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高速叶轮机械离心力失效分析UMAT技术

1小时前浏览32


叶轮机械知多少

在高端能源动力领域,叶轮机械是心脏中的心脏,它们承担着能量转换的重任,没有他们就没有大飞机的航空发动机,也没有我们055大驱的燃气轮机。尤其在能源领域,火力发电所使用的汽轮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膨胀机都是的大尺寸的高速叶轮机组,负责几百兆瓦的能量输出。

   
大尺寸叶轮机组    
   
舰载燃气轮机[1]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作为如此大的能量转换载体,如果自身的刚度强度不够,是无法承担这一重任的。    

   
大尺寸高速叶轮机组,尤其是末级叶片的尺寸长,往往还存在叶冠,这使得高速旋转工况下叶片受到离心力较大,长期工作存在断裂的风险。    
   
末级叶片模型[2]    

   
大尺寸叶片的高速旋转破坏试验,受限于设备和尺寸,一般难以开展。因此仿真成了评估叶片结构安全的首选。    


仿真思路

目前,对于末叶片的失效分析一般采用强度校核方法,即通过仿真得到模型中的最大应力,然后根据材料的屈服或极限强度来完成强度校核。    

   
然而由于末叶片中叶片与叶根的过渡区域、叶片与叶冠之间的过渡区域、相邻叶冠之间的接触区域等位置结构复杂,经过网格离散处理后均会存在一定的应力集中,会在局部单元出现“假性”的大应力结果,严重影响校核结果的真实性。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引入渐进损伤的方法研究末级叶片的失效。    

   
将结构的总外载荷分为n级进行逐级加载;    
  • 每级加载完成后,基于失效判据对所有单元进行校核。
  • 如果单元发生破坏,将该单元材料性能折减为一个小值;
  • 继续加载,当失效单元达到一定数量时,结构不具备继续承载的能力,此时仿真结果发散或载荷-位移曲线出现明显突变,表明结构失效。

   
将渐进损伤方法与叶片材料弹塑性本构相结合,在ABAQUS UMAT子程序中进行材料本构的定义,UMAT子程序[2]逻辑如下图所示。    

   
   


本构模型    

对于金属材料,我们需要在本构模型中考虑弹塑性、渐进失效行为。


采用各向同性硬化弹塑性模型来模拟材料的弹塑性行为,具体使用的J-C(Johnson-Cook)屈服模型。    
   

   
采用2个判据进行单元失效判断,满足其中一个判据即认为单元失效:(1)应力判据,当应力大于材料破坏应力时,认为单元失效;(2)应变判据,当应变大于材料极限应变时,认为单元失效。    

   
在完成结构仿真后,通过后处理采用如下判据进行结构失效判断最终失效载荷应取3种原则所得数据的保守值:(1)失效单元数量突增;(2)载荷位移曲线出现明显拐点;(3)失效引起仿真迭代发散。    


     

结果      

统计了失效单元变化趋势与以及载荷位移曲线拐点,取更保守的载荷位移曲线拐点作为失效点。    
   

   
失效区域预测如下,失效部位主要集中在根部区域。对照国外类似构型的试验可以看出,失效区域位置预测还是比较准的。    

   
   
   
国外试验[3]    
引用:    
[1] https://k.sina.cn/article_5501440086_147e95056001013yb3.html    
[2]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机末级叶片特殊边界处理与失效分析》    
[3] Corrosion-Fatigue Failure of Gas-Turbine Blades in an Oil and Gas Production Plant   

来源:静界有限元
Abaqus断裂二次开发航空叶轮机械UM材料储能试验Plan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11
最近编辑:1小时前
静界有限元
博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1粉丝 0文章 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不用UMAT也能分析复合材料失效情况?

静力失效的两种分析思路《谈材料力学行为研究的标配—ABAQUSUMAT》一文中,我们介绍了UMAT的一些基本信息,从现在做深入研究和论文的角度来说,研究材料失效似乎已经离不开子程序。然而在工程中,我们常常面临的场景是强度校核,而非一定要把材料失效的点算准。目前对于复合材料的静力失效主要有两种思路:(1)思路一,渐进失效分析。该思路的目标是计算结构的失效极限。对结构逐级加载,并监测失效单元,对加载过程中出现失效的单元进行性能折减,当失效单元数量达到一定程度,载荷变形曲线掉落,此时认为结构失效。(2)思路二,校核安全。在完成应力计算后,采用一定的强度准则进行失效判断,从而确定设计载荷是否满足安全要求。思路一通常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模型,并需要开发专门的UMAT本构程序,且对单元的使用限制很大。实际的结构件大都铺层较厚,采用该思路需要将每一层进行单独的网格离散,给网格质量控制与生成带来了困难。相比之下,思路二更适用于工程计算。我们今天就给出一个针对复合材料构件校核安全的实现方法。基本思路ABAQUS内置了复合材料壳的2D强度准则。如果是实体单元或者自定义强度准则,就需要我们脱离ABAQUS对结果进行后处理。思路如下图,该思路的适用场景是,单元的层数和实际铺层并不需要对应,即单元层数可以少于铺层数。ABAQUS的铺层模块会根据铺层信息和单向带材料参数,自动完成等效材料参数的计算。上述步思路,一直到“静力分析完成”都是在ABAQUS中完成。后续步骤则需要脱离ABAQUS实现,需要重点解决两个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1—材料参数等效在已知铺层和单向带材料参数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完成铺层后材料的等效强度参数预估,方可代入强度准则进行失效判断。工程上一般采用对称铺层,复合材料力学中也给出了对称铺层的等效弹性模量和强度预测方法。我在实际应用时,引入渐进损伤的思想,逐层进行材料失效的判断,获得载荷应力曲线,取掉落点之前的应力作为失效应力,见下图。这个复合材料强度理论计算程序是用MATLAB编写的。层合板强度预测(横坐标迭代次数,纵坐标为应力/MPa)以下是基于复合材料力学理论方法预测强度的具体描述:求解层合板的极限载荷的计算步骤大致如下:(1)先设定各个外载荷之间比例,即按各载荷分量比例加载;(2)根据各单层板性能,计算层合板刚度。对于对称层合板而言,各单层几何尺寸和材料性能都对称于中面,也就说明对称的层合板中拉伸与弯曲之间不存在耦合关系,即。(3)求各单层在材料主方向上应力与外载荷之间的关系。(4)将各单层应力分别代入强度准则关系式进行比较,确定哪一层单层先破坏。(5)将已破坏的单层板从整体层合板中排除,但仍保持其余单层板的几何位置,重新计算层合板刚度。(6)重复上述过程,计算各层的应力,再用强度理论进行比较,检查其他单层是否破坏,再计算刚度和检查,直到剩下的层合板能继续承受增加的载荷为止,当所有单层板均发生破坏,此时的载荷即为层合板得到极限载荷。如下图所示,1方向为单层板纤维的主方向,下图向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纤维方向角。对于角铺设单层板刚度矩阵的形式如下:上图为完整的复合材料强度预测的流程框图,包含输入值与输出值。其中将重点解释如何预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强度,即3号、4号以及5号流程框的内容。求解层合板开始发生破坏的失效强度值。由已知的单层板基础力学数据、层合板铺设层数与铺设角度等原始数据计算二维刚度矩阵,并利用转轴公式得出二维刚度矩阵的转换矩阵。暂时只考虑该层合板承受面内载荷的工况,利用二维刚度矩阵转换矩阵可求出拉伸刚度矩阵。对于刚度矩阵求逆矩阵,即可得到其柔度矩阵。将所加载的外载荷按其比例化为。则所加载的外力可利用应力应变公式求出中面应变矩阵,如公式(2)所示,其中,分别为:根据单层板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式,可以求解得每一层的应力,根据公式(5)计算出各单层板在材料主方向的应力,将数据带入强度理论准则中,从而解得各单层的失效载荷。进一步比较数据大小,数值较小的为层合板第一失效载荷值。此时求出各层应力大小,并与材料的基本强度数值比较,得到达到材料基本强度大小的应力,该方向即为单层板破坏方向。层合板承受第一失效载荷值后发生破坏,剩余层继续承受载荷并进行第二次计算。移除已发生破坏的单层板,求解削弱后的剩余层合板刚度。应注意单层板破坏方向刚度为0。同时该单层板因有材料主方向破坏而不能抗剪,故。继续计算层合板拉伸刚度矩阵及柔度矩阵。同上述步骤1中相同,继续求应变和应力并带入蔡-Hill强度理论公式,找到下一处破坏位置及方向。继续移除已发生破坏的单层板,将削弱后的剩余层合板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层合板能继续承受增加的载荷为止。当所有单层板破坏,此时的载荷即为层合板的极限载荷。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2—ABAQUS结果提取与失效分布渲染ABAQUS的odb结果文件是无法在外部解析的,这是其自定义的一种类似于数据库的文件。但是ABAQUS后处理模块提供了将结果导出为csv格式的接口。ABAQUS导出的csv格式结果有了这些应力数据,我们就可以代入强度准则进行失效分析了。比如用Tasi-Hill强度准则进行失效因子的计算:F.I.大于1代表结构破坏。此时我们就想把失效因子渲染出来,像ABAQUS后处理结果那样直观。为了实现这个效果,我们需要首先了解云图渲染的原理。在仿真领域,“云图”通常是指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生成的图像或数据可视化工具,简单理解就是用不同的颜色来体现物理量的大小,天气预报中的温度分布就是一种云图。所以云图的渲染需要的基本数据有:(1)点坐标;(2)每个点的物理量;(3)点和点之间的网格关系第三条不是必须的,如果不知道网格关系,可以将颜色渲染到点上。当然知道网格关系以后可以实现连续的颜色过渡。我们通过后处理已经得到了每个点的应力数据,还需要网格和节点坐标数据。这个需要从ABAQUS的inp文件中获取。所以我们还需要写一个inp解析代码,提取节点和网格信息。下一步就需要找渲染工具了。可以用的有MATLAB(编程实现)、Tecplot、其他自编工具。如果使用Tecplot的话,需要了解其格式要求。我是通过VTK库,编了一个三维渲染模块,这个也是目前我们在很多项目中用得最多的。基于VTK自编的渲染模块总结以上过程虽然第一次实现起来需要花一番功夫,但是无论是层合板强度预测工具,还是数据解析、渲染工具,开发出来以后可以重复使用,在后续的项目中用起来就很方便了。实际上做仿真或者开发,其中一个目的是提高自己获取数据的权限和处理数据的权限。要想把仿真做得深入,需要充分了解软件的输入、输出、设定等数据格式,可以说搞透了数据格式仿真基本就搞通了一半。比如ABAQUS的inp文件,最好能达到不借助软件界面,自己编程序定义inp完成网格建模、材料定义、分析步定义、边界条件定义、输出定义的程度。糊里糊涂用软件,糊里糊涂看结果,约等于没有入门。来源:静界有限元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