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CFD结果映射到ABAQUS模型上

18分钟前浏览17


在流体到固的单向耦合仿真中,常常需要传递的物理量是压力和温度,它们可以作为结构分析的载荷条件。      

不同软件之间数据格式不通,需要人为的去做数据转换。更关键的是,在实际项目中,做CFD仿真的和做CAE仿真的压根不是一个人。      

这会带来两个问题:      

(1)流体壁面和结构壁面模型坐标系不一致,参数无法直接用;      

(2)流体壁面和结构壁面玩个节点不一致,无法进行点对点的参数传递。      

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开发一些小工具,自动完成参数映射。      

本文以某型天线为例,给出CFD的温度场映射到ABAQUS模型上的方法。


关键步骤梳理

步骤一,CFD结果导出:


     

做结构的人大部分对CFD格式不慎熟悉,当然我们可以提出需求,让CFD工程师帮忙把壁面(wall)上结果导出,每行数据依次按照xyztemperature排布,形成一个四列数的文本


     

如果对方搞不定,或者CFD就是我们自己做的,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一般情况,如果我们所使用的CFD软件或者CFD-POST这类后处理工具,是可以帮助我们得到一个四列数的文本的。最不济,我们可以借助强大的Tecplot完成。


     

再或者,从以后使用方便角度考虑,直接导出一个Tecplot文件。然后我们自己编一个针对.plt的后处理程序,自动完成壁面参数提取。      

   

工作室自研解析工具


步骤二,坐标系融合:


     

融合方法有两种:      

1) 公共点转换:当结构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对应性的时候,且我们可以找到至少三个公共点,就可以建立坐标系转换关系,将流体坐标系转换到结构坐标系下。      

2) 点云配准:如果不具备上述特征,就需要采用点云配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将两组点坐标,进行最佳拟合匹配。


     

在编程的时候,点云配准可以借助现有的点云算法库完成,目前较为流行的PCL库。


     

我们在步骤一得到了CFD壁板坐标,这里进行坐标系融合的时候还需要CAE模型的坐标,该坐标可以从ABAQUS inp文件中之间拷贝得到。

*Part,name=PART-1      

*Node      

1,   54.4015923,  -5.89080048,          30.      

2,   53.8370857,  -11.9988546,          30.      

3,  -48.6207314,  -3.89129758,          84.      

4,  -49.0763855,  -4.09715223,   94.4679184      

5,  -53.4180222,  -3.19716525,   94.5191727

6,  -52.7271576,  -2.91121149,          84.      

7,  -44.4379768,   -4.5009594,          84.      

8,  -44.6520882,  -4.47322035,   94.4163437


步骤三,参数映射:


     

ABAQUS中自带了场定义模块,通过粘贴坐标和对应变量值,自动实现插值映射。


     

如果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我的ABAQUS模型是带厚度的实体单元,我想让那个面的温度映射到整个厚度方向单元上。


     

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做插值算法。可以采用如下思路:


(1)对于每个CAE模型点,计算它与所有CFD点之间的距离。

(2)查找到每个CAE点最邻近的CFD点,将这个最邻近CFD数据点的温度插值到CAE中,这样便可得到CAE温度的插值数据。

(3)最后使用插值结果,对inp进行自动修改,将温度结果施加到每个节点上


     

步骤四,渲染对照:


     

再开发一个可视化模块,将原始CFD温度分布和映射后面的CAE模型变量分布进行渲染。帮助我们确认是否有明显的映射错误。


效果

某型天线壁面的温度映射结果如下,我们开发了专门的软件界面用以完成该过程。  

    

来源:静界有限元
CFD-PostAbaqus二次开发Tecplot渲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23
最近编辑:18分钟前
静界有限元
博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5粉丝 0文章 1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高速叶轮机械离心力失效分析UMAT技术

叶轮机械知多少在高端能源动力领域,叶轮机械是心脏中的心脏,它们承担着能量转换的重任,没有他们就没有大飞机的航空发动机,也没有我们055大驱的燃气轮机。尤其在能源领域,火力发电所使用的汽轮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膨胀机都是的大尺寸的高速叶轮机组,负责几百兆瓦的能量输出。大尺寸叶轮机组舰载燃气轮机[1]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作为如此大的能量转换载体,如果自身的刚度强度不够,是无法承担这一重任的。大尺寸高速叶轮机组,尤其是末级叶片的尺寸长,往往还存在叶冠,这使得高速旋转工况下叶片受到离心力较大,长期工作存在断裂的风险。末级叶片模型[2]大尺寸叶片的高速旋转破坏试验,受限于设备和尺寸,一般难以开展。因此仿真成了评估叶片结构安全的首选。仿真思路目前,对于末叶片的失效分析一般采用强度校核方法,即通过仿真得到模型中的最大应力,然后根据材料的屈服或极限强度来完成强度校核。然而由于末叶片中叶片与叶根的过渡区域、叶片与叶冠之间的过渡区域、相邻叶冠之间的接触区域等位置结构复杂,经过网格离散处理后均会存在一定的应力集中,会在局部单元出现“假性”的大应力结果,严重影响校核结果的真实性。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引入渐进损伤的方法研究末级叶片的失效。将结构的总外载荷分为n级进行逐级加载;每级加载完成后,基于失效判据对所有单元进行校核。如果单元发生破坏,将该单元材料性能折减为一个小值;继续加载,当失效单元达到一定数量时,结构不具备继续承载的能力,此时仿真结果发散或载荷-位移曲线出现明显突变,表明结构失效。将渐进损伤方法与叶片材料弹塑性本构相结合,在ABAQUSUMAT子程序中进行材料本构的定义,UMAT子程序[2]逻辑如下图所示。本构模型对于金属材料,我们需要在本构模型中考虑弹塑性、渐进失效行为。采用各向同性硬化弹塑性模型来模拟材料的弹塑性行为,具体使用的J-C(Johnson-Cook)屈服模型。采用2个判据进行单元失效判断,满足其中一个判据即认为单元失效:(1)应力判据,当应力大于材料破坏应力时,认为单元失效;(2)应变判据,当应变大于材料极限应变时,认为单元失效。在完成结构仿真后,通过后处理采用如下判据进行结构失效判断,最终失效载荷应取3种原则所得数据的保守值:(1)失效单元数量突增;(2)载荷位移曲线出现明显拐点;(3)失效引起仿真迭代发散。结果统计了失效单元变化趋势与以及载荷位移曲线拐点,取更保守的载荷位移曲线拐点作为失效点。失效区域预测如下,失效部位主要集中在根部区域。对照国外类似构型的试验可以看出,失效区域位置的预测还是比较准的。国外试验[3]引用:[1]https://k.sina.cn/article_5501440086_147e95056001013yb3.html[2]《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机末级叶片特殊边界处理与失效分析》[3]Corrosion-FatigueFailureofGas-TurbineBladesinanOilandGasProductionPlant来源:静界有限元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