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电驱的全动力换挡两挡变速箱设计与仿真
如果你开过电动车,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低速起步时 “推背感” 很足,但一旦速度上来(比如超过 100km/h),再想加速就有点 “力不从心”;要是追求高速性能,车企往往得装更大的电机、更重的电池,结果车价涨了、续航还受影响。这不是电动车的 “天生缺陷”,而是单挡减速器在 “拖后腿”。最近,上海深视企业咨询的雷蔡总工程师分享了一款 “全动力换挡两挡变速箱” 的设计与验证成果 —— 不仅解决了单挡的痛点,还能帮车企降本。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拆解这份技术方案,看懂电动车传动系统的 “升级密码”。一、先搞懂:电动车为啥被 “单挡” 卡脖子?现在市面上 90% 以上的电动车,用的都是 “单挡减速器”—— 简单说,就是电机和车轮之间只有一套固定的传动比,像我们骑自行车只有一个挡位一样。但电动车的 “需求” 很矛盾:1. 单挡的 “两难困境”低速时要 “劲儿大”起步、爬坡需要高传动比(类似自行车的 “低速挡”),才能把电机扭矩放大,让车 “窜得快”; 高速时要 “跑得远”车速超过 100km/h 后,需要低传动比(类似自行车的 “高速挡”),不然电机转速会飙升到 “极限”,不仅噪音大、效率低,还会限制最高车速。 单挡减速器根本做不到 “两头兼顾”:要么为了低速动力选高传动比,结果高速 “憋转速”;要么为了高速选低传动比,结果起步 “软塌塌”。车企只能二选一,或者被迫装更大的电机(比如用峰值功率 300kW 以上的电机),但这又会增加成本和车重,反过来影响续航。2. 超高速电机:看似是解,实则更难有人说:“那用超高速电机不就行了?转速越高,高速性能不就越好?” 但雷蔡总工程师的团队指出,超高速电机(比如最近有车企宣布的 “峰值功率 580kW、最高转速 30511rpm、额定电压 1000V” 电机)面临两大核心问题:系统级挑战电压升高需要全车绝缘设计升级,高速下效率损耗会加剧,还会带来噪声、振动(NVH)和电磁兼容(EMC)问题,甚至在故障状态下有安全风险; 部件级挑战电机的电磁设计、冷却系统要重新开发,转子的材料和结构得升级(不然高速下会 “甩碎”),轴承、齿轮等关键部件的耐久性也很难保证,最终成本会 “飙升”。 简单说:超高速电机是 “用更复杂的问题解决一个问题”,风险高、不划算。二、破局方案:这款两挡变速箱,设计巧在哪?既然单挡不行、超高速电机也不太行,深视咨询的团队就研发了一款 “全新两挡变速箱(2-speed TM)”,核心思路是:用 “行星齿轮组 + 摩擦片离合器 + 单向离合器(OWC)” 的组合,实现 “低速有劲、高速高效” 的切换,还能做到结构紧凑、零件少。1. 核心结构:3 个关键部件,分工明确这款两挡变速箱采用 “两级减速” 设计,每个部件的作用都很关键:部件 作用 第一级:行星齿轮组 负责 “变速” 的核心,通过不同状态切换实现 “高、低挡” 的传动比变化; 第二级:主减速器 进一步放大扭矩,连接车轮,保证动力传递效率; 摩擦片离合器 完全闭合时 “锁死” 行星齿轮组,切换挡位时通过 “打滑” 控制动力衔接; 单向离合器(OWC) 1 挡时给齿圈提供 “反作用力矩”(保证动力传递),2 挡时 “空转”(不干涉),实现 “被动换挡”; 举个通俗的例子:就像骑自行车时,行星齿轮组是 “变速飞轮”,摩擦片离合器是 “手闸”(控制换挡时的动力衔接),OWC 是 “防倒转的棘轮”(确保 1 挡时动力不 “反向流失”)。整个结构没有多余零件,体积小、重量轻,适合装在 SUV 等家用车上。2. 建模细节:把 “换挡过程” 拆成 4 个状态为了确保变速箱能稳定工作,团队还建立了数学模型,把整个运行过程拆成 4 个关键状态,甚至考虑了空气阻力、滚动阻力等真实路况因素:状态 场景 核心逻辑 状态 1 正常 1 挡行驶 传动比 = 行星齿轮组传动比(i0=2.85)× 主减速器传动比(i1=4.03),低速动力足; 状态 2 换挡前半段(升挡) 摩擦片离合器开始 “打滑”,OWC 仍保持 “锁止”,动力逐步从 1 挡向 2 挡过渡; 状态 3 换挡后半段(升挡) OWC 从 “锁止” 切换到 “空转”,摩擦片离合器继续调整,传动比逐步降低; 状态 4 正常 2 挡行驶 传动比 = 主减速器传动比(i1=4.03),高速时电机转速低、效率高; 为了让模型更贴近真实,团队还设定了 “应用场景”—— 以一款 D 级 SUV 为例(车重 2286kg、迎风面积 2.88㎡、风阻系数 0.3 等),并引用了《工程工具手册》(The Engineering ToolBox)的动态滚动摩擦系数公式,确保每一个参数都有依据。三、数值模拟:换挡不顿挫?靠的是 “精细控制”很多人担心:“两挡变速箱会不会像某些燃油车一样,换挡时有‘顿挫感’?” 深视咨询的团队通过 4 组数值模拟,证明只要 “控制策略到位”,换挡质量能做到 “平顺无顿挫”。我们来看关键的 3 组升挡模拟和 1 组降挡模拟:1. 案例 1:直线升挡(无控制)—— 问题明显控制策略:电机扭矩固定 280Nm,摩擦片离合器 “线性闭合”(扭矩随时间均匀增加),换挡起点设定在车速 80km/h。结果:车轮扭矩(Tw)波动很大,换挡冲击明显,“顿挫感” 会让乘客不舒服,属于 “不可接受” 的水平。这说明:“硬切换” 肯定不行,必须对离合器和电机扭矩进行 “精细调控”。2. 案例 2:升挡 + 离合器扭矩闭环控制 —— 冲击消失优化策略:电机扭矩从低到高 “线性增加”,避免动力突然变化;摩擦片离合器采用 “闭环控制”:先逐步增加扭矩(T1 到 T2),再保持稳定,最后根据传动比(i0')和车轮扭矩(Tw)动态调整。结果:通过 “同步传动比和车轮扭矩”,换挡冲击完全消失,车轮扭矩波动很小,换挡质量达标。3. 案例 3:升挡 + 进一步优化 —— 波动更小再优化策略:在案例 2 的基础上,调整离合器扭矩的 “增长曲线”(用幂函数代替线性增长),进一步减缓扭矩变化速度。结果:车轮扭矩波动被压制到 “人体感觉不到” 的程度(波动幅度低于 5%),但代价是换挡时间略有延长(从 0.6 秒变成 0.8 秒)—— 这是 “平顺性” 和 “换挡速度” 的合理平衡。4. 案例 4:降挡 + 扭矩调控 —— 同样平顺控制策略:降挡时电机扭矩从 “负扭矩”(类似 “刹车回收”)逐步过渡到 “正扭矩”,摩擦片离合器同样采用闭环控制,根据传动比动态调整扭矩。结果:和升挡一样,降挡时车轮扭矩波动也能控制在 “人体无感” 范围,不会出现 “闯动”。这 4 组模拟证明:两挡变速箱的 “顿挫问题”,不是结构问题,而是控制问题 —— 只要策略够精细,就能做到 “无感换挡”。四、竞争力分析:性能、成本双赢,才是真的好一款技术方案好不好,最终要看 “实车表现” 和 “成本”。深视咨询的团队把 “两挡变速箱车型(车辆 A)” 和 “单挡变速箱车型(车辆 B,传动比 10.86)” 做了全面对比,结果很亮眼。1. 性能:高速段优势拉满,效率更高先看关键性能数据(表格已简化,原文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性能指标 两挡变速箱(车辆 A) 单挡变速箱(车辆 B) 差距(A-B) 关键原因 0-100km/h 加速时间 5.68 秒 5.77 秒 快 0.09 秒 1 挡高传动比,起步扭矩大; 100-200km/h 加速时间 19.22 秒 26.47 秒 快 7.25 秒 2 挡低传动比,高速时电机转速低、效率高,加速不乏力; 最高车速 214.6km/h 约 200km/h 高 14.6km/h 2 挡避免电机转速 “触顶”,突破高速限制; 最大爬坡度 41.0 度 38.4 度 高 2.6 度 1 挡扭矩放大效果更优; 高速( highway )能耗 27.58kWh/100km 28.59kWh/100km 低 3.66% 2 挡电机工作在 “高效区间”,减少能量损耗; WLTC 循环能耗 -2.5%~-4.0% 基准值 低 2.5%~4.0% 全工况下换挡策略优化,兼顾高低速效率; 重点说下 “高速加速” 和 “能耗”:100-200km/h 加速快了 7.25 秒,这意味着在高速超车时,两挡车型的 “安全性” 和 “驾驶信心” 会明显更好;而高速能耗降低 3.66%,对于续航 600km 的电动车来说,相当于多跑 21.96km,续航焦虑会减轻不少。2. 成本:看似贵了,实则更省很多人会问:“两挡变速箱比单挡复杂,成本肯定更高吧?” 但深视咨询的团队算了一笔 “全生命周期账”,结果出人意料:(1)直接成本:BOM + 工艺增加约 186 美元先看 “增量成本”(基于中国市场经验估算,非供应商实际报价):新增 / 升级部件 成本增量(美元) 说明 行星齿轮组 +72.7 核心变速部件,是主要增量成本; 摩擦片离合器 +48.9 控制换挡平顺性的关键; 单向离合器(OWC) +26.1 实现被动换挡,成本相对可控; 液压阀板(开发中) +14.8 控制液压系统,后续量产可能降本; 其他(轴承、传感器等) +13.5 包括推力轴承、润滑油等小部件; 工艺成本 +4.6 组装和调试工艺升级; 抵消项(部分轴类成本降低) -43.1 输入轴、中间轴等部件因设计优化,成本反而比单挡低; 合计+186BOM(物料)+ 工艺成本总增量; 看起来 “多花了 186 美元”,但接下来的 “省下来的钱” 更多。(2)间接省成本:电池 + 电机小型化,能省 240 + 美元两挡变速箱的 “高效”,能直接让电池和电机 “变小”:电池省 243 美元能耗降低 3%,对于续航 600km、能耗 13.5kWh/100km 的电动车来说,电池容量可以从 81kWh(600×13.5/100)降到 78.57kWh,减少 2.43kWh;按电池单价 100 美元 /kWh 算,能省 243 美元; 电机省更多两挡变速箱能 “放大扭矩”,所以电机的 “峰值扭矩” 可以降低(比如从 480Nm 降到 400Nm),电机的体积、重量和成本都会随之降低,具体省多少要看电机方案,但肯定是 “正向收益”; 额外收益两挡变速箱的 “空挡” 功能,能在电机故障时保护逆变器和电池,减少维修成本,这部分也是 “隐性省成本”。 简单算一笔账:186 美元(增量成本)-243 美元(电池省的钱)- 电机省的钱 =净成本降低。也就是说,从 “全车角度” 看,两挡变速箱不仅不贵,还能帮车企 “降本”。五、待解挑战与未来展望当然,这款两挡变速箱还不是 “完美的”,团队也坦诚地指出了 “待解决的挑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1. 两大核心挑战摩擦离合器的 “高摩擦能量”换挡时离合器 “打滑” 会产生热量,案例 2 中摩擦能量是 172kJ,案例 3 是 231kJ(为了平顺性牺牲了部分能量),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离合器寿命; 单向离合器(OWC)的 “高负荷”1 挡时 OWC 要承受最高 887Nm 的反作用力矩,2 挡时空转转速最高达 6593rpm,现有工业级 OWC 很难满足 “汽车级” 的耐久性要求。 2. 解决方案:正在推进中针对这些问题,团队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离合器方面增加摩擦片的数量(提高散热和耐磨性),优化换挡策略(避免 “频繁换挡”,比如短时间内反复升挡、降挡),进一步细化离合器控制逻辑(减少打滑时间); OWC 方面将多个 OWC “组合成集群”(分摊负荷),和供应商合作开发 “汽车级 OWC”(提升扭矩和转速承受能力); 供应链目前已经和多家潜在供应商展开讨论,后续量产时的 “部件可靠性” 和 “成本” 会进一步优化。 雷蔡总工程师在报告中提到:“首款两挡变速箱原型机的开发已经在推进中,虽然有挑战,但整体方向是明确的 —— 两挡变速箱会成为电动车传动系统的‘最优解之一’。”六、总结:两挡变速箱,会是电动车的 “下一个标配吗?”深视咨询的这份技术方案,给电动车传动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 “务实的方向”:它解决了单挡变速箱的 “两难”,避开了超高速电机的 “高风险”;它不仅能提升性能(高速加速、最高车速、爬坡度),还能降低能耗和全生命周期成本;虽然还有挑战,但解决方案清晰,原型机开发也在推进中。对于消费者来说,未来如果两挡变速箱普及,我们能买到 “起步有劲、高速不肉、续航更长、价格还不贵” 的电动车;对于车企来说,这是一个 “既提升产品力,又控制成本” 的好方案。最后,你觉得两挡变速箱会成为电动车的 “标配” 吗?如果你的车是电动车,你更在意 “低速推背感” 还是 “高速加速能力”?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注:本文技术数据均来自上海深视企业咨询雷蔡总工程师《适用于电驱的全动力换挡两挡变速箱设计与仿真》报告)全文完~ 免责声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与本平台无关。转载请注明出处,切勿用于商业用途,引用的图片归上海深视企业咨询公司及雷蔡先生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删除,非常感谢。来源:电动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