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显式仿真的网格划分策略

9小时前浏览14

尽管由于历史原因,四面体单元,尤其是二次四面体单元常常不被认可,但它们可以成为薄壁复杂部件的解决方案。尤其对于显式仿真的新手,我们推荐使用二次单元、全局网格划分设置和自动网格特征提取等安全方法。


积分和单元类型的选择

您肯定知道求解运动方程的方法有很多种。然而,每个人都知道“隐式”方法用于线性动力学,而“显式”方法用于非线性冲击和碰撞分析?事实上,隐式方法的时间步长可以选得很大,因此它们的速度在低频范围内表现出来。显式分析本质上需要非常小的时间步长,因此波在一个时间步长内传播的距离不能超过一个单元。然而,由于公式化的原因,没有迭代方程解,因此问题的线性或非线性形式几乎无关紧要。这就是为什么显式求解器在高频范围内表现出优势,而非线性几乎是天赐之物。然而,这两个求解器基本上都可以解决所有应用。

您可能也听到过类似关于所用单元类型的“谬论”。例如,通常的做法是大幅简化模型,以便使用特殊技术将其与六面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为了缩短计算时间,这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工程时间。如果必须使用四面体单元,LS-DYNA 用户会避免使用二次单元,因为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这会使时间步长再次减半,计算时间也会加倍。

为什么我们一直这样做?因为时代需要!在(显式)仿真的早期,我们使用穿孔卡片在磁片上进行仿真,并将结果存储在磁带上。当时,工程时间比仿真时间便宜,而存储空间是昂贵的。如今,显式仿真可供众多工程师使用。我们的模型,例如复杂的注塑件,只有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简化。这意味着,如今高效的仿真也意味着更少的模型准备工作。这种策略需要强大的网格划分工具,该工具具有许多实用的默认设置和自动化功能,还需要具有二次拟设函数的四面体。在本文中,我想用一个易于理解的示例来演示合理的网格划分策略,并提高对正确单元类型的认识。


我们应该了解的跌落测试和冲击模拟

在跌落试验中,物体从一定高度跌落,以检查冲击效果并确保物体能够承受载荷。跌落试验用于检查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可能用于改进设计或材料。有时,也会将部件夹紧,然后让试样跌落。这种(反向)跌落试验具有很高的可重复性,因此试验结果具有可比性。施加的能量可以通过冲击器的质量和速度精确控制。例如,在汽车领域,可以用这种方式模拟头部撞击。

冲击模拟基于一些简单的假设。待检查的部件或组件通常被牢固夹紧。注意:问问自己这是否允许?冲击器通常被建模为刚体,并赋予初速度。记住,跌落过程不必模拟,可以用初速度代替。初速度可以根据能量平衡简单地计算如下:

因此,可以记住,跌落高度 h=1m 时,v0=4.429 m/s。最后,您需要确定正确的结束时间。在我们的示例中,20ms 就足够了。然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的刚度和冲击器的能量。

最后,同样重要的是,简要说明一下网格细度。这通常与结构的纯变形行为和(保持)力有关。在这种情况下,相当粗的网格就足够了,并且必须能够单独表示刚度和振动行为。如果应力或例如塑性应变起着重要作用,则需要进行额外的局部细化。结果变量因应用而异,并且取决于您在模拟中提出的具体问题。固定件是否会“脱落”或销钉是否会从结构上脱落?


Ansys LS-DYNA 中显式仿真的正确网格划分

如果您处理过显式仿真,就会注意到有些事情有所不同。例如,在 Ansys LS-DYNA 中,二次位移 Ansatz 并不一定意味着单元具有中间节点。此外,还有一些单元针对特定载荷场景进行了速度调整。您听说过有限元模型中的质量缩放吗?由于模型中的计算时间步长基于最小单元,因此通过局部增加密度可以最小化声速,从而最大化允许的时间步长。最后,重要的是要理解显式网格划分不仅仅是简单的网格划分,而是一个迭代过程。用户必须在网格划分工作量、质量缩放、所需的结果质量和计算时间之间找到有效的平衡。


对我来说,以下方法效果很好。我先从粗网格开始,让模型“运行”。我可以设置此模型的结束时间,并检查边界条件。一旦模型稳定,我就可以细化网格,直到位移场和动态行为能够正确显示。最后,我会细化局部点,以便更好地解析局部刚度或局部评估应力和应变。我根据几何形状和数值调整第一个网格,并遵循以下经验值。纵横比不应超过 1-3,最大值为 1-5。对于薄壁部件,通常沿厚度方向使用 1 个单元就足够了;建议使用二次单元(Tet4 或 Tet16)。

10-15年前,当我开始进行显式模拟时,为了快速生成六面体网格,我也会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简化几何结构、移除半径并切割组件。但如今,我通常会采取一种更加务实的方法。虽然良好的四面体网格比等效的六面体网格计算时间更长,但它通常更容易、更快速地生成,并且在结果质量方面也丝毫不逊色于六面体网格。此外,四面体网格可以应用于最复杂的几何结构,并且全局设置通常足以控制整个网格。此外,我并不喜欢快速但“不精确”地达到目标。我更喜欢使用二次单元让模型运行更长时间,但我可以信赖更好的结果质量。


碰撞、跌落、变形:高度非线性任务的模拟

LS-DYNA 适用于模拟具有大变形、稳定性问题和最复杂接触场景的非线性过程


车辆仪表板的撞击模拟

举个例子,我们来看看对车辆仪表板的撞击。重 1kg 的物体从一米高处落到一个恰好“柔软”且柔顺的点上,因此我们生成了一个以弯曲为主的载荷工况。因此,我们使用了撞击器的位移。该结构采用之前显示的默认设置进行网格划分,包含约 420,000 个四面体单元。

比较了四种元素类型:

  • Tet10: 线性,默认


    快速但非常坚硬的元素,仅适用于泊松比较低的材料。  
  • Tet13: 线性,附加压力自由度


    适用于泊松比较高的材料(超弹性或塑性)  
  • Tet4: 一阶单元,无中间节点,附加旋转自由度
    推荐用于薄壁结构

  • Tet16: 二阶单元,具有中间节点


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单元公式的差异。冲击器位移行为的偏差高达 30%,这导致 Tet10 性能较差,而 Tet16 性能更佳。(准)二次 Tet4 的性能也相当不错,但偏差明显。Tet10 和 Tet13 的结果相似,其中 Tet13 的设计适用于泊松数接近 0.5(超弹性或塑性)的情况。因此,静水压力的额外自由度在弯曲主导载荷工况下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在 Tet10、Tet13 和 Tet4 采用相同网格,Tet16 采用相同节点数的情况下,计算时间(相对于 Tet10)存在以下差异:Tet13 为 1.6,Tet4 为 1.75,Tet16 为 9。由于 Tet16 具有更多节点,我们可以将网格划分粗化两倍,最终结果仅为约 5 倍。


当然,使用 Tet10 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遗憾的是,网格必须非常精细。在我们之前示例中,如果沿厚度方向设置 3 个单元,最终得到的单元数量将是之前的 30 倍!

结论: 标准四面体单元 Tet10 计算速度最快,但偏差也最大。Tet13 和 Tet4 均具有特殊属性,适用于某些载荷场景,并在计算时间和结果质量之间取得平衡。然而,用户必须了解哪种单元适用于哪种场景。Tet16 的计算时间更长,但结果最佳。别忘了,您也可以使用更粗的网格划分,同时保持相同的结果质量。

总结与建议

您是否处理过复杂的、可能是薄壁的部件?那么以下几点或许对您有所帮助。显式仿真的网格划分通常是一个迭代过程。与其他类型的仿真一样,必须定义合适的网格密度才能以所需的精度获得所需的结果。

此外,为了确保稳定性和效率,必须考虑时间步和质量缩放。四面体网格通常可以通过一些全局设置生成,并且网格生成器可以轻松进行网格去除.

对于薄壁部件,应使用二次单元。由于 LS-DYNA 中默认的线性四面体单元设计注重速度而非精度,因此用户应切换到二次单元。

没有中间节点但具有额外自由度(Tet4)的单元可以在速度和精度之间取得平衡。这些建议旨在提高模拟的效率和精度,并帮助您在不影响模拟稳定性和效率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结果。通过使用正确的单元和网格划分方法,您可以确保模拟既快速又准确。

来源:ABAQUS仿真世界
LS-DYNA振动碰撞非线性动网格汽车ANSA材料控制ANSY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12
最近编辑:9小时前
yunduan082
硕士 | 仿真主任工程... Abaqus仿真世界
获赞 182粉丝 336文章 41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Abaqus 中的塑性应变:了解基础知识

在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软件套件 Abaqus 中定义屈服应力时,塑性应变是一个关键考虑因素。当屈服强度取决于应变速率且预期应变速率较大时,Abaqus 允许用户准确定义材料的屈服行为。塑性应变值通常预期在所有屈服应力值下都为零,Abaqus 中表格数据的第一个点应代表与零塑性应变相关的屈服应力。但是,也存在例外情况,例如当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屈服点定义不明确时,例如脆性材料的情况。特征价值观塑性应变值随温度变化的屈服应力数据表格数据的第一点与零塑性应变相关的屈服应力塑性变形各向同性单轴硬化定律总应变0.2% 屈服应力参考0等效塑性应变塑性应变方程塑性应变 = 总应变 - 弹性应变塑性应变方程(更严格) Abaqus 中的塑性应变真实应力作为真实塑性应变的函数塑性应变计算从总应变中减去弹性应变(真实应力/杨氏模量的值)塑性曲线连续、分段线性塑性模型各向同性、运动学、Johnson-Cook、用户塑性应变和屈服应力 塑性应变是指应力消除后残留的永久变形。它通常与时间和速率相关。在用于模拟和建模的软件 Abaqus 中,塑性应变是定义金属屈服后行为的关键因素。 在 Abaqus 中定义塑性行为时,提供正确的应力-应变数据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大应变情况下。Abaqus 中的 *PLASTIC 选项允许用户通过将真实应力指定为真实塑性应变的函数来定义大多数金属的屈服后行为。第一个数据对定义初始屈服应力,相应的初始塑性应变为零。然后,Abaqus 将这些数据对用直线段连接起来,形成连续的分段线性塑性曲线。 在 Abaqus 中,屈服应力的起始点并不总是清晰可见,尤其对于延性材料而言,除非是具有屈服下限和上限的碳钢。Rp0.2 准则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的,因为屈服起始点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并不是一个明确的点。 塑性应变对于确定管道卷绕效果也至关重要,因为在卷绕-放卷循环过程中会发生循环弯曲塑性应变。累积塑性应变会影响材料性能、韧性以及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为了确保材料的性能,建议限制累积塑性应变,并进行应变时效和韧性测试。 总而言之,塑性应变和屈服应力是密切相关的概念,塑性应变是指应力消除后发生的永久变形,而屈服应力是指材料屈服并塑性变形的点。Abaqus 提供了定义和分析这些行为(尤其是在金属领域)的工具,以确保准确的模拟和明智的工程决策。塑性应变和总应变塑性应变是一种永久变形,即使在应力消除后仍会存在。它通常与时间和速率相关。在 Abaqus 中,*PLASTIC 选项用于定义大多数金属的屈服后行为。PLASTIC 选项中的数据对将真实应力定义为真实塑性应变的函数。第一个数据对定义了初始屈服应力和相应的初始塑性应变,该值必须为零。另一方面,总应变达到最大值后会回归为零。在 Abaqus 中,必须将总应变值分解为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分量。塑性应变是通过从总应变值中减去弹性应变(定义为真实应力除以杨氏模量)得到的。值得注意的是,塑性应变和总应变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简单的。虽然通常认为总应变越大,塑性应变也越大,但这种说法仅适用于单轴拉伸试验的结果,可能不适用于碰撞模拟或其他复杂场景。总而言之,在使用 Abaqus 建模和分析各种条件下材料的行为时,理解塑性应变和总应变之间的区别至关重要。通过正确解读结果并考虑每种应变的独特特性,工程师可以对不同材料的性能和局限性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和预测。塑性应变和真应力塑性应变是指材料在受力时发生的永久变形。与弹性变形(材料在应力消除后会恢复到原始形状)不同,塑性变形会导致持久的变化。这种区别在工程应用中至关重要,因为表现出显著塑性变形的材料可能不适合某些结构作用。另一方面,真实应力是材料实际承受的应力的量度,其中考虑了由于变形而导致的横截面积减小。当材料被拉伸或压缩时,其横截面积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真实应力考虑了这些变化,比工程应力(假设原始横截面积恒定)更能准确地表示应力状态。在流行的工程仿真软件 Abaqus 中,真实应力与塑性应变之间的关系对于准确模拟材料行为至关重要。Abaqus 允许用户使用 *PLASTIC 选项定义金属的屈服后行为。通过输入真实应力和真实塑性应变的数据对,Abaqus 可以构建分段线性塑性曲线,该曲线与材料的实际行为非常接近。这条曲线对于预测材料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响应至关重要。在 Abaqus 中定义塑性的过程涉及几个步骤。首先,用户必须使用适当的公式将名义应力和应变值转换为真实应力和真实应变值。然后,通过将塑性应变与总应变和弹性应变关联起来,可以确定塑性应变。最后,将真实应力-真实塑性应变数据对输入 Abaqus,使软件能够生成塑性曲线。需要注意的是,输入数据必须准确地反映材料的行为,尤其是在模拟大应变时,以确保可靠的模拟结果。塑性应变和名义应力塑性是一种材料行为,由试样的几何形状、试验本身的性质以及所使用的应力和应变测量方法引起。材料的塑性行为由其屈服点和屈服后硬化来描述。在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上,从弹性行为到塑性的转变发生在某个点,该点称为弹性极限或屈服点。屈服点处的应力称为屈服应力。对于大多数金属而言,初始屈服应力是材料弹性模量的0.05%至0.1%。金属在达到屈服点之前的变形仅产生弹性应变,如果移除施加的载荷,这些应变会完全恢复。但是,一旦金属中的应力超过屈服应力,就会开始发生永久性(塑性)变形。塑性应变是通过从总应变值中减去弹性应变(定义为真实应力除以杨氏模量)得到的。塑性应变值并非在所有屈服应力值下都始终为零,因为它会随温度而变化。ABAQUS 中表格数据的第一个点必须始终是与零塑性应变相关的屈服应力。在 ABAQUS 中定义塑性数据时,必须使用真实应力和真实应变。ABAQUS 需要这些值来正确解释输入文件中的数据。然而,材料试验数据通常使用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值。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将塑性材料数据从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转换为真实应力和真实应变。真实应变与名义应变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将名义应变表示为 ε = ln(1 + ε') 来建立。真实应力与名义应力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考虑塑性变形的不可压缩性质并假设弹性体积变形可忽略不计来建立:σ = E ε。流动曲线,即真实应力与真实塑性应变图,是理解和预测材料塑性变形行为的基础。拉伸试验是从标称应力-应变曲线中提取真实应力和真实塑性应变的经典方法。真实应力由标称应力和标称应变计算得出,假设体积恒定。真实应力通常假设体积恒定,并忽略弹性体积变化。对于强度相对较低、体积模量较高的材料(例如普通低碳钢),这是一个很好的近似值。塑性应变和弹性应变ABAQUS 中的塑性由真实应力与名义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定义。ABAQUS 中的 PLASTIC 选项定义了大多数金属的屈服后行为,其中第一个数据对定义了初始屈服应力和相应的初始塑性应变(该应变必须为零)。塑性应变是通过从总应变值中减去弹性应变得到的。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是指工程应用中发生的不同类型的变形。变形是指物体尺寸或形状的变化,可以是弹性的,也可以是塑性的。弹性变形发生在施加的应力不超过破坏分子键所需的能量时,材料可以可逆地变形,并在应力消除后恢复到原始形状。这被称为杨氏模量。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在屈服点之前通常是线性且可逆的,变形是弹性的。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时,就会发生塑性变形,导致材料发生不可逆变形,即使载荷移除也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这被称为塑性区域,塑性行为在断裂点终止。延展性材料(例如金属)的应力会随着应变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这意味着当应力-应变值接近断裂点时,它们更容易变形。在 ABAQUS 中,用户必须输入一个确定的屈服应力,以便程序能够清晰区分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这对于准确模拟材料行为至关重要。来源:ABAQUS仿真世界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