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MIDAS遇见高校—专访兰州理工大学王秀丽教授

1天前浏览11
图片  

MIDAS

遇见高校

———

专访兰州理工大学王秀丽教授

MIDAS在土木工程教育与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

图片  

十多年前,兰州理工大学的一次实践项目——被称作“兰州红楼广场”的工程,促成了王秀丽教授与 MIDAS 软件的首次邂逅。那次尝试不仅帮助团队破解了阻尼比参数选取这一技术难题,更让她意识到先进工程软件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推动行业创新的价值。此后,MIDAS 软件不断出现在王教授的课题和项目中,也见证了她在教育教学与工程实践中的探索。



01      

名师分享      


图片        



2025 年 10 月 23 日,一场以西北大跨度空间结构为主题的线上分享会顺利举行,全国优秀教师、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秀丽教授担任主讲,详细阐述了MIDAS软件在大跨度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会后,MIDAS 公司高校事业部总经理罗青山亲赴兰州,向王教授颁发了荣誉证书与奖杯。以下内容为颁奖后王秀丽教授与 MIDAS 团队的对话精华,经整理后呈现,希望能为同行与学生提供借鉴。

图片    
图片    
授予荣誉证书  
02      

王教授访谈      


图片        


初识 MIDAS

问:“王老师,我们了解到您和 MIDAS 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回想当初,是怎样的契机让您接触到了它?有没有哪个项目或难题,让您第一次感受到它的优势?”

答:大约在十几年前,我们通过学校与软件公司的一次高校合作协议,参加了培训,这才有了接触 MIDAS 的机会。真正让我们感受到其强大功能的,是 2008 年前后的庆阳体育馆项目。该项目是钢结构与混凝土的混合体系,当时面临一个核心难题——阻尼比的选取在业内存在争议,直接影响超限审查能否通过。MIDAS 软件凭借其强大的计算分析能力,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方法和参数尝试的可能。我们通过大量模拟计算,最终找到了科学合理的阻尼比解决方案,成功攻克了技术难关,保证了项目顺利推进。


MIDAS 的独特优势

问:“相较于当时国内其他主流设计软件,MIDAS 软件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答:MIDAS 软件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其处理复杂结构的能力。它能够高效、精确地分析超高层建筑和钢—混凝土混合体系这种复杂结构,并将设计与分析功能深度融合,一体化程度很高。对于必须进行超限审查的项目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引入为我们打开了解决高难度技术问题的新窗口。


工程软件对教学与科研的价值

问:“王老师,在您看来,像 MIDAS 这样的分析工具,对学生和科研有什么帮助?有没有具体的成功案例可以分享?”

答:首先,它作为一个强大的分析工具,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结构力学理论与复杂的工程实际联系起来,深化对结构整体性能的理解。其次,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分析,学生能接触到设计院级别的疑难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显著提升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这类企业级生产工具的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在就业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兰州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掌握软件的能力,将其作为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旨在使学生不仅熟练操作软件,更能深入解析计算结果,理解结构受力机理,为从事结构设计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我们团队长期借助 MIDAS 软件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曾获得全国一等奖,去年获得二等奖第二名。竞赛的过程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行业调整与未来机遇

问:“当前行业处于周期性的调整阶段,这让很多学生和年轻工程师感到压力。在您看来,除了暂时的困难,这个阶段是否也蕴含机遇?应该重点锤炼哪些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穿越周期?”

答:当一个行业确实过剩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一些调整,但未来是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积蓄能量的阶段,从业者应沉下心来解决复杂问题,提高专业水平,为应对未来更好的发展做准备。面对行业调整,年轻人应坚持下来,避免盲目转专业;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自身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积累知识和经验,培养原创思想和创新意识。土木行业是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应当充满信心。年轻人要树立信心,保持热情,在学习和工作中体现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行业发展,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探讨未来:与 AI 共舞

问:“刚才我们聊了关于当下的话题,现在不妨一起做个大胆的预言,憧憬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比如 10 年后,您认为那时的土木工程师会处于怎样的工作场景?”

答:我认为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工具,它会接管很多重复性、常规化的计算和绘图工作,这并非替代,而是解放。未来的工程师不应是被 AI 替代的操作员,而应成为驾驭 AI 的“指挥家”。我们的核心价值将体现在原创性思考、复杂问题判断、创新设计以及指挥 AI 完成任务的能力上。就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原创性发现无法被复 制一样,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是机器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要主动拥抱变化,持续学习,把 AI 等新工具为我所用,提升工作和研究的效率与深度。


寄语学子与同行

问:“王老师,我们这篇文章的读者里既有对未来满怀期待却可能心存迷茫的在校学子,也有像您一样耕耘在讲台上的老师。最后想请您对他们说些什么?”

答:土木行业与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息息相关,是一个永恒的、真正的朝阳产业。希望年轻一代保持乐观与热情,将创新意识融入学习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不断追求进步。只要我们坚持学习、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携手开创土木工程行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03      

总结与展望      


图片        



从“兰州红楼广场”的初遇,到如今深度参与教学、科研与竞赛,王秀丽教授与 MIDAS 软件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先进工具在工程教育和实践中的巨大价值。它不仅帮助工程师破解技术难题,更成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力抓手。在行业调整期,我们要沉潜积累,在创新浪潮中勇立潮头;面对 AI 的到来,工程师要学会驾驭工具,发挥创造性思维。

回望前路充满挑战与机遇,展望未来更需信心与热情。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勇于创新,土木工程行业必将在新技术的赋能下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HELLO,TEACHER      


{王秀丽教授简介}    



图片      



王秀丽,女,1963年9月生,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兰州理工大学空间结构研究所所长。1984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4.12-2005.6在日本枫桥科技大学公派访学半年,2014.2-2015.2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公派访学一年。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国家教学团队”骨干成员(排名第二),“甘肃省钢结构教学团队”及“甘肃省创新创业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教学名师,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师德标兵。兼任国际空间结构协会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建筑金属协会钢结构委员会专家,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检测鉴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稳定与疲劳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金属协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金属协会检测鉴定与加固分会常务委员,国家级核心期刊《空间结构》杂志编委,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钢结构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防灾减灾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开发,尤其在大型空间钢结构与泥石流工程防治方面开展了开创性工作,引领了西部空间结构的发展。先后支持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以及各类重大工程科技研发课题3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1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5项,曾获国家级讲课竞赛一等奖,省级创新教学大赛二等奖,国家级一流课程《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负责人,省级2门一流课程负责人,2023年度获得“董石麟•周定中空间结构科技教育基金”科技创新奖。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300余篇, SCI、EI检索8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20余项,著有《大跨度空间结构》等专著3部,主编《钢结构设计原理》等教材8部,担任10余本专业期刊审稿人。主编及参编行业标准及规程20余本。指导硕士研究生220余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


来源:midas机械事业部
疲劳建筑MIDAS理论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13
最近编辑:1天前
MIDAS官方
幸福、贡献、分享-用技术创造幸福
获赞 147粉丝 433文章 643课程 11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