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适用于电驱的全动力换挡两挡变速箱设计与仿真

1小时前浏览34
如果你开过电动车,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低速起步时 “推背感” 很足,但一旦速度上来(比如超过 100km/h),再想加速就有点 “力不从心”;要是追求高速性能,车企往往得装更大的电机、更重的电池,结果车价涨了、续航还受影响。

这不是电动车的 “天生缺陷”,而是单挡减速器在 “拖后腿”。最近,上海深视企业咨询的雷蔡总工程师分享了一款 “全动力换挡两挡变速箱” 的设计与验证成果 —— 不仅解决了单挡的痛点,还能帮车企降本。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拆解这份技术方案,看懂电动车传动系统的 “升级密码”。

一、先搞懂:电动车为啥被 “单挡” 卡脖子?

现在市面上 90% 以上的电动车,用的都是 “单挡减速器”—— 简单说,就是电机和车轮之间只有一套固定的传动比,像我们骑自行车只有一个挡位一样。但电动车的 “需求” 很矛盾:

1. 单挡的 “两难困境”

  • 低速时要 “劲儿大”

    起步、爬坡需要高传动比(类似自行车的 “低速挡”),才能把电机扭矩放大,让车 “窜得快”;  
  • 高速时要 “跑得远”

    车速超过 100km/h 后,需要低传动比(类似自行车的 “高速挡”),不然电机转速会飙升到 “极限”,不仅噪音大、效率低,还会限制最高车速。  

单挡减速器根本做不到 “两头兼顾”:要么为了低速动力选高传动比,结果高速 “憋转速”;要么为了高速选低传动比,结果起步 “软塌塌”。车企只能二选一,或者被迫装更大的电机(比如用峰值功率 300kW 以上的电机),但这又会增加成本和车重,反过来影响续航。

2. 超高速电机:看似是解,实则更难

有人说:“那用超高速电机不就行了?转速越高,高速性能不就越好?” 但雷蔡总工程师的团队指出,超高速电机(比如最近有车企宣布的 “峰值功率 580kW、最高转速 30511rpm、额定电压 1000V” 电机)面临两大核心问题:

  • 系统级挑战

    电压升高需要全车绝缘设计升级,高速下效率损耗会加剧,还会带来噪声、振动(NVH)和电磁兼容(EMC)问题,甚至在故障状态下有安全风险;  
  • 部件级挑战

    电机的电磁设计、冷却系统要重新开发,转子的材料和结构得升级(不然高速下会 “甩碎”),轴承、齿轮等关键部件的耐久性也很难保证,最终成本会 “飙升”。  

简单说:超高速电机是 “用更复杂的问题解决一个问题”,风险高、不划算。

二、破局方案:这款两挡变速箱,设计巧在哪?

既然单挡不行、超高速电机也不太行,深视咨询的团队就研发了一款 “全新两挡变速箱(2-speed TM)”,核心思路是:用 “行星齿轮组 + 摩擦片离合器 + 单向离合器(OWC)” 的组合,实现 “低速有劲、高速高效” 的切换,还能做到结构紧凑、零件少

1. 核心结构:3 个关键部件,分工明确

这款两挡变速箱采用 “两级减速” 设计,每个部件的作用都很关键:

部件    
作用    
第一级:行星齿轮组    
负责 “变速” 的核心,通过不同状态切换实现 “高、低挡” 的传动比变化;    
第二级:主减速器    
进一步放大扭矩,连接车轮,保证动力传递效率;    
摩擦片离合器    
完全闭合时 “锁死” 行星齿轮组,切换挡位时通过 “打滑” 控制动力衔接;    
单向离合器(OWC)    
1 挡时给齿圈提供 “反作用力矩”(保证动力传递),2 挡时 “空转”(不干涉),实现 “被动换挡”;    

举个通俗的例子:就像骑自行车时,行星齿轮组是 “变速飞轮”,摩擦片离合器是 “手闸”(控制换挡时的动力衔接),OWC 是 “防倒转的棘轮”(确保 1 挡时动力不 “反向流失”)。整个结构没有多余零件,体积小、重量轻,适合装在 SUV 等家用车上。

2. 建模细节:把 “换挡过程” 拆成 4 个状态

为了确保变速箱能稳定工作,团队还建立了数学模型,把整个运行过程拆成 4 个关键状态,甚至考虑了空气阻力、滚动阻力等真实路况因素:

状态    
场景    
核心逻辑    
状态 1    
正常 1 挡行驶    
传动比 = 行星齿轮组传动比(i0=2.85)× 主减速器传动比(i1=4.03),低速动力足;    
状态 2    
换挡前半段(升挡)    
摩擦片离合器开始 “打滑”,OWC 仍保持 “锁止”,动力逐步从 1 挡向 2 挡过渡;    
状态 3    
换挡后半段(升挡)    
OWC 从 “锁止” 切换到 “空转”,摩擦片离合器继续调整,传动比逐步降低;    
状态 4    
正常 2 挡行驶    
传动比 = 主减速器传动比(i1=4.03),高速时电机转速低、效率高;    

为了让模型更贴近真实,团队还设定了 “应用场景”—— 以一款 D 级 SUV 为例(车重 2286kg、迎风面积 2.88㎡、风阻系数 0.3 等),并引用了《工程工具手册》(The Engineering ToolBox)的动态滚动摩擦系数公式,确保每一个参数都有依据。

三、数值模拟:换挡不顿挫?靠的是 “精细控制”

很多人担心:“两挡变速箱会不会像某些燃油车一样,换挡时有‘顿挫感’?” 深视咨询的团队通过 4 组数值模拟,证明只要 “控制策略到位”,换挡质量能做到 “平顺无顿挫”。

我们来看关键的 3 组升挡模拟和 1 组降挡模拟:

1. 案例 1:直线升挡(无控制)—— 问题明显

控制策略:电机扭矩固定 280Nm,摩擦片离合器 “线性闭合”(扭矩随时间均匀增加),换挡起点设定在车速 80km/h。结果:车轮扭矩(Tw)波动很大,换挡冲击明显,“顿挫感” 会让乘客不舒服,属于 “不可接受” 的水平。

这说明:“硬切换” 肯定不行,必须对离合器和电机扭矩进行 “精细调控”。


2. 案例 2:升挡 + 离合器扭矩闭环控制 —— 冲击消失

优化策略

  • 电机扭矩从低到高 “线性增加”,避免动力突然变化;
  • 摩擦片离合器采用 “闭环控制”:先逐步增加扭矩(T1 到 T2),再保持稳定,最后根据传动比(i0')和车轮扭矩(Tw)动态调整。结果:通过 “同步传动比和车轮扭矩”,换挡冲击完全消失,车轮扭矩波动很小,换挡质量达标。

3. 案例 3:升挡 + 进一步优化 —— 波动更小

再优化策略:在案例 2 的基础上,调整离合器扭矩的 “增长曲线”(用幂函数代替线性增长),进一步减缓扭矩变化速度。结果:车轮扭矩波动被压制到 “人体感觉不到” 的程度(波动幅度低于 5%),但代价是换挡时间略有延长(从 0.6 秒变成 0.8 秒)—— 这是 “平顺性” 和 “换挡速度” 的合理平衡。

4. 案例 4:降挡 + 扭矩调控 —— 同样平顺

控制策略:降挡时电机扭矩从 “负扭矩”(类似 “刹车回收”)逐步过渡到 “正扭矩”,摩擦片离合器同样采用闭环控制,根据传动比动态调整扭矩。结果:和升挡一样,降挡时车轮扭矩波动也能控制在 “人体无感” 范围,不会出现 “闯动”。

这 4 组模拟证明:两挡变速箱的 “顿挫问题”,不是结构问题,而是控制问题 —— 只要策略够精细,就能做到 “无感换挡”

四、竞争力分析:性能、成本双赢,才是真的好

一款技术方案好不好,最终要看 “实车表现” 和 “成本”。深视咨询的团队把 “两挡变速箱车型(车辆 A)” 和 “单挡变速箱车型(车辆 B,传动比 10.86)” 做了全面对比,结果很亮眼。

1. 性能:高速段优势拉满,效率更高

先看关键性能数据(表格已简化,原文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性能指标    
两挡变速箱(车辆 A)    
单挡变速箱(车辆 B)    
差距(A-B)    
关键原因    
0-100km/h 加速时间    
5.68 秒    
5.77 秒    
快 0.09 秒    
1 挡高传动比,起步扭矩大;    
100-200km/h 加速时间    
19.22 秒    
26.47 秒    
快 7.25 秒    
2 挡低传动比,高速时电机转速低、效率高,加速不乏力;    
最高车速    
214.6km/h    
约 200km/h    
高 14.6km/h    
2 挡避免电机转速 “触顶”,突破高速限制;    
最大爬坡度    
41.0 度    
38.4 度    
高 2.6 度    
1 挡扭矩放大效果更优;    
高速( highway )能耗    
27.58kWh/100km    
28.59kWh/100km    
低 3.66%    
2 挡电机工作在 “高效区间”,减少能量损耗;    
WLTC 循环能耗    
-2.5%~-4.0%    
基准值    
低 2.5%~4.0%    
全工况下换挡策略优化,兼顾高低速效率;    

重点说下 “高速加速” 和 “能耗”:100-200km/h 加速快了 7.25 秒,这意味着在高速超车时,两挡车型的 “安全性” 和 “驾驶信心” 会明显更好;而高速能耗降低 3.66%,对于续航 600km 的电动车来说,相当于多跑 21.96km,续航焦虑会减轻不少。

2. 成本:看似贵了,实则更省

很多人会问:“两挡变速箱比单挡复杂,成本肯定更高吧?” 但深视咨询的团队算了一笔 “全生命周期账”,结果出人意料:

(1)直接成本:BOM + 工艺增加约 186 美元

先看 “增量成本”(基于中国市场经验估算,非供应商实际报价):

新增 / 升级部件    
成本增量(美元)    
说明    
行星齿轮组    
+72.7    
核心变速部件,是主要增量成本;    
摩擦片离合器    
+48.9    
控制换挡平顺性的关键;    
单向离合器(OWC)    
+26.1    
实现被动换挡,成本相对可控;    
液压阀板(开发中)    
+14.8    
控制液压系统,后续量产可能降本;    
其他(轴承、传感器等)    
+13.5    
包括推力轴承、润滑油等小部件;    
工艺成本    
+4.6    
组装和调试工艺升级;    
抵消项(部分轴类成本降低)    
-43.1    
输入轴、中间轴等部件因设计优化,成本反而比单挡低;    
合计+186
BOM(物料)+ 工艺成本总增量;    

看起来 “多花了 186 美元”,但接下来的 “省下来的钱” 更多。

(2)间接省成本:电池 + 电机小型化,能省 240 + 美元

两挡变速箱的 “高效”,能直接让电池和电机 “变小”:

  • 电池省 243 美元

    能耗降低 3%,对于续航 600km、能耗 13.5kWh/100km 的电动车来说,电池容量可以从 81kWh(600×13.5/100)降到 78.57kWh,减少 2.43kWh;按电池单价 100 美元 /kWh 算,能省 243 美元;  
  • 电机省更多

    两挡变速箱能 “放大扭矩”,所以电机的 “峰值扭矩” 可以降低(比如从 480Nm 降到 400Nm),电机的体积、重量和成本都会随之降低,具体省多少要看电机方案,但肯定是 “正向收益”;  
  • 额外收益

    两挡变速箱的 “空挡” 功能,能在电机故障时保护逆变器和电池,减少维修成本,这部分也是 “隐性省成本”。  

简单算一笔账:186 美元(增量成本)-243 美元(电池省的钱)- 电机省的钱 =净成本降低。也就是说,从 “全车角度” 看,两挡变速箱不仅不贵,还能帮车企 “降本”。

五、待解挑战与未来展望

当然,这款两挡变速箱还不是 “完美的”,团队也坦诚地指出了 “待解决的挑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1. 两大核心挑战

  • 摩擦离合器的 “高摩擦能量”

    换挡时离合器 “打滑” 会产生热量,案例 2 中摩擦能量是 172kJ,案例 3 是 231kJ(为了平顺性牺牲了部分能量),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离合器寿命;  
  • 单向离合器(OWC)的 “高负荷”

    1 挡时 OWC 要承受最高 887Nm 的反作用力矩,2 挡时空转转速最高达 6593rpm,现有工业级 OWC 很难满足 “汽车级” 的耐久性要求。  

2. 解决方案:正在推进中

针对这些问题,团队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

  • 离合器方面

    增加摩擦片的数量(提高散热和耐磨性),优化换挡策略(避免 “频繁换挡”,比如短时间内反复升挡、降挡),进一步细化离合器控制逻辑(减少打滑时间);  
  • OWC 方面

    将多个 OWC “组合成集群”(分摊负荷),和供应商合作开发 “汽车级 OWC”(提升扭矩和转速承受能力);  
  • 供应链

    目前已经和多家潜在供应商展开讨论,后续量产时的 “部件可靠性” 和 “成本” 会进一步优化。  

雷蔡总工程师在报告中提到:“首款两挡变速箱原型机的开发已经在推进中,虽然有挑战,但整体方向是明确的 —— 两挡变速箱会成为电动车传动系统的‘最优解之一’。”

六、总结:两挡变速箱,会是电动车的 “下一个标配吗?”

深视咨询的这份技术方案,给电动车传动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 “务实的方向”:

  • 它解决了单挡变速箱的 “两难”,避开了超高速电机的 “高风险”;
  • 它不仅能提升性能(高速加速、最高车速、爬坡度),还能降低能耗和全生命周期成本;
  • 虽然还有挑战,但解决方案清晰,原型机开发也在推进中。

对于消费者来说,未来如果两挡变速箱普及,我们能买到 “起步有劲、高速不肉、续航更长、价格还不贵” 的电动车;对于车企来说,这是一个 “既提升产品力,又控制成本” 的好方案。

最后,你觉得两挡变速箱会成为电动车的 “标配” 吗?如果你的车是电动车,你更在意 “低速推背感” 还是 “高速加速能力”?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注:本文技术数据均来自上海深视企业咨询雷蔡总工程师《适用于电驱的全动力换挡两挡变速箱设计与仿真》报告)

全文完~

图片

免责声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与本平台无关。转载请注明出处,切勿用于商业用途,引用的图片归上海深视企业咨询公司及雷蔡先生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删除,非常感谢。

来源:电动新视界
振动电磁兼容汽车电机材料传动NVH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13
最近编辑:1小时前
电动新视界
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信息分享,新...
获赞 99粉丝 176文章 162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电动车续航又要涨了?法雷奥这项 “多速换挡” 技术,解决了单速电驱的大痛点!

在电动车圈,有个 “矛盾” 一直困扰着车企和用户:想让车起步猛,就得牺牲高速效率;想让高速省电,起步又容易 “软绵”。单速电驱动桥就像 “一把固定的尺子”,没法同时满足 “低速有劲” 和 “高速高效” 的需求 —— 直到法雷奥(Valeo)推出了一款 “经济实惠型多速动力换挡减速器”,才给这个难题交出了答卷。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项技术:它到底怎么让电动车 “鱼和熊掌兼得”?对用户的续航、动力体验,又有哪些实际影响?一、先搞懂:为什么单速电驱动桥 “不够用”?在聊多速之前,得先明白单速电驱的 “瓶颈” 在哪。电动车的动力传递很直接:电机→减速器→车轮。单速减速器只有一个固定传动比,就像自行车只有一个挡位 —— 想骑得快,就得猛踩(电机高转速),但起步时很费力(扭矩小);想起步省力(扭矩大),又骑不快(转速受限)。具体到实际驾驶:起步 / 爬坡时:需要大扭矩,但单速减速器的固定传动比,让电机只能靠 “高转速” 输出扭矩,不仅费电,还可能因为转速过高导致损耗增加;高速巡航时:需要的扭矩小,但单速减速器让电机仍处于 “高转速区间”,相当于 “小马拉大车”,能耗居高不下 —— 这也是很多电动车 “市区续航还行,高速续航打五折” 的核心原因之一。随着用户对 “续航” 和 “动力体验” 的要求越来越高,单速电驱的短板越来越明显。这时候,“多速电驱动桥” 就成了破局的关键。二、多速减速器的 “三大好处”:起步猛、高速省、效率高法雷奥的多速方案,核心是给电驱动桥加了 “两个挡位”(双速),但不是简单的 “加个挡”,而是通过 “动力换挡” 技术,让换挡过程无顿挫、高效率。具体优势,我们用 “数据 + 场景” 说话:1. 起步更有劲:1 挡扭矩直接拉满对于电动车来说,“起步快不快” 很影响驾驶信心。单速电驱起步时,扭矩受限于电机最大功率,没法 “瞬时爆发”;而双速方案的 1 挡用 “小传动比”,相当于给电机加了个 “扭矩放大器”—— 同样的电机,1 挡能输出更高的低速扭矩,起步时的推背感更明显,爬坡也更轻松。比如法雷奥的方案,输出扭矩能达到 4200Nm,比很多单速方案直接提升一个档次,适合 SUV 这类车身较重的车型。2. 高速更高效:2 挡让电机 “慢下来”高速巡航是电动车的 “能耗重灾区”,因为单速电驱让电机一直处于高转速状态(比如 120km/h 时,电机可能要转 10000rpm 以上),损耗大、费电。双速方案的 2 挡用 “大传动比”,能让电机在相同车速下 “降速运行”—— 比如 120km/h 时,电机转速可能降到 8000rpm 以下。这就像人跑步:一直冲刺(高转速)会很快累(耗电),而匀速慢跑(低转速)能坚持更久(省电)。数据显示,在高速公路 130km/h 匀速工况下,双速方案比单速方案能耗降低 9%-12%—— 如果你的电动车电池是 100kWh,高速续航能多跑 32km,相当于从北京到天津多跑一个来回。3. 综合效率飙升:WLTP 循环续航多 29km除了高速,日常通勤的综合工况(WLTP 循环)更能体现优势。法雷奥通过仿真测试发现,双速方案在 WLTP 循环下,比单速方案能耗降低 4%-6%;即使和 “最优单速方案” 比,也能降低 4%。换算成续航更直观:100kWh 电池的车,WLTP 续航能多 29km—— 相当于每天通勤 50km 的话,一周能少充一次电,大大缓解续航焦虑。三、法雷奥的 “杀手锏”:怎么做到 “经济实惠”?多速方案好,但很多人会担心 “成本高”—— 毕竟多了挡位、离合器,零件多了,价格自然会涨。但法雷奥的方案,偏偏把 “经济性” 当成了核心目标,主要靠两个思路控制成本:1. 架构优化:用 “三离合器组合” 实现功能复用法雷奥没有用复杂的多离合器结构,而是选择了 “单湿式离合器(SWC)+ 单向离合器(OWC)+ 爪形离合器(DC)” 的组合,三个离合器各司其职,又能协同工作:SWC(单湿式离合器):负责基础动力传递,成本比多湿式离合器低;OWC(单向离合器):实现 “动力升挡”,换挡时不中断动力,不用额外加复杂的同步机构,减少顿挫的同时降低成本;DC(爪形离合器):专门负责 1 挡的能量回收(再生制动)和倒车,不用让其他离合器 “身兼数职”,简化控制逻辑。这套架构还只用了 2 个执行器控制换挡,零件数量比很多多速方案少 30% 以上,不仅成本低,故障率也更低。2. 功能集成:一个模块搞定 “冷却、润滑、执行”传统方案里,冷却、润滑、换挡执行是三个独立的系统,零件多、占空间大。法雷奥把这三个功能集成到一个 “经济实惠型执行模块” 里,用一个电动泵提供流体,同时满足冷却、润滑和换挡执行的需求 —— 既减少了零件数量,又缩小了体积。比如这个模块,相比单速方案,只在 Y 轴方向多占 90mm 空间(差不多一个手机的宽度),对整车布置影响很小,车企不用为了装它特意修改底盘设计。四、数据说话:36 万次仿真验证,不是 “纸上谈兵”光说不练假把式,法雷奥为了验证双速方案的可靠性,做了一场 “大规模仿真测试”:测试样本:单速电驱 10575 个,双速电驱 74088 个;迭代次数:生成 1500 + 台电机、测试 200 + 台变速箱、模拟 360000 种系统组合;测试标准:全球通用的 WLTP 循环,还考虑了不同电池容量(50kWh/75kWh/100kWh)、不同温度(30°C/40°C)的工况。最终得出两个关键结论:1. 换挡平顺性:冲击度接近 0,比单速还舒服很多人担心多速方案换挡会有顿挫,但法雷奥的测试显示:当传动比跨度在 2.0-2.2 时,换挡时的加速度下降 <0.15m/s²,冲击度(Jerk)≈0m/s³—— 相当于你坐在车里,几乎感觉不到换挡动作,比很多单速方案的 “动力波动” 还小。这背后是 “400 毫秒快速换挡” 技术:200 毫秒完成扭矩过渡,200 毫秒完成转速同步,加上智能的换挡决策策略(只在 “当前挡位损失 > 下一挡位 + 惩罚值” 时换挡),确保平顺性和效率兼顾。2. 成本平衡点:电池越小,越划算很多车企担心 “多速方案增加的成本,能不能赚回来”。法雷奥的测算给出了明确答案:当电池成本在 80-120 欧元 /kWh(约合人民币 600-900 元 /kWh)时,只要电池容量≤50kWh,双速方案的 “额外成本” 就能被 “电池容量减少的成本” 覆盖。比如电池成本 100 欧元 /kWh 时,WLTP 循环下的成本平衡点是 42kWh—— 也就是说,如果你买的是 42kWh 电池的电动车,用双速方案反而比单速方案更便宜,还能多跑续航,简直是 “花小钱办大事”。五、对用户和行业:这项技术意味着什么?对用户:续航更长、体验更好、成本不涨续航:100kWh 电池多跑 29-32km,通勤更省心;动力:起步猛、高速稳,没有顿挫感;可靠性:电机 “降速运行”,减少损耗,寿命更长,噪音也更小(NVH 提升)。对行业:破解 “续航与成本” 的死循环过去,车企想提升续航,只能靠 “加大电池容量”,但电池成本占电动车总成本的 30%-40%,加电池就意味着涨价,用户不买账;而法雷奥的双速方案,相当于用 “传动系统优化” 替代 “电池容量增加”,既能提升续航,又不用涨太多价 —— 这对 “平价电动车” 来说,简直是 “救命稻草”。比如现在很多 10-15 万的电动车,电池容量在 50kWh 左右,用双速方案后,既能保持续航不变,又能把电池容量降到 45kWh 左右,每辆车成本能降几千元,车企和用户都受益。结语:多速电驱,可能是下一个 “标配”从单速到多速,电动车的传动系统正在经历一场 “小革命”。法雷奥的这款 “经济实惠型多速动力换挡减速器”,不仅解决了单速电驱的 “动力与效率矛盾”,还把成本控制到了车企和用户都能接受的范围 —— 随着电池成本逐渐下降,多速电驱很可能会像 “碳化硅逆变器” 一样,成为未来电动车的 “标配”。对我们用户来说,这意味着:以后买电动车,不用再在 “起步猛” 和 “续航长” 之间做选择,花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全面、更省心的产品。或许用不了多久,“高速续航打五折” 的吐槽,就会成为历史了。全文完~本文参考文献:英文版《法雷奥用于电驱动桥的经济实惠型多速动力换挡减速器技术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与本平台无关。分享本文仅供学习参考,切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删除,非常感谢。 来源:电动新视界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