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开发向深海不断拓展的趋势下,海底输油气管道(Subsea Pipelines)已成为海洋能源输送的关键设施。这些管道通常铺设在复杂的海底地形上,由于地基起伏或局部侵蚀,部分管道会处于“自由跨距”(Free Span)状态——即局部悬空、两端由海床支撑。这种悬空状态极易导致弯曲应力集中、结构疲劳与潜在断裂风险,对深海油气输送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准确评估自由跨距管道的结构完整性,是海洋工程中的关键技术课题。
本研究以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为核心,通过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对自由跨距海底管道的静力响应进行验证,旨在提升FEM在深海管道结构分析中的可信度和适用范围。
图1 海底自由跨距管道有限元模型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有限元分析因其建模灵活、适应性强,已被广泛用于复杂结构的力学研究。然而,对于海底自由跨距管道,实验验证往往因深海条件苛刻、成本高昂而难以实现。因此,本文以经典的Euler-Bernoulli梁理论与Timoshenko梁理论作为理论基准,对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研究方法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管道模型,采用API 5L X65碳钢材料。模型两端设置为固定支撑,加载自重均布载荷以模拟静态跨距受力。通过网格收敛性分析确定最优网格尺寸为0.06 m,保证精度与计算效率的平衡。
图2 软件中自由跨距管道的边界条件
理论基础
研究分别采用两种经典梁理论:Euler-Bernoulli梁理论和Timoshenko梁理论。两种理论均给出了管道在均布载荷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并用于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
结果与讨论
研究在不同长度-直径比(L/D)条件下对比有限元与理论计算结果。结果显示,当L/D<140时,两者误差小于2%;当L/D>160时误差显著增大,最大偏差超过30%。说明有限元模型在L/D ≤160的范围内能准确模拟梁式行为,超过该范围需考虑几何非线性效应。
图3 不同L/D条件下有限元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曲线
进一步的参数化分析显示,管道挠度与跨距呈非线性增长关系;当L/D>140时,Von Mises应力超过400 MPa,材料进入塑性阶段。建议工程设计中自由跨距应限制在L/D≤140,以保持管道在弹性工作区间内。
图4 Von Mises应力随L/D变化曲线
结论与工程启示
研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在静态自由跨距管道分析中的可靠性,其预测结果与理论值高度吻合。研究确认:有限元分析(FEM)在L/D≤160范围内的适用性可靠,超过此值需引入非线性分析。推荐设计安全限值为L/D≤140,以保证管道在弹性工作区内运行。
该成果为自由跨距海底管道的设计与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深海结构工程的标准修订与数字化仿真验证提供了方法参考。
参考文献:Syamil Aziem Ahmad Saharuddin, Hanis Hazirah Arifin, Sarehati Umar, et al. Validation fo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Free-Spanning Subsea Pipeline Using Theoretical Formula. Malays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Vol. 37, No. 1, 2025, pp. 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