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现代工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年前浏览1044

我最近经常想两个问题:1、推进数字化转型时,要遵从现代工业的基本特征。但现代工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当批评一个人“不懂工业”的时候,到底是在批评他什么?我想到了三句话:安全稳定是底线,经济性是目标,分工、标准化、持续改进是手段。

安全稳定是底线

很多人不明白:企业为什么不采用某些先进技术、效果更好的算法、更高的自动化程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全稳定是底线”。

20年前我在编写一个在线实时控制软件的时候,明明知道隐式差分方法的精度更高,我却拒绝采用。拒绝采用的原因,是这个方法需要线性方程求解。我的担忧就是:万一由于某种意外,方程求不出来怎么办?我当时总结出一个原则:除非可以证明一个方法是可靠的,我就认为它是不可靠的。在实时控制软件中,用于防止错误所写的代码,可能是“用于完成功能”代码的若干倍。

经济性是目标

企业是经济实体,采用新技术时一定要考虑经济性。

在一个工厂里,单纯地提高产量、质量、自动化水平、控制精度、响应速度等,都不一定能够提高经济性。比如,提高非瓶颈环节的产量,只会增加库存而不会增加全厂的产量;性能指标超出需求时,质量更高并不为企业和用户带来更多价值;劳动力成本低的时候,过高的自动化水平会降低企业的盈利、并导致职工失业。缺乏“系统性考虑问题”的习惯时,往往就是因为缺乏工业常识。

对于多数企业来说,经济性往往比技术性能更重要。这就像穷人知道吃肉更有营养,但还是很少会吃肉。

分工、标准化、持续改进是手段

人们在推进智能化时,总是强调系统优化、模型化。但当我们到一家现代化企业落实时,系统优化往往是建立在特定分工的基础上开展的。虽然数字化可以优化分工,却不是想怎么优化就怎么优化,而是要服从现代企业的制度。模型化往往也是基于分工和标准化体系的,模型的自动功能不能无限扩大,往往需要有人在旁边监督。原因很简单:自动化功能的扩大可能会冲击安全、稳定的底线。当我强调智能化往往是“用人明白的道理,让计算机去做”,包含一个潜台词:“人明白的道理”往往就是可以标准化的知识。

强调持续改进的前提,是接受不完美的结果,而不是强调理论计算出来的最优解。现实中,理论计算出来的“最优”结果,可能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冲击安全、稳定的底线。所谓持续改进,往往是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如果要改进的话,也一点点地去改,从而化解风险。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作者郭朝晖,来源蝈蝈创新随笔,本文已经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数字孪生理论科普其他软件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1-10-12
最近编辑:2年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9075粉丝 20436文章 3173课程 205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2条评论
仿真秀1104232003
签名征集中
1年前
企业人也是很重要的资源,文化也是
回复
郭思总
签名征集中
2年前
经济合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且紧跟着时代才是现代企业长青基石。
回复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