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噪音,本质上是作用在定子铁芯上的径向电磁力波激发了结构振动所致。定子主槽(用于放置绕组)和转子磁极的存在,使得气隙磁导不均匀,产生丰富的磁场空间谐波。这些谐波相互作用,形成阶次各异、频率不同的径向力波。当力波的频率与定子机壳结构的固有频率重合时,便会引发剧烈共振,产生可闻噪音。
传统的降噪手段,如选择高阶次力波的极槽配合(如8极48槽)和采用转子斜极,能从大方向上有效抑制噪音。而辅助槽技术,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精准打击”。

图1 转子斜级类型
如示意图所示,转子辅助槽通常开设在永磁体磁极之间的区域(即隔磁桥或极间区域),是一系列精心排布的小槽。

图2 转子冲片辅助槽
1. 工作原理:谐波抵消
其核心思想是 “以毒攻毒” 。通过精确计算这些辅助槽的尺寸、数量和位置,可以使其在气隙磁场中引入一个特定的谐波分量。设计目标是让这个新引入的谐波,与由定子主槽引起的主要有害谐波幅值相等、但相位相反。两者在气隙中叠加后相互抵消,从而从源头上削弱了导致噪音的激振力。
2. 技术优势
精准高效: 像“精确制导导弹”,能针对特定的噪音阶次进行有效抑制。
影响甚微: 由于槽体很小且位于非关键磁路区域,对电机的平均转矩和功率密度影响可忽略不计。
工艺可行: 在转子冲模上实现这些槽的加工并不复杂,成本增加有限。
3. 设计挑战
其效果对参数极其敏感,设计完全依赖于精确的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进行参数化优化。若设计不当,反而可能引入新的谐波问题。
而定子辅助槽,则开设在定子齿的顶部(齿顶),如示意图中齿顶的小凹槽。

图3 定子冲片辅助槽
1. 工作原理:磁导平滑
它的主要作用是平滑由定子主槽开口引起的气隙磁导突变。可以将一个大的磁导变化台阶,“修饰”成多个连续的细小台阶。这种渐变效应能显著降低齿槽转矩——即电机不通电时转子旋转感受到的顿挫感。齿槽转矩是低速振动和噪音的主要成因之一。
2. 技术优势与局限
优势: 能有效改善低速平稳性,对削弱特定力波也有一定效果。
局限: 相比转子辅助槽,其应用需更加谨慎。因为它毕竟在定子侧微调了磁路,可能会轻微增加漏磁,对扭矩密度和效率有潜在的微小负面影响。因此,在追求极致功率密度的驱动电机中,其应用不如转子辅助槽广泛。
最优秀的设计往往是转子与定子的协同优化。通常的流程是:
战略定型: 优先选择NVH特性优良的极槽配合。
基础优化: 应用转子斜极技术,大幅平滑转矩脉动。
精细调校: 首先利用转子辅助槽进行主力的谐波抵消,如果仍有特定阶次的噪音问题,再考虑在定子齿顶开设辅助槽进行微调,实现“精准互补”。
转子与定子上的辅助槽,虽是小尺寸的“微操”,却是体现电机NVH设计深度的关键细节。它们如同一位精益求精的工匠,在微观尺度上“精雕细琢”气隙磁场,将有害的谐波“抚平”或“抵消”。正是通过这些不懈的技术追求,才使得现代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在拥有强大动力的同时,也能为我们带来耳语般宁静的驾乘体验。随着仿真技术的进步,这类精细化的设计将变得更加普及和高效,持续推动电机性能向静音、高效的巅峰迈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本公 众号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等,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若您认为文中来源标注与事实不符,若有涉及版权等请告知,将及时修订删除,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