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LD是一款高效、灵活的固体激光器设计与仿真软件。其图形用户界面的功能包括:
谐振腔
泵浦光线追迹
激光放大器
晶体有限元分析FEA
动态模拟分析DMA
矢量光束传输方法BPM
2D制图,比如:输出功率
3D输出,比如:粒子数反转
光束半径,稳态图
超短脉冲Yb:YAG放大器分析
应用背景(行业痛点)
Yb:YAG 放大器的应用背景主要源于超短脉冲激光技术在科研、工业、医疗等领域的迫切需求,其核心优势(高量子效率、良好热管理、超短脉冲放大能力)使其成为多个前沿领域的关键技术支撑:
高功率放大时,Yb:YAG 晶体因吸收泵浦光会产生大量热量,易形成热透镜效应和温度梯度,导致光束畸变、功率稳定性下降,严重时甚至会损坏晶体,极大制约放大器的功率上限与长期可靠性。
多通放大、光学元件像差、晶体光学均匀性不足等因素,会导致激光光束的波前畸变、光束发散角增大,最终影响输出光束的聚焦性能与应用精度(如微加工的分辨率、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
超短脉冲在放大过程中,易受自相位调制、受激拉曼散射、增益窄化等非线性效应影响,导致脉冲展宽、光谱畸变、峰值功率下降,破坏脉冲的时间与光谱特性,无法满足精密应用需求(如阿秒科学、飞秒手术)。
应用背景(仿真的必要性)
通过仿真可在物理实验前,对热分布、光束传播、脉冲演化等过程进行模拟。例如,利用热仿真优化晶体冷却结构,避免热透镜效应;通过光束传播仿真优化光学元件布局,提升光束质量。从而减少物理原型的迭代次数,将研发成本降低 30% 以上,缩短周期至原有的 1/2。
仿真可对关键参数(如泵浦光强度、晶体长度、多通次数)进行多维度扫描与优化,找到能量提取效率最高、脉冲失真最小的配置。例如,通过脉冲演化仿真分析非线性效应的起源,针对性地引入色散补偿元件,使超短脉冲的保真度提升 20% 以上。
对于多通放大、非线性相互作用等复杂过程,实验难以实时观测内部细节,而仿真可提供可视化的物理过程(如能量在晶体内的吸收与再发射、脉冲在时域 / 频域的演化),帮助研发人员理解物理本质,进而设计更合理的实验方案(如优化泵浦光的时空分布)。
输出结果
TEM00模式(基模高斯光束)的信号光沿谐振腔x/y轴线的光斑半径分布
脉冲展宽的输入/输出功率


放大器的输入/输出功率
压缩器的输入/输出功率

晶体内部温度分布

晶体内部热功率分布

晶体内部应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