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GITT扩散系数计算公式

3天前浏览20

蓝电数据处理软件新版内嵌了GITT分析工具,计算锂扩散系数具有四个公式:    
   
   

   
这里简单说明这四个公式的含义和使用场景,GITT基本原理:    
GITT量化锂电池扩散动力学    
GITT测扩散系数公式中的面积S是指什么?    

   

GITT测试核心思想    

所有GITT扩散系数计算公式都源于对一个"电流脉冲-弛豫"周期的分析:    
  1. 恒电流脉冲:施加一个短时间的恒电流,使电极材料发生锂嵌入或脱出;

  2. 开路弛豫:关闭电流,让体系弛豫至新的平衡电位;

  3. 电位分析:通过分析脉冲期间和弛豫期间的电位变化计算扩散系数 D。

GITT测试共用关键参数    
   
   
D,扩散系数,计算目标 (cm²/s);    
t 或τ,恒电流脉冲持续时间 (s);    
ΔEs稳态电位变化 = |E1 - E4|,反映电流脉冲造成的总浓度变化    
ΔEt或 ΔEτ瞬态电位变化 = |E2 - E3|,反映脉冲期间由于极化而未弛豫的电压    

   
公式1:基于摩尔体积和活性材料质量    
DGITT= (4/πt) × (mBVM/ MBS)2× (ΔEs/ΔEt)2    
mB,电极中活性物质的质量 (g)      
MB,活性物质的摩尔质量 (g/mol)      
VM,活性物质的摩尔体积 (cm³/mol)      
S,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 (cm²),(GITT测扩散系数公式中的面积S是指什么?      
组合项(mBVM/ MBS) 表示有效扩散厚度,如果S取电极表面积,类似于电极厚度L。      

使用场景这是最经典、最通用的GITT扩散系数公式,适用于清楚地知道电极中活性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摩尔体积以及确切电化学活性面积的情况,常用于成分明确的复合电极。


   
公式2:基于活性物质密度    
DGITT= (4/πt) × (mB/ ρS)2× (ΔEs/ΔEt)2    
ρ,活性物质的表观密度 (g/cm³),组合项(mB/ ρS) 表示有效扩散厚度。      

使用场景摩尔体积 VM= MB/ ρ,公式2是公式1的等价形式。当知道活性物质的密度而不是摩尔体积时,使用这个公式更为方便。在实际研究中,这两个公式可等同使用。


公式3:基于颗粒半径    
DGITT= (4/πτ) × (Rs/3)2× (ΔEs/ΔEτ)2    
Rs,活性物质的颗粒半径 (cm);Rs/3,特征扩散长度,适用于球形颗粒扩散模型。      

使用场景专门适用于球形或近似球形的颗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等能够直接测量或已知活性物质颗粒的半径时,使用这个公式最为直接和准确,假设离子在球形颗粒内部进行径向扩散。


公式4:基于电极厚度    
DGITT= (4L2/πt) × (ΔEs/ΔEt)2    
L,电极的厚度 (cm),直接将电极厚度L作为扩散的特征长度。      

使用场景最简化的公式,将整个电极视为一个致密的平板或薄膜。适用于薄膜电极,或者可以忽略孔隙、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块状材料的电极。在这个模型中,离子在一维方向上穿过整个电极厚度L进行扩散。


如何选择公式    

选择哪个公式取决于你对电极结构的认知和哪些参数是已知且可靠的:

  • 如果你研究的是商业电池中多孔复合电极,通常使用公式1或2;
  • 如果你在材料层面研究单一颗粒的扩散,并且颗粒是球形,使用公式3;
  • 如果是高质量的致密薄膜电极,公式4是最简单的选择。

   
公式        
核心参数        
适用模型/场景        
公式一
mB, MB, VM, S        
通用复合电极,已知活性物质量、摩尔性质和电极面积
公式二
mB, ρ, S        
通用复合电极,已知活性物质量和密度,而非摩尔体积
公式三
Rs(颗粒半径)        
球形颗粒模型,已知或可测单个颗粒的尺寸
公式四
L (电极厚度)        
致密平板/薄膜电极模型,将整个电极视为均匀介质
注意事项    
  1. 单位一致性:所有参数使用厘米-克-秒(CGS)单位制,或者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SI)才能保证计算出的扩散系数 D 的单位是 cm²/s或m²/s

  2. 适用前提:所有公式都基于"小脉冲、线性响应"的假设。如果脉冲电流过大或时间过长,计算结果可能会有较大偏差。

  3. 相对比较:GITT更常用于跟踪扩散系数随电极电位(或嵌锂状态)的变化趋势,进行相对比较,其绝对值有时会因为几何参数(如 S, L)估算不准确而存在一定误差。来源:锂想生活

化学通用电子材料储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09
最近编辑:3天前
堃博士
博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32粉丝 199文章 41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公路隧道全尺寸火灾试验

电动汽车的安全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池单元或模块的火灾测试,而全尺寸电动汽车火灾测试相对较少。奥地利科研人员在真实公路隧道中开展电动汽车在公路隧道内全尺寸火灾试验。他们选取5款车型(3款BEV、2款燃油车),在400米长的隧道中模拟火灾场景,重点监测热释放率(HRR)、有毒气体排放及灭火效果。试验中使用了不同的传感器来测量温度、气体浓度等参数,并通过通风系统模拟真实隧道的通风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电动汽车火灾的热释放率高于传统燃油汽车,且氢氟酸(HF)是电动汽车火灾中最关键的有毒气体。灭火试验表明,直接向电池外壳注水的灭火方法非常有效。五种不同类型的车辆参与了火灾测试,包括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测试中使用了不同的点火源和火灾起始位置,以模拟不同的火灾场景。测试中还尝试了不同的灭火方法,包括使用消防毯和消防水枪直接向电池外壳注水。传感器矩阵布局:如图1所示,以火源为圆心,90米半径扇形区域重点监测。火源正上方拱顶密集布设K型热电偶(图中1位置)。火源处16m断面(图中2位置)不同高度布置热电偶:拱顶(T2.1)、6m高(T2.4)、2m高(T2.8),火源处32m断面相同布置。捕捉拱顶的射流温度、人呼吸带(2m高)热危害、烟气分层临界高度。在线监测CO/CO₂/NOx/O₂气体,滤膜捕获HF/HCl。火源处16m和32m断面(图中2和3位置),在6.4m高度布置CO/CO₂/NOx/O₂在线气体分析仪,在4.8m高度布置HF/HCl/H₃PO₄石英滤膜(吸附酸性气溶胶),在1.6m人呼吸高度布置HF浓度监测石英滤膜。电池布置电压、温度和压力实时追踪传感器,如图2所示。火源上游布置超声波风速仪,实时反馈入口流入风速,校正热释放率计算模型。通风设定:变频射流风机制造2-3m/s纵向风速(模拟真实隧道气流)。图1隧道内传感器布局图图2电池布置电压+温度实时追踪传感器在试验前,对不同类型的电池模块进行了预研究,以确定最佳的点火方法和测量技术。试验发现,使用外部火焰点燃电池是最有效的热失控触发方法。NMC电池和LFP电池在火灾动态上存在显著差异,NMC电池的火灾动态更为剧烈。传统车与电动车火灾热释放率(HRR)对比传统燃油厢式货车(2011款,编号ICE-A)、80kWh电池电动厢货(2019款,BEV-A)和24kWh电池电动家用车(2016款,BEV-B)热释放率(HRR)对比如图3所示。传统燃油车(红色曲线)从起火到峰值时间8分钟,峰值HRR约6MW,热释放率曲线呈单峰结构,火势平稳衰减,柴油火焰主要吞噬座椅/内饰,无二次能量释放源。80kWh电动厢货(蓝色曲线,NMC体系),从起火到峰值时间仅5分钟,比燃油车快37%。峰值HRR为7MW(超燃油车16%),热释放率曲线呈双峰:第一峰(3.5MW)车内可燃物燃烧,第二峰(7MW)电池热失控连锁反应(约第12分钟爆发)。24kWh家用车(绿色曲线),峰值HRR4.5MW,第二峰延迟,出现在第20分钟(比80kWh电池晚8分钟)。电池容量越小,热失控爆发越晚(能量释放需更长时间积累)。图3传统车与电动车火灾热释放率(HRR)对比同型号SUV燃油版(BV03)与电动版(BV05,80kWhNMC电池)对比,前10分钟,柴油车因座椅易燃物HRR冲至4.9MW,电动车仅4.0MW(电池冷却系统延缓燃烧)。第600秒(电池引爆点,盐水注入BV05电池包),电压从400V跳至0V,HRR飙升至8.6MW(超燃油车75%)。点火方式对比,BV01(电池点火),直接短路电池,HRR峰值7.0MW,约25min。BV05(整车点火),先烧车再引电池短路,HRR峰值8.6MW,约15min脉冲式尖峰爆破从热释放率(HRR)结果看,电动汽车火灾的热释放率高于传统燃油汽车,尤其是当电池开始燃烧时。例如,一辆配备80kWhNMC电池的电动汽车火灾的最大热释放率达到9-10MW,而传统燃油汽车的热释放率通常不超过5MW。电池的充电状态(SOC)对热释放率有显著影响,高SOC水平会导致更高的热释放率。电动汽车的冷却系统非常高效,能够在火灾中延迟电池的燃烧,特别是在电池不是火灾源头的情况下更有效果。有毒气体排放电动汽车火灾中,氢氟酸(HF)是最关键的有毒气体。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火灾产生的HF浓度更高。HF的排放量与电池中储存的电能呈线性关系。在测试中,HF的浓度在烟气层中超过了对人类健康的临界阈值,但在距离路面1.6米的高度处,HF浓度低于临界值。灭火方法同时,他们测试了多种灭火方法,包括使用消防毯和消防水枪直接向电池外壳注水。结果表明,消防毯在电池开始燃烧的火灾效果不佳,而直接向电池外壳注水的灭火方法非常有效,能够在短时间内扑灭火灾。图4灭火方法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评估电动汽车在隧道中的火灾风险提供了重要数据。研究发现,电动汽车火灾的热释放率和有毒气体排放与传统燃油汽车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氢氟酸的排放上。灭火试验表明,直接向电池外壳注水是一种有效的灭火方法。来源:锂想生活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