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为学生而编写的,教材应该方便教学,传递知识、启迪智慧,让学生热爱学习,从而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家。
然而,很多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却不这样想,而是说为了方便矿场应用,把方便教学放在了次要地位,出现了本末倒置,他们的指导思想是,把参数代入公式直接计算即可,不用考虑公式的意义,这已然不是教学了,不仅不能启迪智慧,反而培养了懒惰思想和工具人。
比如,有人在教材中写出的压力降落试井公式为

一个公式出现了三个数值常数,不仅难以记忆,而且公式的物理意义已完全被掩盖了起来,学生看了直摇头,会不停地问,0.0021206是啥?0.9077又是啥?根本提不起兴趣继续学习了。
通过适当的单位选择和采用自然对数替代常用对数,公式可以写成下面的简洁形式,不仅好记,而且物理意义明确。

如果把油井产量的公式写成下面两种形式,大家很容易看出哪种写法更适合教学。

我有时候也在想,矿场人员不问公式原由就直接进行计算吗?这样根本不需要上大学了,小学生就能胜任。是不是教师们低估了矿场人员的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