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什么是倒易混频

12分钟前浏览18

第一次听到倒易混频这个概念还是刚入行的时候,两个高手在那讨论,听得我一愣一愣的。倒易混频是一种在接收机(特别是超外差接收机)中发生的干扰现象 。它描述了强干扰信号 与本振信号的相位噪声边带 进行混频,产生落入中频(IF)通带内 的噪声分量,从而降低接收机对微弱期望信号的信噪比(SNR)或灵敏度。

一、定义与物理机制

1.1 核心定义

倒易混频是指当混频器输入端存在强干扰信号时,由于本振(LO)相位噪声的存在,干扰信号与本振噪声边带发生混频,产生的噪声分量落入中频通带内,导致输出信噪比恶化的现象。


1.2 名称由来

这种现象被称为"倒易"是因为其过程与传统混频相反:

正常混频:本振(纯净信号) × 射频(含噪声的信号)

倒易混频:强干扰信号(相当于本振) × 本振噪声边带(相当于输入信号)

1.3 物理影响

强干扰信号将本振的相位噪声"搬移"到了中频带内,相当于抬高了接收机的噪底,严重影响接收机对大动态范围信号的接收能力。

二、公式推导

2.1 基本混频方程

设混频器输入信号为:

有用信号:us(t)=Vscos(ωst)

干扰信号:ui(t)=Vicos(ωit)

本振信号(含相位噪声):uLO(t)=VLOcos[ωLOt+ϕn(t)]

其中ϕn(t)表示本振的随机相位噪声。

2.2 相位噪声模型

相位噪声通常用单边带相位噪声功率谱密度表示:

 L(Δf)=10log(Pnoise(fLO+Δf)/Pcarrier)(dBc/Hz)

2.3 倒易混频噪声推导

混频器作为非线性器件,输出包含乘积项:

 uout(t)=k⋅uRF(t)⋅uLO(t)

当存在强干扰时,干扰信号与本振噪声的混频产物为:

 urec(t)=Vicos(ωit)⋅VLOϕn(t)sin(ωLOt)

该项产生的噪声功率谱在中频处为:

 Nrmi=Pint+L(Δf)+10log(B)(dBm)

其中:

Pint:干扰信号功率(dBm)

    

L(Δf):在频率偏移Δf=∣fi−fs∣处的相位噪声(dBc/Hz)

B:中频带宽(Hz)

2.4 信噪比恶化计算

接收机总输入噪声: 

Ntotal=Nthermal+Nrmi

其中热噪声 Nthermal=−174+NF+10log(B) (dBm)

信噪比恶化量: ΔSNR=10log10(1+Nrmi/Nthermal)

2.5 工程应用公式

邻道选择性(ACS)计算: 

ACS1=L(Δf)−(−174+NF)−Smin 

其中Smin为接收机灵敏度(dBm)。

阻塞电平计算: Pblock=L(Δf)−(−174+NF)

、工程影响与优化措施

3.1 关键性能指标

倒易混频直接影响接收机的:

阻塞灵敏度(Blocking Sensitivity)

邻道选择性(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3.2 改善措施

措施

原理

效果

降低本振相噪

优化VCO设计,提高Q值,降低闪烁噪声

从根本上减少噪声源

前端滤波

在LNA前增加窄带滤波器

抑制干扰信号强度

提高线性度

使用高IIP3的混频器

减少互调产物

自适应增益控制

检测强干扰时降低前端增益

避免混频器过载

、总结要点

本质是相位噪声问题:倒易混频不是非线性产物,而是线性过程的噪声叠加

大信号才能触发:只有强干扰信号才会使本振噪声显著倒易混频

无法通过滤波消除:混入中频的噪声与信号同频,中频滤波器无法抑制

系统设计关键:高动态接收机设计必须优先考虑本振相位噪声指标

通过理论推导、公式计算和仿真验证三者结合,可以准确评估和优化接收系统的倒易混频性能,确保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可靠接收微弱信号。 

 

来源:射频通信链
非线性通信理论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23
最近编辑:12分钟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8粉丝 47文章 43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峰均比的计算与仿真

峰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PAPR)是通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特别是在多载波系统(如OFDM)中。PAPR定义为信号的最大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的比值,通常用分贝(dB)表示。一、峰均比的计算方法1. 基本定义与公式峰均比定义为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的比值:PAPR=max{∣x(t)∣2}/E{∣x(t)∣2}其中:x(t) 为信号波形分子是信号瞬时功率的最大值分母是信号平均功率(期望值)电压域的峰均比(波峰因素 Crest Factor, CF):功率域PAPR与电压域CF的关系为:PAPR=CF22. 常见信号的峰均比计算(1) 确定性周期信号正弦波:CF=2≈1.414,PAPR=2(即3 dB)方波:取决于占空比,50%占空比时与正弦波相同(PAPR=2);25%占空比时PAPR=4(即6 dB)恒包络调制信号:如理想FSK,PAPR = 0 dBQAM信号:如16QAM(2) 随机信号(高斯白噪声)噪声的峰值是概率性的,通常取99.9%概率区间对应的幅度作为统计峰值:PAPR≈6.6(约8.4 dB)这是基于高斯分布6.6倍标准差(σ)对应的概率区间(3) OFDM多载波信号理论最大峰均比随子载波数N线性增长:PAPRmax=10log10(N)(dB)当N较大时,信号近似高斯分布,实际PAPR需用统计方法分析统计量为CCDF为了评估PAPR性能,通常绘制CCDF曲线,即PAPR超过某个门限值的概率。CCDF曲线横坐标为PAPR值(dB),纵坐标为概率(PAPR>门限)。在MATLAB中仿真PAPR的步骤如下:生成信号 :例如,生成OFDM信号或其他需要分析PAPR的信号。计算每个符号的PAPR :对于每个生成的信号符号,计算其瞬时PAPR。统计多个符号 :通过生成大量的信号符号,统计PAPR的分布,通常用互补累积分布函数(CCDF)表示。OFDM信号生成 :生成随机的QAM符号。进行IFFT变换得到时域信号。可以添加循环前缀(但在PAPR计算中,循环前缀通常不包括在内,因为它不改变峰均比)。PAPR计算 :对于每个OFDM符号(去掉循环前缀后),计算其峰值功率(即最大的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然后计算该符号的PAPR。% 参数设置N = 1024; % OFDM符号数K = 256; % 子载波数M = 16; % 调制阶数(如16-QAM)cp_len = 16; % 循环前缀长度 % 1. 信号生成data = randi([0 M-1], K, N); % 随机数据mod_data = qammod(data, M); % QAM调制ifft_data = ifft(mod_data, K); % IFFT变换tx_signal = [ifft_data(end-cp_len+1:end,:); ifft_data]; % 加循环前缀% 2. 峰均比计算signal_power = abs(tx_signal).^2; % 瞬时功率papr_dB = 10*log10(max(signal_power(:)) / mean(signal_power(:)));% 3. 统计分析(CCDF)num_sim = 10000; % 仿真次数papr_vals = zeros(1, num_sim);for i = 1:num_sim % 重复上述过程... % 记录每次的PAPR值endccdf = 1 - ecdf(papr_vals); % 互补累积分布函数 常见误区恒包络调制(如QPSK)经滤波后会产生幅度波动,PAPR不再为0 dB对于多载波系统,实际PAPR远小于理论最大值10log10(N)峰均比(PAR,Peak-to-Average Ratio)是衡量信号质量和系统性能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指标。峰均比计算需根据信号类型选择合适方法:确定性信号:直接通过解析式计算随机信号:采用统计方法,通过大量样本仿真获取CCDF曲线多载波系统:理论估算结合仿真验证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