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11月16日,容百科技宣布与宁德时代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为其“钠电正极粉料第一供应商”。 根据协议,宁德时代承诺在容百科技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年度采购占比不低于60%,并建立“产量越大、价格越低”的降本联动机制。协议自签署日起生效,至2029年12月31日截止;到期前三个月如双方无异议将自动续约。
值得关注的是,宁德时代的“钠新电池”已于今年9月率先通过新国标(GB 38031-2025)认证,成为全球首款符合新国标要求的钠离子电池。本次与容百科技的深度合作,被业内视为其加速推进钠电商业化布局的关键节点。
除了宁德时代与容百科技的合作,钠电产业链近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态势,各大龙头密集推出新品、扩建产线、加速量产。
贝特瑞
目前贝特瑞针对钠离子电池不同应用领域已开发多款材料型号。在钠电负极材料领域,贝特瑞采用生物质基工艺技术路线,在前驱体和封闭孔结构设计、成分控制和关键机理方面充分研究,结合表面改性和缺陷设计,实现高容量、长寿命的优异性能。在钠电正极材料领域,贝特瑞坚持层状氧化物技术方向,选择O3和P2两条路线实现差异化的产品性能,创新性的工艺路线可显著降 低 制备成本。
贝特瑞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上不断突破,可以满足储能、两/ 三轮车、低速动力、启停电源等钠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不同需求,并积极开展量产核心工艺攻关,与国内外头部客户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钠电核心材料开展深度创新合作,积极为钠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注入持续动力。钠离子电池的工艺设备可与锂电兼容,无过放电问题,适合高倍率和低温循环应用,且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可作为与锂离子电池互补的新型二次电池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
新宙邦
近日,新宙邦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钠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专利申请号为CN202310199017.3,授权日为2025年7月11日。
专利摘要:为克服现有高电压钠离子电池正极过渡金属元素溶出、循环性能降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钠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所述电解液包括第一电解质盐和非水有机溶剂,所述第一电解质盐包括氨基磺酸钠和双氟磺酰亚胺钠;电解液中的氨基磺酸钠能够促进双氟磺酰亚胺钠在正极的界面钝化,在正极界面生成富含氮元素和硫元素的钝化层,氮元素和硫元素含有孤对电子,可吸引正极活性物质中缺电子的过渡金属元素,从而抑制正极过渡金属元素溶出,防止钝化层的分解,提升电池的高电压稳定性,提高电池的低温放电、高温循环和高温存储性能,抑制电池产气。
亿纬锂能
9月17日,亿纬锂能在其官微上公布了其首个180k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荆门基地成功并网调试。
此次投运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由亿纬锂能独立研发设计。电芯方面采用NF155L钠离子电池,具备高安全、宽温域、高倍率、长寿命、低碳排等特性。30000+次循环寿命,支持1P以上功率放电,-40℃~+60℃宽温域正常工作。
同时,NF155L可支持0%SOC超长存储,为电芯及系统的存储、运输、组装提供充足安全保障。此外,更长的寿命与环境友好的成分带来更低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相比锂离子电池降低42%以上。
珈钠能源
自2022年成立以来,珈钠能源已建成全球首条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万吨生产线,累计获得230余项专利,主导制定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并获得顺为资本、光速光合、春华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聚阴钠离子的电池体系凭借安全性和长寿命优势,在储能赛道具备长期确定性。目前珈钠能源的材料与电池产品已覆盖光伏、风能储能、智能电网、工商业储能,以及低速电动车和备用电源等领域,凭借长寿命、低成本与高安全的优势正在加速规模化应用。
昆宇电源
9 月 19 日,昆宇电源湖南常德工厂举行 1.5GWh 钠离子电池产线量产仪式。此次产线总投资达2亿元,是湖南省内首条具备量产能力的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昆宇电源常德工厂此次投产的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是集数据化、智能化、柔性化于一体的现代化产线。该产线聚焦 50Ah~180Ah 多规格电芯生产,采用行业领先的聚阴离子技术路线,通过全程数字化管控系统实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与动态分析,并依托智能算法完成工艺参数的自主优化与精准调整。尤为突出的是,产线具备高度柔性生产能力,可快速响应不同容量规格的产品订单需求,灵活适配市场变化。
海辰储能
9月10日,海辰储能以“The Future of AIDC in Energy Storage”为主题举行发布会,重磅发布了面向AI数据中心(AIDC)的储能解决方案:∞Power 6.25MWh 8h锂电长时储能系统、∞Power N2.28MWh 1h钠电储能系统,以及AIDC储能系统专用寿命评估模型。
该方案创新融合了锂电长时储能的稳定电力支撑和钠电的高倍率峰值输出优势,不仅能满足数据中心对电力实时性和稳定性的严苛要求,还将帮助提升绿色电力使用占比。这一全新解决方案标志着长时储能在数据中心领域应用的全新突破。
中国石化 + LG化学
11月4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近日与LG化学签署关于联合开发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协议。双方将面向中国及全球的储能系统和低速电动车市场,联合开发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等关键材料,加快商业化进程,拓展钠离子电池商业模式,并在未来扩大至新能源和高附加值材料领域合作。
中国钠电集团 + 双环科技
11月10日,双环科技与中国钠电集团进行座谈交流,并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钠电集团作为拥有“年度创新技术”认证的行业领军者,其自主研发的4.0 生态钠墨电池具备“抗燃、抗爆、抗低温”三抗特性,在-40℃—80℃温区均可稳定工作,-20℃容量保持率超90%,实现15分钟充至80%的5C快充性能。在“1+4”GWh产能规模优势下,其业务已覆盖电芯、模组等关键环节,在动力、储能两大应用领域积累了众多的国内外客户资源,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双环科技作为国内盐化工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企业,已建成投产5万吨/年高纯度电池级碳酸钠生产线,其多项指标优于行业标准。目前已经开展了固态钠电解质复合钠电正材的研发,相关产品已送样给下游电芯客户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测试结果,年产800吨钠电正极材料中试线预计于年底投产。同时,根据客户订单和市场需求,正规划和设计钠电复合正材产业园。
Peak Energy + Jupiter Power
总部位于丹佛的Peak Energy公司近日宣布与美国储能开发商Jupiter Power达成一项多年分阶段供应协议。根据协议内容,Peak Energy将在2027年至2030年间向Jupiter Power提供总量达4.75吉瓦时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用于电网级储能项目部署。
该供应协议将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计划于2027年交付约720兆瓦时的钠离子电池储能容量,这将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单次钠离子电池部署项目。协议还包含一项选择权,允许通过2028年至2030年的容量预留额外提供4吉瓦时的储能容量。这份合同总价值预计超过5亿美元,标志着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固定式储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从材料、设备、电芯、储能系统全链条突破,钠离子电池正加速迈向规模化与商业化。业内普遍认为,在清洁能源需求增长和资源波动加剧的背景下,“锂电+钠电”双主线格局正在形成。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贝特瑞、新宙邦、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持续布局,钠电将在储能、低速车、两/三轮车、通信基站、极寒地区乃至AI数据中心等领域全面落地,开启新能源产业的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