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别让电路基础差,毁了你的面试!

3小时前浏览9

本文所选电路图为一家公司面试出的题目,这道题本身并不太难,不过却能刷掉大部分不能胜任岗位的面试人员,大家赶紧看看吧。


 

电路图

 

有两个晶体管(transistor),一个NPN和一个PNP,连接方式下图所示。

假设此晶体管是硅(Si),并显示0.6伏特(V)基极至发射极电压,且两个晶体管的ß值非常高,使得基极电流几乎为零。


 

分析的第一步

 

对于NPN基本上为零的基极电流,R1和R2的电压在NPV的基础上将+12V导通电压分压为+4V。

当Vbe为0.6V时,NPN发射极为+3.4V,在R3中流过的电流为3.4mA。

 

分析的第二步

 

接下来的问题是,NPN发射器和R5如何共享3.4mA电流?

PNP的Vbe为0.6V,如此使得R4中的电流为0.06mA或60μA。

在PNP基极电流几乎为零的情况下,由于NPN的ß值非常高,60μA成为NPN的集电极(collector)电流,也变成NPN的发射极电流。

流过R5的电流,必须是R3的3.4mA电流和NPN发射极的0.06mA电流之间的差值。该值为3.4-0.06=3.34mA。


 

分析的第三步

 

R5上的电压降为3.34V,当加到R3顶端的3.4V时,将R5和PNP集电极的顶端放在+ 6.74V。

是不是很容易呢?没错,这个电路是很容易。即便如此,这个电路刷掉了许多不合格的职位候选人。

声明:


 
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硬件笔记本
电路电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21
最近编辑:3小时前
硬件笔记本
本科 一点一滴,厚积薄发。
获赞 156粉丝 45文章 64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运放电压跟随器为什么要加电阻

这个是运放构成的电压跟随器,他的特点是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它常常用来对信号进行隔离,缓冲和提高带载能力。有时候我们还会在电压跟随器上加这两个电阻,其中R1主要是起保护作用,Rf主要是为了消除偏置电流对输出电压的影响。运放的同相端和反相端共模输入电压和差模输入电压都是有范围的,当输入电压超过这个范围时,运放有可能会损坏。所以一般在运放的内部,同相端和反相端都会有钳位保护的二极管,防止输入的共模电压和差模电压超过一定的电压值,有一些则是有静电保护的ESD管,防止静电损坏运放。对于电压跟随器,当输入信号超过VCC时,上面的二极管导通,所以这时电阻R1就起到一个限流的作用,防止流过二极管电流过大,损坏芯片。同样的当输入信号电压低于VEE时,下面的二极管导通,电阻R1同样起到限流的作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断电的瞬间运放内部保护电路可能是失效的,输入端如果放置了电容,输入电压则不会突然消失,这对运放的输入端可能会出现过压的情况,如果没有串接电阻,会导致运放输入端流入过量的电流从而损坏。或者信号源先于运放上电,同样会出现上面的情况。所以在输入端加一个电阻R1,当保护电路失效时,限制输入到运放的电流,保护运放。对于内部没有钳位二极管的运放,电阻R1同样也可以起到防止输入电压过大而损坏运放的作用。Rf是为了匹配R1,消除输入偏置电流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如果没有放置电阻R1,则考虑信号源内阻Rs。当运放输出端出现错误接地时,如果同相端存在输入电压,那么电阻Rf和R1限制了流过差模防护二极管的电流,防止电流过大损坏芯片。也不是每个电压跟随器都需要加电阻R1和Rf,有时候加了反倒会产生振荡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这个串接电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R1和Rf的取值一般在1-10K的样子。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693097/article/details/134255528声明: 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硬件笔记本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