法放弃,因为很多时候企业的合作都是从培训开始,而且在培训的过程中我自身也是能够和工程师的交流不断提升,所以有时候我也很惭愧以如此浅薄的行业经验来教授大家,实在是有愧于老师的称呼,因为很多时候台下的工程师们传递给我的信息着实让我受益匪浅。

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学习有限元分析的学生工程师都把培训作为奋斗方向,不说这个方向其实远没有大家从网上了解的如此光鲜亮丽,做培训讲师大好年华不积累工程经验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讲台上照本宣科,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所以我们有限元分析技术人士的出路绝对不在培训,不要憧憬有限元分析的培训行业,要相信有限元分析工程师在企业应用上有很大的一片蓝海,技术实力达到了,给我们的回报是目前很多人想象不到的,等到这一刻再走上讲台,会发现这讲台比我们现在站上去要精彩的多。

最后我想说这个行业的竞争目前已经很残酷,我希望我的经历和对有限元分析的理解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只有当我们能够真正掌握并实际应用到实际设计当中产生真实有效的价值,我们的技术才会给我们自身带来回报,我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努力进步相互交流,去探讨关于有限元分析应用的更多价值及手段,以此来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作者:张晔,2010固体力学硕士毕业,一直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有限单元法、数值方法、材料力学、振动和模态理论、疲劳力学、实验分析等相关基础学科理论功底扎实。因为对数值仿真技术的热爱,进入社会后一直从事仿真优化和实验设计相关工作。提倡将仿真技术和产品设计有效结合,目前本人为3家制造型企业的研发技术顾问,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帮助企业规划整体研发设计方案及SOP定制,管理企业技术团队,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仿真实验结合的研发体系,并针对企业开发一些基于标准化流程下的设计仿真二次开发工作。

声明:原创文章,首发机械人读书笔记***,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我 。    

结构基础建筑Workbench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18-12-14
最近编辑:5年前
张晔
硕士 | 企业研发仿真...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56粉丝 3619文章 11课程 6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2条评论
苟
厚积薄发
4年前
厚积薄发,谦字当头,我现在是一名外行的自学ansys的一名学生,我也一直纳闷,学这个软件有什么用处,看完您的文章之后,好像明白了什么,学它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工科,发展更深层次的学问,作为一名工科生的骄傲
回复
Roy
签名征集中
5年前
教主你也在这里
回复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