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开年回归第一!华为怒发770亿分红

5小时前浏览9
最新消息,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统计数据,2024 开年前两周,华为以智能手机销量第一的位置强势回归中国市场
报告称,搭载其自主研发的麒麟 9000S 芯片的 Mate 60 系列新机是华为近期成功的关键驱动因素。
此外,华为成功推出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以及自身强大的品牌忠诚度也功不可没。
值得一提的是,自 2019 年美国制裁实施以来,华为的销售份额一直在下降,本次强势登顶表明其再一次回归了久违的冠军宝座

近日消息,2 月 2 日华为开完市场大会随即通过内部董秘 1 号文件官宣:2023 年度 ESOP(员工持股计划),每股分红 1.5 元,每股价格为 7.85 元不变,由此计算分红收益率为 1.5/7.85=19.1%税后为 15.3%

也就是说,按照华为目前总股本(513亿股),本次分红总共计 513*1.5=769.5 亿元

2022 年华为年度 ESOP 每股分红 1.61 元,分红收益率为 20.5%,2023 年的股票分红相较于前两年都有所下降,尽管收益率仍然保持相对较高,但已是历史最低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华为 2023 年的营收预计超过 7000 亿元,其中终端收入超过 2400 亿元。

据了解,2023 年华为的员工薪酬福利支出超过 1500 亿,再加上约 770 亿的虚拟股分红,合计大约 2300 亿元,可见华为还是很舍得下本的。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终端业务正随着麒麟芯片的回归快速恢复,再加上新能源智选车的大卖,预计今年终端收入将增加千亿以上。

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品牌正在迈向高端市场,2023 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600 美元)销量同比增长 6%,而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了 27%

尽管苹果凭借去年上半年的出色表现保持了市场领导地位,但从三季度开始,苹果的市场份额开始被华为和其他中国品牌蚕食,这个趋势还将持续扩大。

可能由于华为 Mate 60 系列的冲击,苹果在全球高端智能机市场的份额相比于去年下降了 4%,而华为则同比上升 2%。

从自主品牌内部来看,尽管华为强势回归,但小米、OPPO 等品牌力争上游的劲头也不弱,在高端市场上不断推出新机型来挑战苹果三星等巨头,所以市场竞争依然激烈。

此前 Can alys 的报告显示,2023 年 Q4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 7390 万台,华为通过旗舰新品销量上升 47% 回归榜单前五,排名第四

另据研究机构 BCI 统计,2024 年首周手机激活量排行,为以 107.3 万台同样夺得第一,排名二到五的依次为苹果、荣耀、小米、vivo。


此外,近日有消息称华为正在秘密开发全新 “三屏折叠新机”最快今年二季度问世

由于轴承是折叠机最关键零组件,华为加大与中国台湾轴承双雄(兆利、富世达)两大供应商备料,两者成华为冲刺 “三屏折叠新机” 的最大赢家。
业内媒体称,华为去年起就已联合供应商全力研发三屏折叠机,希望通过该产品让用户能一次性拥有高端智能机和平板电脑的体验,目前已进入最终设计阶段随时量产,最快会在第二季度上市。
据悉,华为刚推出折叠屏手机时每年在国内销售量仅过百万台,去年已经增加到近 300 万台,预计 2024 年销量还会倍数增长,挑战千万台大关。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为大幅采购的帮助下,国内面板供应商京东方直接超越三星成为可折叠面板出货量的第一

2019 年第三季度进入可折叠市场以来,三星的出货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采购量也是处于第一的位置。然而,2023 年第四季度出货和采购量榜首分别被京东方和华为取代。
业内机构分析认为,京东方市场份额的激增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华为可折叠智能手机的大幅增长,四季度华为的采购量比上一季度增长了 122%,直接将双方推向榜首。另外,三星折叠屏手机 Galaxy Z Flip/Fold 5 初期销量不佳也是其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之一。

声明:


     
声明:文章来源21ic电子网。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硬件笔记本
电路电子新能源芯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11
最近编辑:5小时前
硬件笔记本
本科 一点一滴,厚积薄发。
获赞 156粉丝 45文章 52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为什么栅极型推挽电路不用上P下N?

在做信号控制以及驱动时,为了加快控制速度,经常要使用推挽电路。推挽电路可以由两种结构组成:分别是上P下N,以及上N下P。其原理图如下所示,在平时中,我个人经常遇到的推挽电路是第一种。当我每次问身边的工程师:“为什么不选择使用第二种?第二种是上P下N型,这样的管子在实际中用起来,理论中比上N下P型更有优势呀。”但是实际中,从来也没有人正面地回答我,为什么不适用上P下N。或许很多人都会不屑去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确实是电子设计初学者几乎都会考虑的问题。今天我就捋一捋这个小问题。 先来看看上N下P型,从该原理图可以知道,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是相同的,即输入时高。输出就是高。但是根据N管的工作特点——N管的输出电压幅值=Vb=0.7V,所以改模型的输出幅值会受到输出信号的限制。所以这对输入信号的幅值要求比较苛刻,否则可能会导致后级的高电平信号不够高。其输出的效果图如上图所示,可能细心的人会发现,当输入信号的高电平低于电源电压时,这意味着上N管的CE节将会承受较高的电压。这也就意味着上管将有着发热坏的风险。 这个结论是存在一定的道理的,但实际中,当推挽电路在做信号控制时,其中流过的电流并不会很大,所以这种情况下,上管也不容易坏。但是如果推挽电路用于驱动负载时,则此时的管子会流过大电流,此时若输入信号幅度较低,则上管的发热量真的会很严重。当然,当输入信号的低电平高于参考电压时,下P管也会存在同样的问题。 对于上P下N的模型,从原理图可以知道,该模型的输出与输出是反相的。即当输入为高时,输出则为低。而实际的应用电路中,我们可以将其与上N下P模型进行对比。对比之后可以发现,上P下N模型的三极管基极会串了一个电阻,但是上N下P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其省略。上P下N模型中要加这两个电阻的原因是为了将上P管与下N管进行信号隔离。假如不进行信号隔离,从原理图中可以知道,上P管的信号其实是会影响下N管的。 从以上电路中可以知道,当P管导通时,其信号会流经N管,这时就会导致P、N管的串通问题。所以该电阻不能省。可能很多人觉得,加两个电阻没什么,但是如果放在实际生产中,假如一个电阻的价格为0.1分,则生产一千万个产品则意味着“因为这两个电阻,成本将直接地上升一万元。”另外,我们往往以为加了一个电阻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并不是。尽管加了电阻,我们还要严格保证输入端要一直有信号且其信号的幅值足够高,否则一样会导致串通问题。但是,即使能够保证控制信号的幅值足够高,但是当信号在进行“高——低”转换的时候,其中必会经过一个信号的转换区间,这说明,在信号进行跳变时,依旧会存在串通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控制信号的压摆率远远大于三极管的导通时间(即在保证三极管还没做出开关反应时,控制信号就已经完成了信号转换,以避免串通现象)。大家可以去查查通用三极管的开关时间,查完之后你或许就会发现,上P下N型推挽电路的要求未免也太苛刻了吧。综上所述,我们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会选择上N下P型。下表总结了两种模型的特点供大家参考:上N下P模型 上P下N模型 输出与输入关系 相位关系:同相; 信号幅值关系:输出的幅值受到输出幅值的限制,输出幅值=输入幅值-0.7V(忽略P管的导通压降) 注意事项: 当输入信号的高电平低于电源电压时,上N管可能会发热严重;当输入信号的低电平高于参考电压时,下P管可能会发热严重 输出与输入关系 相位关系:反相; 信号幅值关系:当满足三极管的饱和导通条件时,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不大; 注意事项: 1、两个三极管的基极需要串联一个电阻; 2、输入端需要一直存在控制信号,且控制信号的幅度要保证两三极管不会串通; 3、控制信号的压摆率要远大于三极管的开关速度,以防止在电平转换时出现串通现象。 当然,上P下N模型只是在栅极型(即三极管模型)中才会存在如此多的缺点,在场效应管(mos管)中还是很受欢迎的。具体原因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了解。声明: 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硬件笔记本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