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第17届中国CAE年会暨第3届中国数字仿真论坛正式启动!

精品
作者优秀平台推荐
详细信息
文章亮点
作者优秀
优秀教师/意见领袖/博士学历/特邀专家/独家讲师
平台推荐
主编推荐
2年前浏览4578
作者 | CASES
首发 | 仿真秀App
导读:近日,仿真秀平台正式接受第17届中国CAE工程技术年会的邀请,并成为成为中国数值仿真联盟的正式会员单位。通过沟通协商,仿真秀官网和仿真秀App将作为第17届中国CAE年会网站,将为理工科学子和仿真工程师带来最前沿CAE技术知识和行业动态。欢迎大家通过仿真秀平台联系任意仿真小助手报名和推荐论文,将会获得大会的重点关注。

2020年第16届中国CAE年会

一、第17届中国CAE年会通知
各有关单位: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凸显了数字化魔力带来的重大机遇。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虚拟现实、智能技术等为代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投入,越来越多企业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基于CAE的数字仿真技术在数字化转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数字仿真体系成为企业创新平台规划的重要内容。
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以下简称中国CAE年会)始创于2005年,17年来,已成为我国数字仿真技术领域每年一届名副其实规模和影响大技术层次高的专业交流活动,被业界誉为仿真技术领域的“奥斯卡”盛会。
第17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第3届中国数字仿真论坛是经中国力学学会批准的2021年度学术活动计划,本届大会主题为:驱动数字化转型的仿真技术。由中国力学学会产学研工作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协会联合主办,北京诺维特机械科学技术发展中心承办,将于2021年9月24~26日在浙江·德清囯际展览中心盛大举行。年会同期还将举办2021年中国国际应力分析技术大会和2021中国数字仿真博览会。
特致此函,诚挚邀请您的出席!
联系方式:
电  话:010-88145672   010-88145675   17310283839
邮  箱:cae@szfzlm.com
联系人:关清芳   李格格
附件:
1. 年会方案   2.组织委员会   3.参会回执表
二、第17届CAE年会方案
CAE 作为数字仿真的核心是实现重大工程和产品计算分析、模拟仿真与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它可以使用户在虚拟产品研发的各个环节显著改善性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研发效率,支持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理论研究与创新设计。数字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制造、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兵器造船等各个领域,已经覆盖了从概念、设计、制造、服务运维等整个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为推进 CAE 数字仿真技术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构建数字仿真体系和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产学研用之间的深度合作,第 17 届中国 CAE 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第 3 届中国数字仿真论坛将于2021 年 9 月 24-26 日在浙江·德清盛大召开。具体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 中国航空研究院
  • 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
主办单位:
  • 中国力学学会产学研工作委员会
  • 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
  •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协会

承办单位:北京诺维特机械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年会网址:
  • www.szfzlm.com(中国数字仿真网)
  • www.fangzhenxiu.com(仿真秀)

官方公众 号:数字仿真联盟
支持媒体:《航空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智能制造》、仿真秀、今日头条号、搜狐号、网易号、新浪网、e-works 数字化企业网、研发埠、中国仿真互动网、软服之家等。
(二)大会主题
驱动数字化转型的仿真技术
(三)研讨内容
1、模拟仿真技术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 计算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仿生力学等新进展;
  • 新材料、新工艺、生物材料、微纳米、复合材料等数字仿真技术;
  • 高性能计算(HPC)与 CAE;
  • 智能仿真技术与智能化 CAD/CAE 集成;
  • 多学科、多尺度 CAE 仿真技术;
  • 可靠性分析与 CAE 工程稳健设计;
  • 非线性有限元进展及展望;
  • 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技术;
  • 非连续介质数值模拟仿真技术;
  • 数字孪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

2、CAE 数字仿真分析专项技术
  • 结构强度分析、疲劳寿命分析、振动及噪音仿真分析、碰撞仿真;
  • 机构动力学、多体动力学与控制仿真技术;
  • 跌落、冲击与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技术;
  • 结构轻量化设计与拓扑优化技术;
  • 先进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集成技术;
  • 复杂电磁环境测试及兼容性仿真技术;
  • 基于数字仿真的可靠性、稳健性优化集成设计技术;
  • 人工智能 CAE 仿真分析技术。

3、CAE 数字仿真的平台技术与应用
  • 虚拟产品开发平台(VPD);
  • 分布式仿真平台技术与协同仿真;
  • 产品研发仿真流程和数据管理平台建设;
  • 企业级仿真和多学科联合仿真与优化;
  • CAE 数字仿真云平台。

4、CAE 数字仿真技术的行业应用与解决方案
  • CAE 在航空、航天、兵器、造船工业中的应用;

  • CAE 在汽车制造、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

  • CAE 在装备制造及通用机械工业的应用;
  • 工艺设计及数字化模拟仿真在铸造行业的应用;
  • CAE 在海洋装备、核工业及特种行业的应用;
  • CAE 在桥梁、建筑、土木及石油工程行业中的应用;
  • CAE 在电工装备、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CAE 在自主软件、智能制造与数字孪生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 CAE 技术在国家重大工程与装备中的应用。

(四)年会活动
1、一场主旨报告
特邀有关政府部门领导、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学者为年会做主旨报告,参与高层互动对话。
2、一场国际会议
2021年中国国际应力分析技术大会。
3、十五场专题论坛
  • 汽车及交通运输行业数字仿真论坛;
  • 国防科技工业数字仿真论坛;
  • 先进制造业数字仿真论坛;
  • 海洋装备与石油工程数字仿真论坛;
  • CAE 自主软件开发与应用论坛;
  • 仿真验证与确认(V&V)论坛;
  • 新材料、新工艺数字仿真技术论坛;
  • 轻质及复合材料数字仿真论坛;
  • 工业超算专题论坛;
  • 消费品及家用电器行业数字仿真论坛;
  • 电子电磁数字仿真技术论坛;
  • 建筑与岩土工程数字仿真论坛;
  • 先进航空装备结构仿真与数字强度技术论坛;
  • 地质体材料破坏和稳定性仿真分析;
  • 工业仿真软件元年,资本时代开启。

4、一个专业展览:2021中国数字仿真博览会
为通过仿真技术领域“奥斯卡”盛会的交流平台,推广国内外先进 CAE 数字仿真技术、仿真产品、仿真系统、仿真软件、科技成果和解决方案,促进交易与合作,自2021年开始,在年会期间举办“中国数字仿真博览会(China Digital Simulation Expo:DSE)”。欢迎广大国内外厂商、科研院所、高校等积极参与展览活动,如需展位或场地请与会务组联系。
5、一场颁奖盛典
  • 年会期间将举办盛大的颁奖仪式,由主办单位颁发“优秀科技论文奖”;授予向年会投稿并经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获奖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作者。获奖论文将颁发证书和奖杯,并推荐给《计算机辅助工程》、《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杂志发表,所有入选论文均在《中国知网》发表,详情参阅第五点论文征集要求;

  • 由中国数字仿真联盟组织评选和颁发“数字仿真科技奖”。欢迎广大企业和个人积极参加申报,评选过程不收取任何费用。请向会务人员索取或登录年会官方网站下载奖项评选管理办法和申报书。

(五)论文征集要求
1、围绕数字仿真技术,特别就车辆交通、海洋工程、石油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军工兵器、工业软件、先进制造、智能装备、5G技术以及医疗、教育、安全、自主创新、工业软件、人工智能与仿真、大数据对仿真的挑战、需求及大数据生态系统的知识服务、CAD/CAE/CAM/CIMS/VP/VM/VR/SBA、飞行仿真、仿真器、仿真支撑环境、仿真标准及仿真系统构建、网络化建模与仿真、工程、能源、交通、管理、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公共安全、防灾、减灾、教育与培训等领域的数字仿真技术应用征集论文。论文应论点鲜明、内容新颖充实、数据准确、条理清晰、文字简洁通顺、图文清晰,字数在5千字以内(包括插图、表格等),稿件未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过;
2、文稿录入使用Word系统,版面为A4纸规格,通栏排版,周围页边距均取30mm。文章题目需中英文版,全部作者名字需注明中文和汉语拼音;
3、标题中英文(2# 黑体)居中;作者姓名中英文(5# 楷体)位于标题下方(空一行)居中;作者单位、地区、邮编(小5# 宋体)位于作者姓名下方(空一行);摘要、关键词(小5# 仿宋)位于作者单位等下方(空一行);正文用5# 宋体,一、二、三级标题序号分别用阿 拉伯数字表示( 如“1”、“1.1”、“1.1.1” );图表尽量排列紧凑,线条清晰;正文后列出参考文献(小5# 宋体)和第一作者简介及通讯方式(100 字左右,小5# 宋体);文章不留打印页码;
4、论文结束页后另附论文第一作者简介,包括作者职称、学历、职务及主要专业方向,联系方式(如电话、Email、邮编及地址等);
5、来稿属于基金项目(写明基金编号)、国家攻关项目等,请在首页的最底一行注明;
6、论文由年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一经录用,论文作者应在接到录用通知15日内,将论文的版面费用共计600元整,汇款至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组委会(增值税发票统一寄出);
7、本次会议属非密级,请做好内部保密审查,文章中请不要有泄密内容,文责自负。会议将选择部分高水平论文推荐到国际EI源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发表,其他优秀论文将分别推荐到《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仿真学报》、《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以正刊形式发表,全部收录论文在第17届中国CAE年会论文集(中国知网)、中国数字仿真联盟网站发表;
8、论文投稿截止时间:2021年8月16日(会务组将文章投稿情况不定期进行网上审稿,发放录用通知,尽量保证作者有充裕的时间来修改稿件)。
投稿邮箱:caelw@caenh.com
咨询电话:010-88145672
(六)防疫保障
年会期间会务组将协同当地政府防疫部门实行入场、入店测温消毒,严格检验每位与会人员的绿色健康码;座位间隔按要求摆放,会场及周边区域按要求定时消杀,共同打造一个新常态下的健康快乐、高端大气的学术年会。
(七)会议费用
1、会议费统一优惠价:1980元/人,学生统一价:1500元/人
2、以上费用包含会议注册费、资料费、餐饮费。不含代表出席会议期间的住宿费,住宿费用标准自行申报,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3、会议费、论文版面费由承办单位北京诺维特机械科学技术发展中心收取,并出具正式发票。
(八)会务联系
1、注意事项
  • 议回执表于 9 月 17 日之前电子邮件会务组:cae@szfzlm.com;
  • 欢迎访问官网:www.szfzlm.com和登陆仿真秀App和官网www.fangzhenxiu.com了解会议最新进展及下载相关资料。

2、联系方式
  • 咨询电话:010-88145672   010-88145675
  • 电子邮箱:cae@szfzlm.com

2.联系人:
  • 李格格   17310283839           

  • 付京津    17319163839

  • 李德莹   13718835017           

  • 吴 环     17319303839

  • 关清芳   13691151105           

  • 杨小军    17310873839 

三、第17届CAE年会专家委员会
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中国数字仿真论坛
组织委员会名单
1、专家委员会
名誉主席:
  • 钟万勰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 程耿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原校长、教授林 皋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 邓小刚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教授
  • 陈十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 李伯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顾问、研究员 崔俊芝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苏东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陈厚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高级顾问:
  • 袁明武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授岳中第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主  席:
  • 庄  茁  中国数字仿真联盟理事长、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

副主席:
  • 孙侠生  中国力学学会产学研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航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 王彬文  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郝  俊  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协会理事长、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副总师、研究员
  • 张云泉  中国数字仿真联盟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常务副主席:
  • 宁振波  中国数字仿真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研究员

  • 委  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 包益民  南京博郡汽车副总裁

  • 毕俊喜  内蒙古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主任、教授

  • 卜继玲  中车集团资深技术专家、教授级高工

  • 曹正林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处长 

  • 陈爱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教授

  • 陈飚松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力学软件研究院教授

  • 陈嘉全  一汽集团技术中心乘用车性能总监

  • 陈书明  吉林大学汽车与工程学院教授

  • 陈振雷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教授、博导

  • 陈可明  华人运通整车安全总工程师、博士

  • 程礼盛  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

  • 成  伟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 段梦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 邓伟文  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 丁来军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技术总监

  • 丁利伟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 范宣华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力学中心副主任

  • 冯志强  西南交通大学首席科学家、教授

  • 冯增铭  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教授

  • 费成巍  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青年研究员 、香江学者

  • 高中稳  蓝科高新石化装备研究部设备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 高振海  吉林大学汽车与工程学院院长

  • 高  原  北京清力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 龚曙光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 顾鹏云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副院长、首席 NVH 工程师

  • 郭  虎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部长

  • 郭军朝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工

  • 胡广洪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模具 CAD 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韩  铂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AE总工程师

  • 黄显利  中国兵器集团特聘首席专家

  • 姜  峰  华侨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教授

  • 郎玉玲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仿真中心主任

  • 雷  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

  • 李  焕  北京安怀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 李  杰  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 李  强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结构强度设计专业总师 

  • 李宝军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

  • 李春亭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设计师

  • 李三平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主任设计师

  • 李志山  广州颖力土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 练朝春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

  • 刘建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 刘轶军  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席教授 

  • 刘显臣  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NvH总工

  • 娄臻亮  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安全工程与虚拟技术部总监

  • 陆云强  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亚太区战略规划与业务拓展总监

  • 冷文浩  中船重工奥蓝托无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 门坤发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级工程师

  • 门永新  一汽集团研发总院技术总监 

  • 孟  光  上海航天局副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缪炳荣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 聂小华  中航工业强度所副总工程师

  • 钱华山  北京超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博士

  • 孙长任     北京四海广达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 宋学官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 沙金龙  中国兵器工业第 208 研究所主任

  • 石  磊  上海诺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 谭援强  华侨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教授

  • 唐湘民  广汽研究院首席技术总监

  • 唐春安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 田  锋  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 田  荣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研究员

  • 王安正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

  • 王建明  三一重工副总经理、数字电动研究院院长

  • 王伟民  东风汽车公司 CAE 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CAE 专业总师、研究员

  • 王希诚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部长

  • 吴健明  浙江远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 王丽荣  中国船级社高级工程师

  • 王瑞利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 武晓英  《计算机辅助工程》杂志编辑部主任

  • 夏  南  华为终端仿真实验室技术负责人

  • 谢鹏程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中国塑协注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 解丽静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教授

  • 许春铁  长安汽车研究院汽车结构CAE 总工程师

  • 熊  飞  苏州华特时代碳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   

  • 杨灿群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

  • 杨军杰  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 杨卫民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杨小军  北京宇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 杨志刚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 杨顺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副教授

  • 杨春晖  工信部电子五所软件中心主任

  • 杨晓庆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    

  • 余志强  中航工业成飞信息技术首席专家、研究员

  • 袁  良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力研究员

  • 曾宪棣  北汽福田乘用车设计院总工程师

  • 宗玮庚   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信息化总师

  • 赵  康  上海数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 张卫红  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张向奎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

  • 郑  耀  浙江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周  舟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周永发  元计算(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周孝华  TCL 空调中山有限公司研究员

  • 朱贞英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 CAE 部长、高级经理

  • 祝雪峰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论文评审委员会名单
名誉主任:
  • 岳中第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主   任:
  • 门永新  一汽集团研发总院技术总监

委  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 陈可明  华人运通整车安全总工程师、博士

  • 冯增铭  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教授冯志强 西南交通大学首席科学家、教授

  • 李春亭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设计师 

  • 缪炳荣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 王克海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赵宇波 深圳市创新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

3、组织委员会名单
主 席:
  • 胡  平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副主席:
  • 段梦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 王继宏  中国力学学会产学研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 沙  峰  陕西省军民融合信息中心主任

执行委员:
  • 齐卫华  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协会秘书长、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副总师
  • 李小飞  中国力学学会产学研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航空研究院科研管理二部副部长、研究员
  • 安 晨   中国力学学会产学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
  • 卞孟春  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 弓云昭  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副总干事、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秘书长:
  • 关清芳  中国数字仿真联盟秘书长

点击文附件下载 参会回执 

喜欢作者,请点在看

附件

免费第17届中国CAE年会参会回执表.docx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1-06-09
最近编辑:2年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9298粉丝 20568文章 3219课程 207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