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结构中,薄壁件、壳体和框架结构常在压缩或剪切载荷下发生屈曲或失稳。例如:
·飞机蒙皮、卫星支撑舱段、储液罐壳体;
·建筑钢结构中的压杆、梁柱节点;
·复合材料壳体或橡胶缓冲层在受压时的波纹屈曲。
屈曲不仅影响承载能力,还会引起应力集中与局部失稳。为了研究这种从稳定到失稳的非线性响应过程,本案例采用Abaqus进行线性屈曲模态分析与显式动力屈曲模拟。

1.获取矩形薄壁结构的屈曲临界载荷与模态形态;
2.通过显式分析,观察结构在加载过程中的非线性失稳演化与应力集中;
3.掌握屈曲分析常见步骤与关键控制参数。


1. 几何模型
·模型尺寸:长 200 mm × 宽 100 mm × 厚 10 mm;
·结构形式:矩形空腔块体,内部具有周期支撑(如图2所示波纹形变模式);
·建模方式:使用Solid(C3D8R)实体单元建模。
·
2. 材料属性
·弹性模量:E = 2.1 × 10⁵ MPa
·泊松比:ν = 0.3
(为便于说明,采用线弹性材料,非线性行为由几何效应主导)
3. 边界与载荷条件
·一端面 完全固定(所有自由度约束);
·另一端面 施加均匀轴向压力;
·为保证屈曲触发,在加载端引入微小初始扰动(如节点位移扰动或模态缩放)。

(1)线性屈曲分析(Abaqus/Standard)
用于求解临界屈曲模态。
·分析步:选择“Buckle”,设置求解前若干阶模态(如前5阶);
·输出结果:获得屈曲模态云图与对应特征值(图2所示为第一阶模态变形形态);
·结果说明:模态形态反映结构最可能的屈曲模式;特征值乘以基准载荷即为临界载荷。
图中可见波峰与波谷交替分布,表明为典型的长细比较大矩形壳体屈曲模态。

(2)非线性屈曲分析(Abaqus/Standard)


(3)关键字的修改

(4)显式动力屈曲分析(Abaqus/Explicit)
用于捕捉加载过程中真实的非线性屈曲响应。
·分析步:创建Dynamic, Explicit步,加载时间控制为 1 × 10⁻² s;
·非线性控制:开启几何非线性(NLGEOM = ON);
·网格划分:采用约1 mm单元尺寸;
·接触/约束设置:必要时在加载端施加刚性板与接触面(以防止数值穿透);
·输出请求:应力S、应变E、位移U、能量项(ALLIE, ALLKE);
·结果:如图1所示,Von Mises应力云图展示了屈曲后应力集中区域及局部失稳模式。

模型类型 | 分析方法 | 结果特征 | 关键结论 |
图2模型(线性屈曲) | Buckle(特征值分析) | 多波模态,波峰对称 | 预测临界屈曲模式与形态 |
图1模型(非线性显式) | Explicit(动力失稳) | 局部波形放大,应力集中于折叠处 | 捕捉真实失稳路径与应力演化 |
·从线性屈曲到显式屈曲的关系:前者提供“可能的失稳方向”,后者体现“实际的非线性响应路径”;
·显式法优势:能自然处理后屈曲阶段、接触和大变形,无需人工施加扰动;
·教学意义:帮助理解几何非线性、屈曲模态、以及从“稳定→失稳→塌陷”的全过程。


1.屈曲分析前务必检查网格质量与约束完整性;
2.初始扰动大小对屈曲模式有决定作用,建议采用第一阶模态位移扰动(scale ≈ 1%);
3.显式分析中可适当降低加载速率以减少惯性效应;
4.若出现收敛困难,可:
o在Standard分析中启用弧长法;
o在Explicit分析中使用质量缩放(mass scaling)加快计算。

可进一步扩展为:
·材料非线性屈曲:引入弹塑性材料;
·接触屈曲:例如薄板受限屈曲;
·后屈曲路径追踪:通过弧长法分析稳定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