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卫星通信:数字孪生网络正在悄悄改变99%行业

4小时前浏览15

来源:《数字孪生系统设计与实践》

丁盈 朱军 王晓征

随着 5G 网络逐步规模商用,其大带宽(eMBB)、低时延(uRLLC)和广连接(mMTC)的三大特性无疑将会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但由于网络运营的高可靠性要求、5G 网络本身的复杂性、网络故障的高代价以及昂贵的试验成本,网络的变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新技术的部署越发困难,如何利用大数据及 AI的能力构建数字孪生智能网络有效保障网络运维,进行对网络的仿真模拟,并在此基础对结果进行呈现,借助李生平台对实际物理网络进行实时的优化与管理,并进一步助力业务创新将是未来网络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移动发表的论文《数字孪生网络(DTN)概念、架构及关键技术》中对 5G 网络面临的典型挑战进行了总结:伴随物联网技术的兴起,通信式不断更新,网络承载的业务类型、网络所服务的对象、连接到网络的设备类型等早现出多样化发展,网络需要具有较高灵活性;作为基础设施,网络需要具有高可靠性,因此现网环境难以直接用于网络创新技术研究。但仅基于线下仿真平台的研究会大大影响结果的有效性,这导致网络新技术研发周期长、部署难度大;网络资源的云化、业务的按需设计、资源的编排等,使得网络运行和维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缺乏有效的虚拟验证平台,网络优化操作不得不直接作用于现网基础设施中,造成较长的时间消耗以及较高的现网运行业务风险,从而加大网络的运营成本以及影响运营的风险。

基于上述需求,结合数字孪生技术的数字孪生网络应运而生。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网络,创建物理网络设施的虚拟镜像,即可搭建与实体网络网元一致、拓扑一致、数据一致的数字孪生网络平台,提供网络配置正确性验证、新技术效果验证的试验床,大大降低现网风险,消除错误配置导致现网故障的可能性。另外,数字孪生网络在网络流量全息透视、网元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场景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数字孪生网络技术驱动

自 2002 年 Grieves 教授提出关于数字孪生(Digital Twin)的理念,并将其定义为包含物理对象、虚拟对象,及二者间的信息流后,数字孪生技术就逐渐走入各行各业。在这些行业发挥着优化工厂产能、提升城市治理管理能力、降低 制造业设备故障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网络治理、规划、预测、优化层面,数字孪生技术与理念也正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孪生网络+智能制造”领域 

通过采用数字化模型的设计技术,将物理设备的各种属性映射到虚拟空间中,形成可拆解、可复 制、可转移、可修改、可删除、可重复操作的数字镜像,在虚拟的三维数字空间快速便捷地修改部件和产品的每一处尺寸和装配关系大幅度减少了迭代过程中物理样机的制造次数、时间,以及成本。同时数字孪生体可以采集有限的物理传感器指标的直接数据,借助数据的历史规律,通过机器学习推测出一些原本无法直接测量的指标。由此实现对当前状态的评估、对过去发生问题的诊断,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并给予分析的结果,模拟各种可能性,提供更全面的决策支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数字孪生技术现已在诸如城市建设、卫星网络、生产车间等行业成功应用。


“孪生网络+智慧城市”领域

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可以提升城市规划质量和水平,推动城市设计和建设,辅助城市管理和运行,让城市生活与环境变得更好。雄安新区的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规划建设数字城市,将雄安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数字孪生城市的构建,包含物理城市、虚拟城市、城市大数据、虚实交互和智能服务五方面。通过在城建设备上布设传感器感知、监测城市运行状态,其次,建立物理城市相应的孪生模型实现对城市全方位的模拟,同时收集与记录城市运行数据驱动数字孪生城市的发展优化,最终借助数字孪生的虚实交互实现城市规划设计、优化市政规划等智能服务。具体如新加坡已与达索合作构建监控城市中从公交车站到建筑物等一切事物的数字孪生城市,Cityzenith 搭建了一个“5D 智能城市平台”,实现了基础设施开发过程的数字化及城市的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孪生网络+工业制造”领域

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单元,生产车间面临着多设备、多技术的复杂性挑战。为实现车间信息与物理空间的实时交互,北航数字孪生技术研究团队提出了数字孪生车间的概念。通过构建数字孪生车间,能有效提高生产过程的可视化与智能化,能够实现车间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监测设备健康,即时捕捉设备性能退化、准确定位故障原因,同时能够实现维修策略的合理性验证。此外,孪生车间与物理车间的数据交互,能够提高设备能耗分析的准确度与完备性,实现多维多尺度分析。此外,基于孪生车间与物理车间的实时交互,可以实现对突发故障等的及时感知与处理,减少生产损耗。


“孪生网络+卫星通信”领域

在该领域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而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可动态模拟卫星网络节点与链路的动态变化、复杂的网络时空行为及差异巨大的业务类型,实现卫星网络的全生命周期管控,优化卫星网络组网,提高卫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解决卫星面临的远程健康监控、状况评估与维修维护难题。


“孪生网络+规建维优”场景

物联网设备的入网,人网与物网都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借助数字孪生理念构建一个可以模拟仿真动态网络,并可以实时反哺优化现实物理网络成为下一代网络发展的重点突破口。


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得益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云网融合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数字孪生的概念以及相关技术也应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如上各行业的研究及应用也证实了其所具备的,诸如预验证、减少生产消耗、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各种优势。因而,将数字孪生技术引入网络中,构建数字孪生网络,是下一代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孪生网络架构

数字孪生网络(Digital Twin Network)是以数字化方式创建物理网络实体的虚拟孪生体,且可与物理网络实体之间实时交互映射的网络系统,其核心要素为数据、模型、交互、映射。

通过实时或者非实时的数据采集方式将物理网络层的数据,主要包括物理实体数据、空间数据、资源数据,以及协议、接口、路由、信令、流程、性能、告警、日志、状态等采集存储到数据仓库,为构建网络孪生体以及为网络生体赋能提供数据支撑,并且基于这些数据形成功能丰富的数据模型。通过灵活组合的方式创建多种模型实例,服务于各种网络应用,同时通过网络生体以高保真可视化的页面去映射物理网络实体,最终达到可视化页面、生网络层、物理网络层的实时交互。同时借助人工智能、AI算法、专家经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物理网络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分析、诊断、仿真和控制。



097964-01.jpg


《数字孪生系统设计与实践

作者:丁盈,朱军,王晓征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以数字孪生平台顶层设计方法入手,对数字孪生软件系统的核心逻辑进行讲解,对数字孪生系统平台化实现进行描述,对数字孪生实现的核心路径—工业物联、智慧城市、通信网络—进行呈现。


来源:数字孪生体实验室

航空建筑通信云计算多尺度数字孪生控制工厂试验人工智能META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13
最近编辑:4小时前
数字孪生体实验室
围绕数字孪生技术的创新研发,推...
获赞 457粉丝 410文章 713课程 2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